小寒将至,俗语“小寒若在二三九,天寒地冻人乱吼”,会很冷吗?今天是小寒节气,你们那有哪些风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小寒将至,俗语“小寒若在二三九,天寒地冻人乱吼”,会很冷吗

“数九寒天”中的最寒冷的日子要到了,小寒节气不仅有“冷在三九”还是“腊八”都是寒冷的代名词!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以及丑月的起始。

今年小寒交节时间是公历2022年1月5日,农历腊月初三17点13分54秒,太阳正好位于黄经285°。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的说法,意思是说小寒是一年当中最冷的半个月。

在古代一年当中,民间是非常重视小寒节气的,有“小寒胜大寒”、“小寒大冷人马安”的说法。如果,出现小寒的天气不如大寒冷,古人会认为有不好的预兆,老话说“三九开了河,农夫卖老婆”。在民间也有“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干裂”、“小寒大寒不冷,小暑大暑不热”等农谚。总之,作为古代农耕社会来说,该冷就冷,还是能够有好年景的。

小寒有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雁北乡好理解,北方气候回暖,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等到了二候鹊始巢的时候,鹊开始衔草筑巢了,准备孕育后代。到了接近“四九”时候野鸡会感到阳气的生长而鸣叫,也是雉鸟求偶的叫声。在《逸周书·时训解》也有“雁不北向,民不怀主;鹊不始巢,国不宁;雉不始雊,国大水。”的说法。

在古代民间有在节气交节那天记录天气情况的习俗。通过长时间的记录和经验总结,古代农民发现了一些规律,通过当天的天气变化来预测30天或者30倍数的天气情况。比如,老话说,“小寒雨蒙蒙,雨水惊蛰冻死秧”,“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惊蛰暖”等等。你看老辈人是通过“小寒”这天的天气情况来预测立春和惊蛰节的天气情况,我们算一下,是不是30天的倍数!用多年总结出来农耕经验和天气预测来指导后面的农事工作。

在民间“小寒”也是有很多风俗和禁忌,比如小寒这天南京有吃“菜饭”的习俗,还有的地方会熬膏方、吃羊肉汤、糯米饭、吃糖炒栗子、烤白薯等等,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这一天还有很多禁忌的,忌长期紧闭门窗睡觉、忌穿着太过严实、忌长期在室内等等。

我们知道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出自于汉代,用来指导农事工作的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正式的文字记载,出现在西汉初年(前179-前121)的《淮南子·天文训》中。到了西汉汉武帝时期又将“二十四节气”吸收入《太初历》来指导农事工作。二十四节气的起点不是立春,据传周文王的儿子周公旦当时发明了“土圭测日影”在黄河流域测定日影最长、白昼最短的“冬至日”作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被定为“岁首”,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是大吉之日。2016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对老祖宗聪明才智最好的认可!

我们来看看到了小寒节气有哪些农事工作要做:

这个时候东北的农民早已经开始猫冬了,城市里打工的还要忙碌一段时间,多挣点钱回家过年。

作为河北、河南、山东等北方地区的农民还是希望能够冷起来的,按老辈人的经验,到了小寒节气天气还不冷,还没有达到0℃以下,明年春天就容易发生倒春寒的天气,会造成小麦、大蒜等越冬作物发生冻害,造成减产。所以,民间有“该冷不冷,难成年景”的说法。作为种地的农民来说,还是希望冬天能够多下一点雪的,老话说,“麦盖三层被,连年枕着馒头睡”,意思说,下雪不仅能够防冻还是冻死一部分病菌和虫卵。并且,雪多氮就多,能够缓春季旱情和有利小麦、大蒜等起身发棵。

不过今年冬天有点不太寻常,根据近期气候中心发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1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9℃,这个温度要比往年同期高出1.1℃,并且,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温度都比往年同期偏高。同时预计2022年1月份,大部地区温度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所以,有朋友感觉今年冬天不是那么冷,但对于农民来说,这种偏暖的冬天不是什么好事,是不寻常的,可能会导致2022年春季发生倒春寒的情况。所以,农民朋友要做好防冻措施,以免造成减产。

一、南方地区要适当给小麦、油菜等作物追施冬肥,在低温来临之前可以通过喷洒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或三十烷醇来提高作物的抗冻能力。

二、农业农村部预测今年1-2月份会有寒潮天气出现,所以我们当寒潮到来之时,通过泼浇稀粪水,撤施草木灰,来减轻温度过低给油菜带来冻害。像南方一些露地蔬菜地可用秸秆、稻草等撒在菜畦上既不影响光照,又可减小菜株间的风速,减少地面热量散失,起到保温防冻的作用。

三、大棚作物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二层膜,燃烧增温块,增加覆盖物等方法来提高棚内温度。但是,要注意棚外草帘等覆盖物也不可连续多日不揭,以免影响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营养缺乏,天晴揭帘时导致植株萎蔫死亡。

老话说,“小寒若在二三九,天寒地冻人乱吼”,今年小寒会很冷吗?

这句话的大意是,如果小寒节气处在处在二九和三九中,天气就会非常寒冷,冻的人乱叫。据近期的计算机数据显示,2022年1月3日北极漩涡将会“连续发展”,将有3个北极漩涡中心存在,强度是越来越强的。等到了本月4号,国内西北地区沿北部方向将会出现一个“紫色的冷漩涡”,这个漩涡中心温度将会非常低,但是,按照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趋势来看,这次低温天气维持不了几天就会再次被暖气团占领。

到了在本月的7号左右,国内大范围地区再次被暖流环绕。所以,受这次冷空气的影响,部分地区可能偏冷,但是大部分地区依然改变偏暖的迹象,这种偏暖的现象可能会持续到1月中旬左右。但是,这波冷空气很难导致大范围强降温,东北,华北等地,将会有较弱的冷空气影响,温度要比前一段时间低一些,家人们要多增添一些衣物,注意保暖。

这和有关部门发布的2022年1月、2月,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可能比常年同期偏低,发生阶段性极端寒潮事件的可能性大的预测是一样的,但依然改变不了国内大部分地区偏暖的现象。

总之,今年冬天大部分地区温度和往年接近并且偏高,华北、东北等中东部地区温度和往年同期相比会偏低。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今天是小寒节气,你们那有哪些风俗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我是文子心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小寒,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倒数第二个节气。此时一般为腊月,即一年中极其寒冷的月令。

俗语说得好: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民谚也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的说法。

转眼已到年末,小寒节气的到来,意味着进入了隆冬季节。

旧岁已近暮,新岁将登场。

小寒气候:

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的说法:

“三九”前后,土壤深层的热量也消耗殆尽,于是便出现全年的最低温度。

在此节气时,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人们叫做“数九寒天”。

小寒三候

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一候:雁北乡

在南方越冬的大雁因感知着冬日将要落幕,繁春即将上场,便开始念想着北方家乡的物事。

二候:鹊始巢

冰天雪地的寒冬时节即将过去,大地即将回暖,春光要照拂生命,喜鹊开始忙里忙外的衔草筑巢。

三候:雉始鸲

暖媚的春光将要到来,雉鸟开始发出美妙歌声,寻求伴侣。

虽然冬至过后白昼渐长,但气温并没有因此上升, 反而是进入一年最寒冷的阶段。

俗话说“冷在三九”,小寒正处三九前后,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