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增建盛京外城,为何因陋就简使用土城,规模未能比肩内城?贵州遵义土城有什么特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乾隆帝增建盛京外城,为何因陋就简使用土城,规模未能比肩内城

盛京皇宫是清太祖、太宗营建的宫殿,清迁都北京后,盛京变成了陪都,盛京皇宫也成了“先皇旧宫”。它没有像赫图阿拉和辽阳东京城宫殿那样废置不用,盛京的官员们仍然定时上朝、坐班。从康熙开始,乾隆、嘉庆、道光四代帝王共十次东巡祭祖,都要在盛京宫殿举行庆典等活动。为了使盛京皇宫更适合东巡的需要和皇宫的规制,乾隆对盛京皇宫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

第一次:修建敬典阁等处工程乾隆八年(1743年) 第一次东巡谒陵回銮后,即开始筹划、准备,主要工程从乾隆十一年(1746年)开始,至十三年基本结束。名曰敬典阁等处工程,是为尊藏《玉牒》《实录》而建,但工程实际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新建东巡行宫“东所”“西所”;二是对崇政殿前后建筑的改建与增饰。

东所:位于崇政殿至清宁宫间早期建筑的东侧,是东巡驻跸时供皇太后使用的行宫。自南到北共有四进院落,主要建筑有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

西所:位于崇政殿至清宁宫间早期建筑的西侧,是东巡时供皇帝、后妃使用的行宫。也是四进院落,主要建筑自南至北为迪光殿、保极宫、继思斋、崇谟阁。

沈阳故宫敬曲阁

崇政殿前后建筑的改建与增饰的目的,主要是使大内宫阙更符合宫廷建筑的礼制。因为在清入关前,满族汉化未深,崇政殿前后的许多建筑都是不对称的。这在几乎完全汉化的乾隆皇帝看来,这种布局当然不符合传统,所以必须进行改造。崇政殿与凤凰楼之间的飞龙阁(龙楼)、翔凤楼等建筑一律拆除,在北部修建了东西对称的师善斋和协中斋,在其南部修建了东西对称的日华楼和霞绮楼。而在崇政殿的前方的东侧,拆除了清太宗时建造的三间厢房(内班房),新建了一栋坐东朝西的五间二层楼阁,并命名为“飞龙阁”。在其西侧相对应的位置,原是一座七间二层楼的“银库”(也称财帛库),拆除后,在原址上新建了一栋坐西朝东、形式与飞龙阁完全相同的翔凤阁。又在飞龙、翔凤二阁之后,将原来的建筑改建成形式相同的东七间楼和西七间楼。这样改建以后,崇政殿前后两侧的建筑就完全对称了。

沈阳故宫西所

对崇政殿,乾隆的意见是“崇政殿样式并琉璃瓦片俱照旧修理”,没有进行大的改动,这是乾隆的高明之处。崇政殿前,在乾隆九年(1744年) 已经增设了日晷、嘉量,改建了月台。在这次工程中,殿内更换了新的宝座、屏风,增修了木制的堂陛。在大清门正南约三十米处,原有内务府司房两间,拆除后,新建黄绿琉璃五龙影壁一座。

经过这次大规模的增建和改建,使太宗时期的大内宫阙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作为主体建筑的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和台上五宫基本保持原貌,但在大清门外新建了琉璃影壁,在崇政殿前重新改建了月台,增设了皇宫必备的日晷、嘉量,两侧的附属建筑都重新改建为对称的形式,这样既保留了“先皇宫殿”的特点,更增添了皇宫气氛,为举行各种礼仪活动提供了更适合的场所。新建的东、西所则完全采取传统的皇宫建筑规则,且考虑了与中部主体建筑相协调,既解决了皇帝东巡的驻跸问题,也为宫殿典藏提供了场所。

第二次:太庙的移建及文溯阁等西路建筑的兴建乾隆前期对盛京皇宫的大规模改扩建工程竣工后,近三十年间再没有大的修建项目,只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第三次东巡前,在西所增添了一些附属建筑。第二次大规模工程是第三次东巡后对太庙及文溯阁等西路建筑的兴建。

贵州遵义土城有什么特产

1.特产:千丝脆苕丝糖 、苕汤圆、猪儿粑、红油豆腐乳、阳光不面,(宽中细刀面)等等

2.介绍:

土城是红军四渡赤水第一渡,这里气候独特,无污染,千丝脆牌苕丝糖采用天然无污染的红苕,糯米等为原料,经过30多道工序制作完成,特点是香酥可口,入口即化,久吃不腻,是黔北一种名特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土城游客日益增多,当地苕丝糖生意红火。如今,在古镇制作苕丝糖的家庭作坊已发展到数十家,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苕汤圆以土城特产的优质糯米、红苕为原料,采用蒸、揉、搓等工序,内包折耳根、豆腐干、鲜肉等配料,制成圆形包心汤圆。食用时沸水煮十至十五分钟即可,再配以特制的鲜汤,食之柔和爽口,香味独特,营养丰富,是土城一著名小吃。年来,小镇上以销售为主进行生产的有四五家,有冷冻包装,经常有人定做购买。

土城王的作用

土城王的作用如下:

一,迅速全面补充各种营养物质。土城王内含高浓度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喷施后全面补充多种营养物质,迅速改善作物脱肥缺素症状;

二,帝E因子促进并实现营养物质的生物转化。

空气中的78%是氮,每亩地上空有5600吨;传统化肥的利用率仅为27%-33%,大部分被土壤固定,化肥使用了几十年,土壤中沉淀了大量的磷、钾及微量元素,可惜植物无法正常吸收利用;作物喷施土城王后,帝E因子被植物吸收后迅速作用于植物根部,加速土壤有机质循环,激发并催化活性酶的分泌,实现解钾菌、解磷菌、固氮菌与植物根系的共生,从而转化长期以来被土壤固定的磷、钾等营养物质并直接从空气中转化氮肥。

扩展资料:

使用方法(叶面喷施)

一、幼苗期:每袋兑水30-45kg ;

二、中后期:常规使用:每袋兑水 -30kg;替代追肥:每袋兑水15kg;

三、本品可与杀菌剂杀虫剂混合使用,互补增效;本品在作物整个生长期(苗期、生长期、花前期、果实膨大期)均可使用,粮食作物喷施2-3次,经济作物喷施3-5次 ,间隔不小于7天。

注意事项:

一、下午4时(夏季下午6时)后喷施为宜;喷后及时浇水效果更佳;

二、冬季结晶不影响质量;

三、喷施1小时后遇雨不影响效果。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