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白胜被捕变节,为何还能以地耗星排在第106位?“开口说大义,临难必变节!”对此,你怎么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水浒传》里白胜被捕变节,为何还能以地耗星排在第106位

一是白胜虽然被捕,也供出了一些人,但事实上,他从来没有供出官府没有掌握的信息,他供出的都是官府已经知道的。

另外,白胜其实是有能力的。

(这一版的白胜很经典)

再说了,白胜也是生辰纲的一员,在梁山上坐把交椅不成问题吧,偷马贼段景柱都有位置啊。

下面我们讲一下白胜这个人,讲讲江湖中的小弟。

白胜,一个在梁山上极容易被忽视的人,排名106位。他的梁山之路,完全是一种偶然。

晁盖商议劫生辰纲时,算来算去少了一个落脚地。

晁盖随口提了一句:黄泥冈东十里路,地名安桨村,有一个闲汉叫做白日鼠白胜,也曾来投奔我,我曾赍助他盘缠。

要是何涛的弟弟何清住得近黄泥冈,那劫生辰纲的就是何清而不是白胜了。所以,白胜的命运改变非常随机。

白胜的人生就此改变,以前的他不过是一个闲汉赌棍,没钱时还需要向大户讨钱。

他的加入也轻描谈写,吴用招抚阮家兄弟,要亲自跑一趟,苦心经营话术才把阮家兄弟招了过来。

而白胜似乎不用费任何口舌,也不通知,也不存在商量,晁盖数人在庄园里就决定了他的命运。

白胜去不去,有什么条件,似乎不在晃天王的考虑之内。

此时的白胜或在赌桌上抹冷汗,或者在不太漂亮的老婆身边抹热汗,完全没想到自己的人生已经被一群并不相干的安排了。

出场时,白胜已经成为生辰纲集团的一员。

只见他挑了一个担子,“唱上冈子来;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不知道这歌词是他的原创 ,还是吴用的创作。这简直太有才了,每一句都暗含机关。是专为杨志一行人创作的。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唱的是热,是苦。

“农夫心内如汤煮”唱的是军汉心中的烦闷。

“公子王孙把扇摇!”唱的是梁中书的悠闲,唱的是杨志的跋扈。

这群军汉听在耳中,不由得多了三分燥热,或许这首歌确实是吴用写的,但白胜将它完美的展示了出来。他似乎天生就是一个优秀的演员。

生辰纲这场戏,他一个闲汉赌棍突然成了一群英雄好汉的核心人物。

在下面的应答中,白胜应对自如,毫无破绽,要是寻常人,做这等劫生辰纲的大事,只怕早就腿软舌打结,说不利索了。

吴用们与白胜故意演戏,白胜演得生动自如。

【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去,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啰噪!”】

一夺、一赶将、一劈手、一倾、一盖、一丢,动作一气呵成,浑然天成,绝对是骨灰级的老戏骨。

生辰纲这场戏,白胜台词最多,动作最多,他在这里的演出戏份超过了他后面的七十余章的总和。

没有白胜这场超水平的发挥,怎么可能骗过已经吃过亏上过当的老江湖杨志?

事情发了后,官府第一个找到他,把他从老婆的被窝里揪了出来。

世人都说白胜背叛过组织。其实白胜真的一句都没有多说。直到官府的人喝破晁盖的名字,他又捱了一歇,他才肯说出晁盖的名字,多余的六人,官府未能掌握的,却是怎么也不说了。

【把白胜押到厅前,便将索子捆了,问他主情造意。白胜抵赖,死不肯招晁保正等七人。连打三四顿,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府尹喝道:“贼首,捕人已知是郓城县东溪村晁保正了,你这厮如何赖得过!你快说那六人是谁,便不打你了。”白胜又捱了一歇,打熬不过,只得招道:“为首的是晁保正。他自同六人来纠合白胜与他挑酒,其实不认得那六人。”知府道:“这个不难。只拿住晁保正,那六人便有下落。”】

只是何涛面见宋江,到了宋江嘴里,已经成了:“只不知道白胜供指那七人名字?”

宋江见了晁盖。

【宋江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著条性命来救你。如今黄泥冈事发了!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七人。……】

白胜叛徒的名声被大哥一定性就再难洗脱,任他后面如何努力,也难往前跃升座位。

生辰纲主谋,皆是八人所为,世人再谈起时,只道是七星聚义,七星上的一道白芒白胜,大家已经不愿不耻谈起了。

好在,晁盖还是大气魄,上了梁山,除了感谢及时雨宋公明哥哥,依然不忘这位在牢中,背着叛徒名声的白胜。

【晁盖再与吴用道:“俺们弟兄七人的性命皆出于宋押司,朱都头两个。古人道∶‘知恩不报,非为人也。’今日富贵安乐从何而来?早晚将些金银,可使人亲到郓城县走一遭。此是第一件要紧的事务。再有白胜陷在济州大牢里,我们必须要去救他出来。”】

白胜上了梁山,也没有负过晁盖,曾头市一战,晁盖身中暗箭。救他的五人,皆是生辰纲派系,这其中,赫然就有武功羸弱的白胜。

【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弯,撞见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扑的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却得三阮,刘唐,白胜——五个头领——死并将去,救得晁盖上马,杀出村中来。】

征讨方腊的路途中,白胜染病而死,临死之际,他是否想过自己的命运是什么时候开始被大哥安排。大概还得从他穷困潦倒,在晁家庄吃了一口热饭说起吧。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脑洞历史观,更多的内容在我的专栏《少不读水浒》里

“开口说大义,临难必变节!”对此,你怎么看

不许你这样说孔大叔,孟大哥,朱小妹!(小可一脸坏笑:)

“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细看是存在诗词中的炼字因素的,关键不在于说仁义道德,而在于那一个“满”字。满,表示数量的多,或频率的快。某一种表达一旦过于频繁,便是虚假!

因此,开口说大义应当改成满口说大义!

所以,嘴里天天高喊反腐倡廉的可能是贪官,和你表白我不一个随便的女人应当是一辆公交车,总是胡吹自己认识多少高官名流黑白通吃人顶天是一个小喽罗。

语言表达重点一旦超过一个度,尽管向相反方面推断,虽不中亦不远矣!

古往今来,关于变节,与其说他们意志薄弱,不如他们认为不值得。为了尽忠付出生命不值得,为了报国付出生命不值得,为了理想付出生命不值得,同时还会为自己找一座又一座的理由,比忍辱负重,比如曲线救国,比如静待时机,他们说太史公司马迁不也是为了完成《史记》而不愿自杀么?

小可这句话有些片面,其实反面的例子也不是没有,比如文天祥,比如方孝儒。可是小可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聪明,越是自恋,越易变节。而且和职位高低也有关系,并且不分君臣。那个宋徽宗被俘不自杀倒也情有可原,但是自己的女人被欺负连个屁都不敢放,跑到金国又生下一大堆孩子,难怪他诗书画三绝,却始终和大宗师无缘。

孔子也变过两次节的,一是去见南子,出来说什么天厌之,天厌之!二是在鲁国任大司寇结果被齐国用美人计给气跑了,放弃了为理想奋斗并献身的机会。当然,要找一个理由,叫“邦无道则隐”。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所以孟子也是变过节的。齐国不得志,到宋国,宋国不得志,回到祖国邹国,又去滕国,再到魏国,反正都是一阵胡吹乱侃,肆无忌惮,反正是你不用我,我就去别的国家忽悠,若是战国时期他变节有些过份,但他的“节”确实值得商讨。

朱熹是没有变过“节”的,但仅比变节强那么一点,可惜的是被人扣上屎盆子之后,抱着清者自清的态度连个折子都不上,然后灰溜溜地回家著书。就这样轻易被命运击倒。所谓节,不一定是指敌国,也是指理想,抱负,信念。如果是这样,那么朱熹也是变过节的!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是啥意思,里面有啥道理

性格决定命运。

你是随意之人,你的言行就容易被别人改变。

凡是有理想者,心志坚韧,憾山易,撼岳家军难。

军心如人心。坚不可摧,则大事可成。

穷的时候,有梦想在,就越发坚强。不为金钱压力所屈服。心中有一杆秤,那就是对得起天地良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