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者鄙的鄙(古人拜师用的束脩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古人拜师用的束脩是什么

1,是类似学费之类的肉干,这个说法比较流行。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也。但这个说法其实和我们认为的孔子的有教无类有点冲突,但也有一批儒生以为,束修是上进之心的代表,但是我觉得有点牵强。

2,束修是束发之类的意思,代表了男子十五岁以上,这样的看法最早来自于大经学家郑玄,但后世儒生采用的并不多,事实上我觉得这样的说法可信度更高,首先汉代离晚周诸子更近,他们的言语系统参考性更强,其次这样的解释似乎也更符合孔子有教无类和十有五而志于学的理论。

古人为什么会有“食肉者鄙,食谷者慧”的说辞

食肉者鄙,食谷者慧。是提倡素食悟道和现在的佛、道是一致的。关键对于(鄙、慧)字的理解读出古意。

当今这个社会,还是‘’肉食者鄙‘’吗

肉食者鄙出自《曹刿论战》,“肉食者鄙的下句是未能远谋”。就是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换句话说就是——“高手在民间”,大领导吃肉吃多了,把心眼儿都堵死了,看不远。

不用说当今这个社会,其实哪朝哪代都有昏庸之官与民间高手,哪朝哪代也都有清官好官。

就这次疫情而言,玩忽职守不作为被降职撤职称职承担刑事责任的官员不是大有人在么。

同时一些相应的决策应运而生,使这次疫情得到控制扭转大局的不也是高层决策者么。

这次疫情有我们战斗在一线医生护士的无私奉献,也更得益于上级领导的正确决策。

随文附上《曹刿论战》与小译:

曹刿论战

先秦 · 左丘明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古时候的读书人,为什么自己穷困潦倒还关心国家大事

有句话叫“君子固穷”。不是说君子本来就该穷,而是说真君子不免穷。古君子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是有才,二是不贪财。有才不贪财难融于世俗与污浊官场甚至格格不入。于是愤世疾俗,为权贵所不容,以至两袖清风囊中羞涩。虽穷途潦倒,藕入污泥不堕质节,玉埋瓦砾无损光华。他们不变的是热情正直的基本品格。表现为国爱丶民爱和自爱。

他们来自生养自己的热土,感恩並热爱自己的国家,讴歌祖国的大好山河;他们来自百姓,同情挣扎于封建奴役的下层人民,用饱含真情的笔墨描述百姓奉献国家养育国人的艰辛,颂扬他们逆境中百折不挠的精神;他们加强自身修养,保持清廉与正直。两袖清风不敢忘国,一身正气不敢忘民。为民族大义,折腰,不为五斗糙米;摧眉,不事将相王侯。途穷,不为金钱泼墨;潦倒,不为权势作伥。自始至终不改君子“应有的”那份“潦倒与贫穷”!坚守着人格与国格融合的品格!因此,不是因为穷才爱国,而是穷了也爱国。穷途潦倒的读书人爱国的执着是无可厚非的圣洁。那份爱是以高尚的人格去维护崇高的国格!人能择家国强弱,国不嫌富贵贫穷。什么人爱国都欢迎。当富人弃国穷人爱国时,人们也会思索为什么?当然,穷困不是爱国必然,潦倒不是爱国标签。秦桧潦倒时就由才子脱变成了金国四条腿的红“人”,遗臭万年。

我爱我的国。

因为国灭,伯夷叔齐饿死首阳;

因为国谏,屈原汩罗投江;

因为国格,苏武持节牧羊。

爱国不是朝秦暮楚,爱国不是索取,不是信仰,不是兴趣,不是等价交换;爱国是付出,是责任,是义务,是平常而高尚的情操。所以穷途不改爱国情怀,潦倒不忘生养的土地。这就是古读书人,古正直的读书人,古正直而又穷途潦倒的读书人,他们爱国的原因。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