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的汉字名都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古人的名字有“字”“字”是什么意思,代表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化学元素的汉字名都是怎么来的

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发明了元素周期表,使人类在化学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对于元素周期表,相信大家也比较熟悉了,“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人人都能来上两句,不过大部分人也基本上就到此为止了(学生党除外),后面的元素名如:钪、钒、铌、锝、铑、钯、铪、铯……等等等等,简直就是学生时代的噩梦,直到现在本人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全部正确的读出它们的发音。

相信大家在崩溃的同时,也暗暗奇怪这些晦涩的字眼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吧?大家不要小看这些字,元素周期表的中文版简洁明了,用一个字就代替了那些难懂又难记的外语单词,为中国近现代化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年中文版的元素周期表发明之后,日本还专门派来学者学习,并引为本国所用。而造就这一神作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清末著名科学家徐寿,另一个是朱元璋,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那个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太祖--朱元璋。

1868年起,徐寿开始着手翻译元素周期表的工作,为了使翻译过后的元素周期简单明了,徐寿提出了一个命名规则,即每一种元素都只能以一个汉字来代替。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像“金、银、铜、铁”这些元素倒还简单,直接有汉字相对应,而其它的那些拗口、别扭的外语元素名,在汉字里根本找不到相对应的字来代替。对此徐寿苦恼不已,只得查询古籍希望找到一些可以使用的生僻字,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翻阅到明朝的家谱时,不由得眼前一亮。这里摘抄一些标志性的名字,大家来感受一下:

这一个一个的王爷的名字,简直就是为了元素周期表量身定制的啊!这个发现对于徐寿来说不亚于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宝藏,他赶紧将这些字提取出来,再将它们与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名一一对应,就这样中文版的元素周期表就问世了。那明朝的家谱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奇怪的字呢?原来这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的一道圣旨。

明太祖在建立明朝之后,曾经下了一道圣旨,命令皇家子孙的取名必须遵照以下规定:第一个字必须按辈分来取,第二个字必须取以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的偏旁部首来取。在接下来的两百多年来,对于这个规定,明朝皇室子孙一直凛遵不误。但随着皇家子孙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以五行为偏旁的字很快就不够用了,为了遵守祖训,同时又不能和祖先重名,后世的皇子皇孙们只得挖空心思创造了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以五行为偏旁的生僻字。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生僻字不光出现在元素周期表里,在现代有机化学领域也时常出现它们的身影,如永川庄简王朱悅烯、唐靖王朱瓊烃、楚庄王朱孟烷、朱顒炔等,这些生僻字在许多年以后被科学工作者赋予了崭新的意义。

因此可以说,朱元璋对元素周期表的中文化居功甚伟,他在几百年前的无心插柳,成就了后世千古流芳的元素周期表,这可能是他当初下圣旨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吧。

为什么古人的名字有“字”“字”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

我们在看古装电视剧时,常能听到“常山赵子龙”、“燕人张翼德”等称呼,其中“子龙”、“翼德”都是人物的“字”。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更是每个人物出场时都会在其旁边标上姓名和字。那么,这个“字”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古人起名要有“字”呢?

其实,“字”最早在商朝便出现了,到了周朝,“字”这一制度开始盛行,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都有自己的字。根据《礼记·檀弓》的说法,男子在加冠后便正式步入社会,需要和许多人打交道,互相之间如果只呼其名,显得不够尊重,于是迎来二十岁的男子,就要在本名外另取一个“字”。在与人交往时,互相称对方的字以示尊重。

而男子自己的名字,则只能长辈或者自己来叫。当长辈对晚辈称名字时,表示亲昵;当自己称名字时,则表示谦逊。步入社会,采用更多的是自己的字,于是我们可以见到在讲述古代或者近代的影视剧中,交谈双方互称对方的字,显得即尊重又文雅。

至于字的内容,则大多是表示德行或解释自己的本名,因为它是用来“表德”,所以又被称为“表字”。亦或者是,字含有和本名相关的意义。著有著名的《颜氏家训》的北齐文学家颜之推认为,人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而字则是表现自己的德行和愿望,用字来约束自己,从而起到督促的作用。

其实,字刚刚诞生时,并没有特别严格和约定俗成的制度,于是民间的字既有后世广泛的两个字,也有仅一个字的。比如著名的屈原,他本名屈平,原是他的字。还有西楚霸王项羽,羽其实是他的字,项籍才是他的本名。后人为了表示尊重,便称呼他们的字,渐渐的,许多人甚至不知道他们的本名了。

一言的字并不多,大部分的字因为肩负着解释说明姓名,表达德行这样的“重任”,所以常常有两言。而两言的字则有着许多不同的规律。比如家中有兄弟数人,那么其字的首位往往是用“伯仲叔季”来表示长幼。

举例来说,三国时期雄踞东南的孙吴,其奠基人孙坚生下四子,分别是孙策、孙权、孙翊和孙匡,而他们的表字则分别是伯符、仲谋、叔弼和季佐,正是按照“伯仲叔季”来取字。同时的荆州还有以马良、马谡为代表的马氏兄弟五人。五人的话,就超过了“伯仲叔季”的四位,于是马良排名老二,字为季常,马谡排名老五,字为幼常。

另外的著名三国人物中,还有诸如曹操,字孟德,“孟仲季”是古人将季节分成三段时采用的排序方式,可见曹操是家中长子;姜维,字伯约,则表示他是家中的老大;陆逊,字伯言,所以他也是家中的长子,诸如此类。

除了按照兄弟排名,就是和名字相呼应的字了。同样以三国为例,张飞,字翼德,飞和翼相关;赵云,字子龙,古语云:“云从龙,风从虎。”名和字二者还是相关的。曹操的字则即表示排名,又和名相呼应,《荀子》说:“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操”在名中,“德”在字中,可见曹操的名和字在取时都花了不少心思。

古代取字的种类还有很多种,规则大体上比较自由。不过不管是依据什么,大体都围绕着表达德行、监督自己,呼应本名,并提供给对方称呼以示互相尊重这样的诞生本意,今天很多文人还热衷于给自己取字,笔者看来,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很有雅趣。

古人的“字”与其“名”有何关联

名和字的关系,字是对名的解释,秦汉时有名无字,倒是三国演义中对名字开始有了。

.如曹操,字孟德,关羽,云长,张飞,翼德等。也可能那时取=字,容易重名,比扯现在好多重名过万,因而取名必须三字以上,.亦免重名,.也许当时也是这种情况才开始起字的,未经考证,凭主观想像,仅供参考

字典厶他的部首名么念参加的参他的偏旁念什么

参,部首:厶,部外笔画:6,总笔画:8

厶,多音字。

1、拼音:sī 。古同“私”。

2、拼音:mǒu 。古同“某”。

名的部首是什么结构

名的部首是:口,口是单一结构。

一、名的释义:

1、名字;名称。

2、名字叫做。

3、名义。

二、名的组词:

名门、名气、名言、出名

知名、名片、芳名、名次

为什么古代人都有“名”、“字”和“号”

名字是一个人的称呼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