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逝世一世纪(鲁迅为什么说“汉字不灭,中华必亡”是他的一时气话吗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鲁迅为什么说“汉字不灭,中华必亡”是他的一时气话吗

鲁迅先生逝世于上世纪的三十年代,距今已经有八十多年了。先生生前所讲的话,是根据当时中国具有识字能力、有文化的人太少这个大历史背景下,也许先生认为是中国的方块字太难学习了,不象拉丁文仅有26个字母容易学,发出生气的话。

现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上世纪八十年代预言家所说的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已经来临,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随着国门的打开,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引进中国,再加上国内的科学家们追综、紧跟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潮流,单纯从汉字输入电脑、激光照排技术的突破,以王永民和王选教授等等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伪彻底解决了汉字不能输入电脑的难题,没有电脑输入技术就更谈不上激光照排技术的应用,也就没有今天印刷科技业的进步与发展。

人们不能以现在手指动一动就出现汉字的背景,去衡量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人们当时的想法。中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几个世纪,再不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国将不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扫除文盲,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还亲自为警卫战士们办了学习文化知识的业余培训班。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

如果鲁迅先生九泉之下得知,今天的中国人学习文化知识,几千年前老祖宗们所留下的古老汉字又重新焕发了青春,并不是阻碍中国人学习文化知识的障碍物。

鲁迅先生所说的:“汉字不灭,中华必亡“是有深刻的文化历史背景的。当时的中国人文盲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先生认为可能是汉字太难学习了,阻碍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先生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今天的人们还是要不求全责备。

至于现在的人们是如何理解鲁迅先生所说的“汉字不灭,中华必亡”这句话,见仁见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与理解。气话也罢,别的意思也罢,反正汉字也没有灭,中华也没有亡,反而汉字已经走出国门,中华由贫到富,由富到强,复兴伟大的中国梦,正在亿万人们的奋斗历程中。(原创于:2021/12/18)

鲁迅的作品是不是伤痕文学

鲁迅的作品是抨击当时的旧社会制度,号召人民推翻人吃人的社会!是战斗的号角,是文化革命的先驱者。伤痕文学是为了讨好西方,贬低否定我们的新中国艰苦奋斗蓬勃发展的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鲁迅是硬骨头,伤痕文学作品是软骨头,是在讨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赏钱。

鲁迅先生是怎样死的

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终年56岁。鲁迅去世后,围绕着他的死因,出现了各种争论。虽然当时的结论是死于肺结核,但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专家曾对他的X光片进行集体会诊,却发现了蹊跷。

(鲁迅)

那么,导致鲁迅先生去世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鲁迅先生去世得十分突然。在10月17日的上午,他还在伏案写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午后,鲁迅先生还能外出访友,并顺便到内山书店转了一趟,到家以后天色已晚。傍晚时分,周建人前来看望他,两人还拉起了家常,就搬家事宜进行了商讨。

但是到了晚上,鲁迅先生就呼吸急促,卧床不起。多年的医生兼好友,日本人须藤诊断为肺结核导致哮喘加剧,引发心脏性哮喘。对鲁迅先生采取了吸氧、注射药物缓解等方法,最终也没能挽救鲁迅先生的性命。

19日凌晨5时20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鲁迅先生与世长辞了。

现在看来,鲁迅先生所患的就是肺病,这跟他的家族病史有关。据鲁迅回忆,他的父亲就曾患肺病,并且在他16岁时,父亲就因为“庸医延误而过早离世”。

鲁迅也很早就患上了肺病。早在1912年,在鲁迅的笔记中,就已经多次出现“肺痛”“肋痛”“呼吸困难”“发烧”等记叙。在1935年他在给母亲的家书中,也提到被肺病折磨“已经二三十年”,并悲观地认为自己的肺病是不会断根的,要想治愈也是不可能的。

肺结核在现在已并非不治之症,但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是要出人命的。那么,鲁迅先生真是死于肺结核引发的哮喘吗?

上世纪80年代,上海方面组织了20多位医学专家,对鲁迅生前拍摄的一张X光片进行了集体会诊,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鲁迅先生并非死于须藤诊断的肺结核哮喘,而是自发性气胸,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肺气肿。

(鲁迅旧照)

那么,问题来了,当初鲁迅的私人医生须藤究竟是误诊呢,还是如传说中的故意延误,以致谋害鲁迅呢?

须藤医生是何许人也?须藤全名为须藤五百三,1898年毕业于日本一家医学学校,曾以军医的身份服役于日本陆军,随部队来到中国。后来回国供职于地方医院,短暂担任过朝鲜总督府黄海道慈惠医院院长。1918年退役后又来到上海,开设了“须藤医院”。

实际上,须藤之所以会成为鲁迅的医生,和鲁迅的儿子周海婴有很大的关系。

小时候的周海婴也曾患有哮喘,其他医生的药物几乎不管用。后来,内山先生便向鲁迅推荐了经常给他看病的须藤。没想到他对周海婴的治疗效果挺好,于是便顺理成章地替鲁迅看病了。

久而久之,鲁迅和须藤的关系就超出了医患关系,成为了好朋友。

不过,须藤还有另一层身份,他是上海日本“在乡军人会”的副会长。这是一个有着侵略性质的社团组织,须藤在家中安装了电话,经常在电话中和会员们讨论中日冲突问题。

鲁迅先生虽然善待日本友人,但对日本侵略者是相当敌视的,特别痛恨他们的暴行。也许是周建人有所察觉,曾经提出最好不要让须藤继续为鲁迅看病,但被鲁迅以半途换医生不妥为由拒绝了。

(鲁迅和许广平)

如此看来,须藤应该十分清楚鲁迅先生的病况了。那么,在鲁迅先生病危之际,他是否全力救治了呢?

其实在鲁迅去世半年前,他的病情还曾惊动了宋庆龄。在她的亲自过问下,美国友人史沫特莱请来了美国肺病专家会诊。

专家得出的结论是,鲁迅胸膜大量积液,病情危重,需要马上做抽水处理,才能退烧并恢复胃口。专家还进一步指出,如果按此方案抓紧时间治疗,鲁迅至少会存活10年。如果任由病情发展,恐怕只有半年的时间。

但是,须藤并未听取美国专家的意见,还是按照肺结核对鲁迅展开治疗。在其后宝贵的半年时间里,须藤的治疗不过就是固执的、表面化的,或者说就是贻误病情的无效治疗。

到了10月18日鲁迅病危时,须藤也没有请教就在上海当初会诊的美国专家,而是自作主张地请来医术水平稀松平常的松井会诊,从而断定为肺结核引发哮喘。

鲁迅夫人许广平还提到,鲁迅临死前一天,病情颇为危急,呼吸局促,大汗淋漓,十分痛苦。她询问须藤医生病情的发展情况,须藤还自信地说:“过了今天就好了。”

许广平非常后悔听从了须藤的话,没有坚持另外请人医治。到了凌晨时分,鲁迅终于因心脏衰竭而亡故了。

于是,周海婴在《我与鲁迅七十年》一书中,对须藤的医术和人格耿耿于怀,认为父亲的死,纯粹是须藤的误诊造成的,甚至怀疑须藤就是在蓄意谋害。

不过,也有人认为,须藤并非有意延误鲁迅的病情,实际上就是他误诊了。

如果须藤要故意谋害鲁迅,断不会轻松瞒过他多年,因为鲁迅本身就是学医出身的,他的医学水平其实并不低。要不然,他也不会长年聘请须藤替自己看病。

(参考资料:《我与鲁迅七十年》等)

为什么鲁迅已经去世84年了,在国内的声望还这么高

鲁迅先生的文章是手术刀,虽然血淋淋,但切中了民族的病根。他的文章是匕首和投枪,对准了当权者和体制的弊端,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所以广大劳动人民热爱鲁迅,而当权者肯定痛恨鲁老先生,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鲁迅之后再无鲁迅,这是民族的不幸,历史的悲哀。中国少了一匹甘为人民奉献的“孺子牛”,更少了一杆标枪一样不屈的伟大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