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恰同学少年有感(你觉得「恰同学少年」这部连续剧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你觉得「恰同学少年」这部连续剧怎么样

《恰同学少年》故事以毛泽东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求学生活为主题,充分的展现了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优秀青年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恰同学少年》不止讲述了少年,更讲述了老师。杨昌济、开明的第一师范校长———孔昭绶、方维夏、黎锦熙、袁仲谦等优秀老师,讲述了老师的伟大。

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是一部很好的励志影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中国加油,少年加油。

如何看待《恰同学少年》中萧子升这个人物

萧子升,字旭东,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名门世家。萧子升和毛主席相识,是在东山学堂,后两人在湖南第一师范结为挚友。当时的萧子升比毛泽东大了几届,却因为互相欣赏彼此的文学作品而惺惺相惜。1917年夏,毛泽东和萧子升一同进行了游学“壮举”,步行漫游长沙、宁乡、安华、益阳、沅江五县,历时一个月,行程九百余里,萧子升后来对此还写了回忆。求学期间,毛泽东和萧子升还一起成立了新民学会,名噪一时。两人也因此结为知己,不分彼此,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

后来萧子升出国留学,去法国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毛泽东则扎根湖南,研究国情。萧子升在法国时,深受伯恩斯坦、考茨基修正主义思想的影响,主张中国走改良主义道路,与以蔡和森为首的大多数在法会员主张组织共产党进行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发生分歧。而毛泽东也是接受了马克思思想,主张走阶级斗争的革命道路。君子之交,和而不同,萧子升和毛泽东救国理念的不同,并没有影响两人的书信往来,两人仍是挚友,相互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思想。

萧子升回国后,由于他坚持改良思想,自然而然的也就加入了国民政府。其实之前毛泽东联系过萧子升,希望萧子升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邀请他一起去参加中共一大,可惜被萧子升拒绝了,后来毛主席也说“萧子升没加入共产党,真是可惜了”。在国民政府任职期间,萧子升因为被同僚陷害,卷入了文物盗窃案,蒙受不白之冤十几年之久,在此过程中,萧子升也彻底和毛主席失去了联系。 在国民党败退台湾时,萧子升也和蒋介石一起去了台湾。由于萧子升的无政府理念,对于国民党他也并不赞同,在1953年,萧子升去了乌拉圭,在当地从事教育事业,直到逝世。

曾经和毛泽东、蔡和森并称为“湘江三友”的萧子升,最后客死异乡,的确令人叹息。 萧子升是无国家,无政府主义者,虽然和毛主席走的路不同,但我还是持绝对敬佩态度的。因为,为国为民思索者,皆中华脊梁也!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