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什么含义?腊月23、24、25祭灶风俗,送灶神需要注意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俗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什么含义

俗话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男不拜月。

原因有二:

一是在古代,月亮也多形容女子,是阴柔的代表。而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担当家庭的责任,代表着阳刚,不拜阴神。

二是月神是嫦娥,男人要是对其进行跪拜,就是对月亮的一种不尊重。

所以,八月十五中秋节(或七夕),男子不叩拜月亮。而由女子拜月。

唐代李端《拜新月 》有记录: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古代女子拜新月的时间是在七夕或中秋节之夜。古代妇女拜新月是为了祈求有个好丈夫或夫妻团圆、幸福长寿。


女不祭灶。

原因也有二:

一灶神是男人,有阳刚之气,女子属阴柔,不适合拜灶王爷。

二灶神为男神。据《淮南子》记载,黄帝、炎帝死后作了灶神。古代女人地位低下,不能祭祀灶王爷,女子祭灶会亵渎神灵。

所以,腊月二十三(有的地方是二十四)是小年,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由家里的男子去祭拜灶王爷。

吕蒙正 有《祭灶诗》曰:

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民间送灶要供麦芽糖,意思是把灶王爷的嘴黏上,让他到天上玉皇大帝那儿不要乱说话,叫他“上天言好事”。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古代中国汉族地区的禁忌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

当然,如果虔诚祭祀,最好遵从古训。不管女子祭月还是男子祭灶,都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都为了祈求夫妻团圆,合家幸福和丰衣足食等。

(如果喜欢,请帮我点赞,并关注我哟!)

腊月23、24、25祭灶风俗,送灶神需要注意什么

本人本土习俗腊月二十三下午送灶神上天,腊月三十晚上接灶神归位。

传说灶神是受上天玉皇大帝指派,常住凡间掌管人间烟火,保每家每户清洁平安的正神,也称家神。每年年底回天庭一次(腊月二十三下午上天,腊月三十晚上回凡间)向玉帝汇报所居家庭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宅内男女善、恶、良、莠,贫、富、吉、凶等事谊。可奏请玉帝为善男善女降富降贵,也可申报惩罚恶人恶事,忤逆不道等罪行。所以,人们常说:“举头三尺有神明”,“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你的一言一行,虽无人见,却瞒不过天庭,这也叫“苍天有眼”,苍天的眼睛就是灶神等诸神。

送灶神上天免不了要祭祀灶神,准备祭品有哪些讲究?请听分解。

祭祀灶神不用另设祭台。就在灶台上靠里面第一排,摆上茶水两杯白酒一杯,白酒摆在两杯茶水的中间;第二排摆上供品三盘,白干(豆腐干)七片成梯形摆盘(供灶神上天搭脚用),蜂蜜一碟(灶神吃了蜂蜜在玉帝面前就会说些家里的甜言蜜语),发糕或发饼一盘(代表家里一年四季兴旺发达);第三排:香一柱(三根),蜡烛一对(酥油灯,茶籽油灯更好),香炉摆正中,两边摆化灯烛,钱纸若干,没有专用钱纸可用干净的白竹纸代替。提醒大家烧的钱纸上面千万不要有“字”,听说有一穷人用欠债的记帐单代替钱纸祭祀了灶神,该灶神没有及时赶上玉帝召开的灶神大会。玉帝询问该灶神为什么迟到?灶神浑身冒着汗回答:“我背着主家债务,身体太重怎么也飞不起来,只好一步一步走上天来,所以迟到了。”玉帝说:“本想赐这家庭富贵,但他们阻碍了灶神飞身,罪不可赦,让他家再穷三年吧!”切记:香烛不能摆前面,所有神明和佛菩萨都是“隔香不受食”。

我们不要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腊月二十三送灶神上天的那一次行动上,一定要注意你平时的言行,对神明要有长期的敬畏之心。

所谓的“平日不烧香,急时抱佛脚”,就是告诉人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时刻想到厨房里有灶神,特别不要摔盆摔碗,砸锅砸灶。传说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未出道时,有一次,他的母亲在厨房用刷把刷锅,听一只鸟儿在喊“赵国天子万万年,赵国天子万万年。”赵匡胤母亲随手用刷把在锅沿上敲了几下,边敲边说:“我儿子要万万年干什么?五十年就够了。”灶神奏请玉帝说:“这母亲太凶了,居然用千金棒(刷把)打我肩膀,她儿子要真能活到万万年,还不知怎样对我?”玉帝说:“就照他母亲说的办吧”,后来赵匡胤五十岁时便“杯酒释兵权”而暴毙。当然这只是民间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并不可信,但善言善行总归是好事,多做也无防。

为什么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给灶君献什么

具有共同的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标致之一。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一些共同的文化习俗。

但是,由于我国疆域辽阔,某些共同习俗方面又有细节方面的差别,从哲学上来讲,这也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拿小年来说,中华大地普遍都有小年这个习俗,但是在具体日期上有所差别。北方的小年普遍在农历腊月二十三,南方则普遍是农历二十四。除了时间上的差异之外,在习俗上也有地域差异,但是小年那天有一件事情则是南北方都会有的,那就是祭灶。

拿我的家乡为例,我们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三的晚上祭灶。那天晚上,我们会在灶爷画前面点上香,烧一些纸钱,然后用烤化了的关东糖(我们叫“祭灶糖”)抹在灶王爷的嘴上,然后把灶爷画撕下来,和纸钱一起焚烧掉。

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据说小年这天灶王爷要到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用祭灶糖粘住灶王爷的嘴是避免他在天庭说家里的坏话。等到年三十的时候,灶王爷述职完毕,家里再贴新的灶爷画,点香烧纸把他从天庭请回来。只要这几天灶王爷不说人间的坏话,玉帝就会认为人间一切平和美满,来年就会赐人间风调雨顺。

这种说法有一个问题需要解释,老百姓为什么从“恶”的角度去看待灶王爷,也就是老百姓为什么会先入为主的认为灶王爷去天庭述职可能会说人间的坏话?纠其原因,这可能跟封建社会的官民阶级对立有关。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神话传说大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艺术创作,或者说神话传说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政治清明的时候少,吏治腐败的时候多,清官寥若晨星,贪官则多如牛毛。普通老百姓经常受到基层官吏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所以在他们的意识里官都是坏的,那些进京述职的官员肯定不会说老百姓的好话,所以他们希望那些进京述职的官员能够闭上嘴巴,让他们能够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所以,虽然灶王爷是神仙,他虽然极不情愿但也得无可奈何的接受“背锅侠”这个悲惨的命运。其实,神仙们背锅也并不冤枉,他们享受着人间香火,对着老百姓省吃俭用为他们买来的贡品大快朵颐,却对人间疾苦熟视无睹,善良的老百姓对他们的要求也仅仅是“不说坏话”而已,我想,对这样的老百姓灶王爷也得心存感恩吧。

有哪些关于祭灶的民间故事

民以食为天,灶神是天帝派驻到家庭的代言人。他代表天帝监察千家万户,在民间很受尊重!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厨房的卫生很重要。

据传灶神原本是腊月二十三,回天庭汇报一家人的善恶。

百姓用灶糖祭祀灶神,灶糖很粘,粘住灶神的嘴,不让他说一家人的坏话!

还要用草扎一个马,灶神骑着上天言好事!

人们为了让灶神少汇报一家人做的坏事,说的坏话,就推迟到二十四送灶神上天,这样汇报时间就短了!

我上小学时,邻居家的奶奶让我给她画一头猪。

她年轻时曾向灶神许愿,达到目的后,每年用一头猪祭祀还愿。

那是八十年代初,个人没财力买一头猪,甚至吃猪肉都困难,只能画了。

我根本不会画,但图画本上有大象,我就仿照大象,画了一头短鼻子猪!

老人很满意地拿走了,我还得了一大把花生果。

有的灶神像上印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