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高考作文(高考最牛的人只有语文扣分吗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高考最牛的人只有语文扣分吗

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每一年,数百万的莘莘学子,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自己的梦想,走上这个战场。不过,高考本质仍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比赛,有人笑傲群雄,也有人折戟沉沙。人们看着那些不可思议的高分,在惊叹他们的知识储备之丰富、天赋之高外,也有相同的疑问:“他们这么厉害,为什么不能考到满分呢?他们的分数,究竟是哪里扣的?真的都是语文的吗?”

不可否认,语文,是所有科目里最难拿到分数的科目,大量的简答题,翻译题,到处是陷阱,采分点又很分散,很难写出和标准答案一模一样的答案,更不用说那个几乎必扣分的题目――作文。

事实上,前面的题目确实不太好答,但是掌握了套路,把握了窍门,拿满分完全没有问题,可作文不一样,想拿满分是很难的。它要得到至少三位批卷老师的认可,之后还要上报通过审批,这才能给满分。所以如此麻烦,很多老师干脆给扣一两分,这样仍然能让你的作文领先别人。所以,很多猛人们,都是在作文上丢分,这是肯定的。

那么只是扣语文分了?当然不是,大家看看往年的高考状元们,可没有一个考748、747的,大多数是什么分数呢?至少是被扣了十几分的。那么这些分数是哪里丢的呢?

我们以理科为例,真正的精英学生,他们已经摸到了理科题目的脉络,甚至能写的比标准答案还标准答案。他们考虑之全面,有时还会难倒老师。那么这些人,就都是完全一样的吗?不是。大家都知道,状元只有一个,所以,出题人一定要想出办法来,将他们分出高下来。所以,理综里面典型的最后一道大题们,尤其是物理的最后一道大题,就成为了这个筛分器。有人拿到了满分,有人则是差一点点,于是,瞬间就拉开了4、5分的差距。

除此之外,还有英语,大家都知道,英语的听力,完型填空,作文也是非常有名的丢分项。饶是状元一般的猛人,也难免会翻车。尤其是作文,其实英语作文和语文作文,不给满分的目的是一样一样的。当然,大家还要考虑心态问题,再厉害的学霸,有时心态崩盘,也会失败。

所以总得来看,大家不要以为大神们都是只扣语文,在出题人刻意的筛分、自己心态的影响、批卷机制的要求下,其实随处都可能出现扣分。

史上最牛的高考状元现在怎样了

史上最牛的高考状元是

2004年山东省理科高考状元王瑞鹏

总分749分(满分750分)

先晒一下他的成绩单

理科综合:300分

数学:149分

语文:138分

英语:142分

加分: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20分

总分:729+20=749分(满分750分)

总分离满分仅差1分,可以说是史上最牛的高考状元了。

而现在的状元都在720分以下。

成长经历

王瑞鹏从小就是个学霸。

2001年,以芝罘区第5名的成绩考入烟台二中实验班,在班上担任学习委员。

期间,他参加各种奥赛,并获得傲人成绩:

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

全国生物奥赛二等奖

全国化学奥赛三等奖

基本上理科的奖都被他拿过了。那数学的一分是怎么丢的呢?可能是因为150分显得出题人没水平吧。

最近情况

据说王瑞鹏去了清华,毕业后曾在国外一家公司担任CEO,现在是中科院的一名高分子化学应用研究员。按现在的薪资标准计算,年薪大概在30万元上下,不算太高。看来高考并不能代表一切呀。

除了被称为高考“钉子户”的张非,还有哪些人是高考中的“牛”人

每年一度的高考也被称为“中国第一考”,它的存在让不少人改变了命运,因此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逐年递增。这其中不乏一些年纪较大的社会考生,而72岁的康连喜,更是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据统计,康连喜已经接连参加了19次高考。

那么这样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为何不去安度晚年,却还要乐此不疲地参加高考呢?

(康连喜旧照)

康连喜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他是辽宁阜新西瓦村的一个贫困农民,他无妻无子,家里亲戚也少有往来,平时主要靠拣破烂谋生。

一说到康连喜,村民们就会露出嘲讽的神色,他们说康连喜这是走火入魔了。

说起来,康连喜是家里三兄弟中的老幺。

他的大哥早年读过私塾,但一辈子并不因为识文断字就改变了命运,倒是二哥康连元在建国后一直读到了高中,后来被分配到城里做了工人,命运发生了转变。

所以,吃了读书甜头的康连元常常鼓励康连喜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也好分配到城里去做工人。

据村里的老人回忆,康连喜的确是块读书的料。他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很优秀,记忆力也出众,他能背出π到小数点后100位以上。

那时,康连喜一直心怀憧憬,希望能考上大学,超过康连元。

然而,个人的命运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往往苍白而无力。

先是大跃进,再是文化大革命,高考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里一度中断了10年之久。

直到1977年才恢复高考。

由于生活在农村,等康连喜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后,他已经错过了高考报名时间。

(康连喜在读书)

尽管如此,康连喜也因为恢复高考,第一次感觉到了他的前途终于有了光。

其实,在恢复高考之前,康连喜就在努力学习。每次下地干活,总不忘记在裤兜里揣本书,趁没有人的时候,偷偷看书。

康连喜曾对父母说,他才不当农民,哪怕拣破烂也比当农民强。

所以,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康连喜在经过复习后,满怀憧憬地走进了考场。然而高考成绩出来后,康连喜却名落孙山。

尽管没能考上大学,但是由于村里建了一所学校,正缺老师,于是康连喜便得到了一份教书的工作。

本来嘛,当时被找来的几名老师也都是赶鸭子上架,谁都没有干过。可是和其他老师相比,康连喜教得最古板乏味,学生们上他的课时,课堂纪律也最差。

有老师好心给康连喜提建议,要他在上课的时候,把授课内容安排得灵活一点,可是康连喜却根本不听。

这样没教两年书,康连喜就被学校辞退了。

改革开放后,康连喜也断断续续出门做过泥瓦匠,给人看过大门。但由于性格孤僻,他都没能干长,钱也没有挣到多少。

2000年,已经年逾五旬的康连喜在外面已经很难谋到工作了,他不得不回到西瓦村。

此时,二哥康连元早已去世,他的儿子也搬到了县城。

没有房子的康连喜在征得侄儿的同意后,就住进了康连元留在村里的老房子里。

老房子年久失修,已经十分破败了。再加上没有通电,房子一到夜里,便像一个黑洞。

康连喜住进去后,既没有对房子进行修葺,也没有花钱通电。

(住在老房子里的康连喜)

他依然不和村里人往来,也不劳动,只是偶尔拣些破烂回来,攒到一定的时候,才卖掉换钱。

本来,康连喜就打算这样静静地度过他的晚年,然而2001年高考政策取消“年龄不超过25周岁”的规定,再次打乱了他平静的生活。

康连喜是从村里的一个老汉嘴里听说了这个消息,只是这消息来的时候,已经是2002年了,好在还没有错过报名时间。

正如三十年前一样,已经55岁的康连喜在听到消息后,眼睛骤然明亮起来,他仿佛又觉得前途有了希望。

不过,书本丢了这么多年,他也知道考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康连喜又安慰自己,万一蒙上了呢!

所以,康连喜花了120元报名,又花了60元去做体检,终于得到了高考的机会。

康连喜是第一个交卷的,当他走出考场时,他的年纪和他的装束很快吸引了一群守在考场外想要挖消息的记者们。

康连喜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做过焦点人物,因此他在被采访完回家的时候,心情非常愉快。

只是,那年的高考结果正如康连喜的估计,分数考得很低。

康连喜没有灰心,他找到几本高中课本,开始认真复习,并计划来年再考。

(康连喜和他的准考证)

就这样,康连喜每年不落地考到了2019年。

当康连喜第一个走出考场后,记者问他考得如何时,他说考得不理想,因为手抖得厉害,作文也没能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