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塞上江南的河套平原,为何既是米粮川又是文化宝地?河套地区种的是冬小麦吗为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被誉为塞上江南的河套平原,为何既是米粮川又是文化宝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河套平原发达很容易理解,因为本来就是黄河中上游平原,有丰富的水源。

在古代,农业不能没有水。只要有水加上土地肥沃,这里很快就会成为人口密集的地区。

简单说下概念:河套平原一般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之地。包括银川平原(宁夏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今分属宁夏、内蒙古、陕西。黄河在这里先沿着贺兰山向北,再由于阴山阻挡向东,后沿着吕梁山向南,形成“几”字状,故称“河套”。

这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创造了仰韶文化,说明很多人类已经开始在这里居住生活。

不过,由于河套的位置相对靠北,在战国时期主要是林胡少数民族盘踞。

战国前期,赵国就出兵赶走了林胡,占领河套。

由于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秦国也来争夺,双方多次开战。

秦朝统一六国后,派蒙恬率十万大军在前215年至前214年将匈奴逐出河套,迁徙三万户到那里戍边,设云中、九原两郡。

河套平原开始有大发展。

河套平原自古以来非常适合农业种植,但是它的位置比较不好,过于靠近蒙古高原,处于游牧民族的近距离威胁下,只有一道长城作为屏障。

所以,历史上从汉代开始汉人就大发展河套,农业繁荣。但却屡次遭遇诸如匈奴、羌人、突厥、回鹘、西夏、蒙古、女真等多个少数民族入侵和占领。

这里虽然适合农业种植,但前提是农民得有命种地吧?

由于游牧民族入侵的杀戮、抢掠、尤其是掠夺农民作为奴隶,河套平原的发展断断续续,无数次兴起又衰落下去。

直到清代末期,游牧民族在火枪大炮下衰败下去,对汉人不再有威胁。

于是,陕西、山西的一部分人开始迁到河套,经王同春对于灌溉系统的开发,河套地区开始成为西北最重要的农业区。

到了抗战时期,傅作义在这里屯守,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以对日寇长期作战,河套又有很大发展。

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河套也被重视,成为全国重要的产粮区。

河套平原是非常适合农耕的。其实这里的全年降水量低于400毫升,理论上是完全不适合农业种植的。但因为有黄河水,所以灌溉不成问题。早在汉武帝时期,为发展农垦事业,从内地征召10万农工,在今天后套西部修建引水灌溉工程,并建造了多座城池。

后代的统治者,也大力修建这些灌溉工程,让成为西北农业的一枝独秀。

古语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天下黄河富河套,富了前套富后套”。

这里土地非常肥沃,又不缺水,气候也不错,适合种植小麦、水稻、谷、大豆、高粱、玉米、甜菜等各种作物,是西北地区最发达的农业区。

直到今天,河套地区也被“塞外米粮川”。河套地区的畜牧业和水产业也很发达。

另外,这里在现代还发现了煤、铁、铜、金、石墨、石棉、盐、碱、稀土等多种矿产资源。

河套地区种的是冬小麦吗为什么

谢谢邀请,河套平原是我国十分特殊的“平原”地形区,位于黄河几字形的顶部和西侧区域,主要包括西套和东套两部分,其中西套主要指宁夏平原地区,而东套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位于黄河几字形的顶部,位于黄河干流以北,阴山山脉以南地区,沿黄河干流呈东西条带状分布,其中又可以分为东套和西套,我们平时一般所说的河套平原主要是指“东套”。河套平原属于黄河沿岸的冲积平原,虽然称为平原,但是海拔却不低,平均海拔约为1000米左右,地势十分平坦。

河套平原位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不过由于靠近黄河,从而修建灌渠引黄河水加以灌溉,从而获得水资源,成为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被誉为“塞上江南”。河套平原地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水稻、大豆、玉米、高粱和甜菜等,我们知道小麦可以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两种类型,那么河套地区种植的小麦属于哪一种类呢?河套平原小麦收割

世界粮食作物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水稻、小麦和玉米,小麦是一种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其中温带地区种植最为普遍,小麦对于热量的要求不是很高,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地区都有广泛的种植,此外种植在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青稞,就是小麦的一个变种。根据种植地区热量条件的不同,种植的小麦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主要种植在暖温带地区,比如我国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地区,这一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一般每年秋季种植小麦,到了冬季越冬,第二年春季小麦返青,初夏时节进入收割季节。

春小麦主要种植在中温带和寒温带地区,比如我国的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和准噶尔盆地等地区,这一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差,冬季十分寒冷,小麦无法越冬,因此一般每年开春时种下小麦,夏季为生长季节,到了秋季收割。河套平原地区属于我国的中温带地区,一年中10℃以上活动积温约为3000~3280℃,能够保证农作物一年一熟,最冷月1月均温在-11℃至-14℃之间,冬季十分寒冷,因此,河套平原主要以种植春小麦为主。

河西走廊、河套平原、燕云十六州谁更重要

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我国对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策略就没有终止过,而对于游牧民族的防御,最有利的办法就是依仗崇山峻岭的地形地势来设置防线。因此,就有了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地区以及燕云十六州等。

那么,这些地区都位于哪里呢?

在我国历史上又有着怎样的贡献?

相比之下哪个更重要一些呢?

河西走廊,抵御西部诸强的天然屏障

河西走廊的位置,用现在的话说大体就在我国的甘肃省西部一带,南北两侧是天山山脉及喜马拉雅山脉,而它,就犹如一条走廊一般在两大山脉中横穿而过,成为我国古代与西域地区的唯一通道。

河西走廊地区地势平坦,适合骑兵突击,本来是对我国不利,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就时常利用这一便利优势向西汉王朝发动袭击。

但到了汉武帝时期,武帝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史称“河西四郡”,犹如四条减速带一般,将河西走廊分段阻隔,又利用走廊两侧险峻的地势设置障碍和伏击阵地,使得河西走廊地区反而成为我国历代王朝防范西北外敌的天然屏障。

汉武帝给予匈奴致命一击就是在河西走廊地区打响的,那也是大将军卫青的成名之战。

河套平原,历代王朝的战略粮仓

河套地区分为前套、后套、西套三部分组成,北抵阴山东至吕梁山,西面和南面被贺兰山和黄河环绕,犹如一个手套型的地区,位置分属现在的陕西、宁夏和内蒙西南部。

在秦汉时期这里就被打造成防御匈奴南下的重要战略要冲,汉武帝时期先后在这里设立了朔方、五原、云中、定襄四郡,并从中原地区大批移民到这里开荒驻守,以此戍边。

而河套地区最大的战略意义还不止是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而是因为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即适合耕种,又适合放牧,被中原历代王朝所看重。

在兵家看来,如果己方占据河套地区,就可以这里作为战略粮仓,利用崇山峻岭闭关据守。而如果被北方的游牧民族攻下河套地区,则会以此地放牧养马积蓄力量,随时可以进攻中原。

所以河套地区在我国历代王朝都被看作是兵家必争、必占之地,起着保卫中原地区长治久安的重要的作用。

北宋初年曾盛极一时的西夏王朝就建立于此,依靠河套地区的丰富物产和崇山峻岭的保护,与辽、金、宋,乃至后来的蒙古对峙多年而不倒,由此可见河套地区的重要性。

燕云十六州,政治中心东迁后的重要防线

如果说在我国古代,尤其是唐朝以前,防御北部游牧民族的主要就是河西走廊与河套地区两大防御阵地的话,那么在唐朝以后,随着我国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政治、军事中心均逐渐东移,华北平原的战略重要性就逐渐凸显了起来。

原因是,华北平原较南面的华中平原地势较高,如果关外的游牧民族一旦攻占华北,继而就可以以俯冲的态势直接南下,占领河南山东等地,进而攻占整个长江以北地区。

关于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是从唐朝覆灭之后才逐渐显现出的,唐朝末年,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为了得到北方契丹的支持,不但认辽国皇帝做父亲,还将位于华北地区的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就是现在北京、天津以及河北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