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批发价整体大涨近40%!后市还涨吗?玉米“一波三折”,21日再跌!后市行情如何会“一跌到底”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猪肉批发价整体大涨近40%!后市还涨吗

猪肉批发价整体大涨近40%!后市还涨吗?

现在是市场经济,近期肥猪价格大涨,猪肉批发价肯定是要随着肥猪的涨价而涨价,并且涨价幅度比肥猪的大,后市还要继续涨价,通常情况在农历冬月为最高。我认为猪肉批发价还要继续涨价,春节过后恢复下跌状况,这次肥猪涨价在12月份将会达到今年肥猪的最高价格,肥猪价格破10是肯定的,许多地方的猪肉价格将超过每斤15元,部分地区将超过20元,但是不会达到去年猪肉的最高价格。

现在已经进入了猪肉的消费旺季,肥猪价格止跌回升已是大势所趋,常规情况下,在春节期间的猪肉价格是要涨价的,俗话说 “有钱不买腊月货”,说明在腊月的货物是相当贵的,过去人们是在冬腊月份才能开始这种腊肉,今年人们担心猪肉价格的暴涨,因此看见猪肉价格下跌就抓紧时间购买猪肉制作腊肉,随着制作腊货的人群增加,猪肉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这就促进市场猪肉价格的涨价。

今年国内的生猪产能不足,前段时间网络上一些所谓养猪经济专家说国内生猪产能过剩,事实上是国内生猪养殖数量不足,根据统计今年生猪养殖数量仅恢复到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前的2017年的水平,我国每年生猪递增必须达到5%以上才能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要,三年就是要在2017年的基础上增加15%以上,所以按照正常发展速度,缺额在15%以上,因此,国内的生猪生产并没有真正的饱和,与正常发展速度比较,缺口还是大的,进入猪肉消费旺季后,肥猪供应的缺口就会显示出来,猪肉价格是要上升的,而且上涨幅度是相当大的。一进入冬季,肥猪养殖数量不足就表现出来了,从十月十日政府启动新一轮收储后,市场肥猪价格大幅度回升,现在大多数地方肥猪价格每斤已经8.5元,有的地方已经突破了每斤10元的大关。屠宰企业也没有将价格压下来,只能提高白条猪的批发价,这是屠宰企业希望的,因为他们手中有大量在肥猪价格特别低时收储的猪肉,他们希望市场猪肉价格大涨,以便将收储的低价成本猪肉抛售出去,赚取更多的利润,因此猪肉的后市涨价的幅度波动不会再剧烈了。

我认为在12月份可能是今年猪肉价格最高的季节,如果市场猪肉价格大涨,前段时间收储的大量冷储猪肉就会上市平抑物价,特别是屠宰企业利用肥猪价格超低时大量收储的冷鲜肉,这些冷储猪肉冷储是有期限的,冷储一般是4个月左右,这些冷储猪肉是抑制市场猪肉价上涨的有力杀手。今年1-9月国内猪肉进口量293万吨,如果市场猪肉价格继续大涨,这些冷储猪肉就会大量上市平抑猪肉价格。过去人们都是在冬、腊月份才能开始制作腊肉和灌装腊肠,今年不同了,人们担心猪肉价格会像去年那样暴涨,因此今年人们看见猪肉价格下跌就抓紧时间购买猪肉制作腊肉。在南方地区许多人家的利润和腊肠已经制作和灌装结束了,后期需要量增加负担不大。同时今年农村屠宰年猪的农户明显增加,正常情况下有75%的农户屠宰年猪,今年有不低于40%的农户屠宰年猪,那么许多农户就不会从市场购买新鲜猪肉了,因此,在春节期间猪肉的需求量增加并不明显,市场猪价格的涨价不会发生大幅度的涨价,涨价是肯定的,但是涨价的幅度是有限的。估计大多数地区的猪肉价格每斤在20元左右波动,一些地方可能要超过25元,但是春节过后价格会明显地下跌。

玉米“一波三折”,21日再跌!后市行情如何会“一跌到底”吗

很高兴接到问题的邀请,长期关注我们的朋友肯定知道,在上周末降价刚开始的时候,咱们就给出了预判,本轮降价幅度受限且时间短,事实证明咱们的分析是对的,虽说目前玉米价格开始反弹,但我们也不止一次的说过,玉米三月末才会迎来真正的风险,目前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疫情防控,至于玉米价格是否会一跌到底,对此我们有看法:1、首先要明确所谓的一跌到底的底是多少?如果认为底是1.3元上下,那么可以放心,依照目前国内玉米市场的供需缺口,玉米价格很难在跌至1.3元。更别说现在是春耕的关键期,2、在明确了的底的位置,山东及华北地区三月末甚至是四月初大概率会出现集中上量,从下周开始,天气好转,潮粮面临大量入市的风险,毕竟华北地区受环保的严查,烘干的成本高,在这样的情况下,玉米大概率会跌至1.35元左右,不过东北地区不在此次降价范围之内。3、现在期货价格已经再创新高,直接破了3000点。而国际粮价也是一涨再涨,原因除了俄乌冲突外,本身缺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点,所以,今年我们国内的进口玉米完税价以破3000.基本丧失了价格优势,对国内玉米是利好的,4、国内替代品不足,特别是在小麦缺席了今年的饲料市场后,在新麦上市前,持粮主体只要能扛过本月末可能出现的集中上量造成的降价,之后的价格大概率是以涨为主,企业的收购价最高有可能突破3200元!

电力板块卷土重来,证券银行,优质个股跃跃欲试后市如何演绎

当然看好大金融的后市了 ,尤其是证券,其次是银行,最后是保险。而电力板块是新能源车发展后的刚性需求。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