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打官司观后感(秋菊打官司最后胜诉了吗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秋菊打官司最后胜诉了吗

1992年8月31日上映了一部电影名为《秋菊打官司》。纪实化的拍摄手法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影片大致讲述的是,大着肚子的女主秋菊为求公道,向上递状纸的坎坷历程。那么,在那样一个贫困落后的农村里,秋菊能讨个说法吗?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山村里,秋菊的丈夫万庆来被村长王善堂踢中下体并造成肋骨骨折。秋菊决心要找村长讨个说法。谁知村长不觉得自己有错,不赔钱也不道歉。这一下就激起了秋菊的“斗志”,随即一张状纸就告到了乡里。谁知在此事受理过程中,秋菊受到了村长的侮辱。随即秋菊就踏上了去县公安局申诉的道路。但结果却不尽人意,复议书维持原判。秋菊还是不服,来到上级城市。进过一番折腾,市里的复议书仍然维持原判,只是要求多加五十元钱赔偿金。

影片的最后,秋菊难产,村长帮了大忙,原本想感激村长的秋菊,却收到了市法院的判决书。秋菊看着村长被带上了警车,心里五味杂陈。

秋菊胜诉了吗?这不好说。但我们能看到的是她诉讼路程的艰辛与坎坷。时间与金钱双重成本。很多网友评论觉得,秋菊没有必要打这个官司。首先,秋菊是个孕妇,要是在申诉过程中遇到意外,一尸两命,得不偿失啊!其次,这场官司花费的成本太高了。钱是个问题,同样,时间也是个问题

如果将秋菊打官司这个故事放到如今的社会来看,秋菊能胜诉吗?结果同样不好说。但我们能想到的是,秋菊一定打不起官司!现在要申诉,不是到衙门击鼓鸣冤,呈上状纸就能上公堂的。没有钱没时间照样打不了官司,有多少人是因为付不起诉讼费而放弃申诉,又有多少人是因为找律师麻烦而放弃维权!导致诉讼难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现如今,掀起了一个新的解决办法——诉讼融资

为什么在编剧的极力反对下,张艺谋还是非要巩俐出演《秋菊打官司》的秋菊

《秋菊打官司》可以说是巩俐迄今为止的代表作,相信大家对这部电影是很熟悉的,即便没有看过,至少也从父辈那里听说过。不过很多人都不解的是,在电影开拍之初,很多人都劝张艺谋不要用巩俐,编剧刘恒想到巩俐来演秋菊甚至写不了剧本,“我觉得这回你要犯一个致命的错误了,你根本不应该让巩俐来演!她演不了!

大家有这样的质疑也是情理之中,因为中国电影在那个年代是没有“塑造角色”这个说法的。导演找演员,一定是找和角色相似度较高的演员。当时巩俐已经是很有名气的女演员,所以不少人下意识地认为巩俐演不了秋菊,结果证明,张艺谋的眼睛还是很毒的。

巩俐不但演了秋菊,还把秋菊演活了。巩俐版的秋菊,一是土,二是真。

打扮土

绿色的头巾,红色的棉袄,脚上还穿着一双厚重的大棉鞋,这些上个世纪农村妇女的标配穿搭,巩俐是有的,在巩俐的脸上,看不到细腻白嫩的肌肤,又黄又蜡的面庞,和影片背景中的破烂黄土房子能完美融在一起,一点也不出戏。

所以巩俐一出场,就把观众带到影片情景中去了,好像巩俐就是这个村子里土生土长的人,回看现在女明星们的村姑形象,我们经常会看到某某某事“最美村姑”。不,不是这样的,一旦被夸是“最美村姑”,只能说和真正的村姑形象还差得很远。朴实的、自然的、淳朴的农名形象,应该是这样的。

在《秋菊打官司》中有一个片段是秋菊为了打官司来到市里,结果被人骗,拉着三轮车的人看她是乡下人,不了解城市道路,5块钱的路程骗她要30块钱,路边好心人提醒秋菊最好去换身时髦点的衣服,不然会一直被人坑骗。

下一个镜头便是秋菊从商店里走出来,穿着一件浅色条纹西装,她想让自己看上去像城里人,但一眼望去,还是土,而且更土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村姑气质已经渗透到了她的骨子里,她就是秋菊。

演得真

而比“打扮土“”,更重要的是“演的真”。

秋菊打官司的时候,已经身怀六甲,巩俐把有孕在身的动态演得很是逼真,每走一步,都是双腿拖着身体向前磨,整个人显得笨重,木讷。生了孩子之后,正值正月,正在坐月子的秋菊为了保暖穿着厚厚的棉袄,所以她哄孩子时,是将身体靠在桌子上,利用身体的惯性去晃悠怀中的孩子。

秋菊并非大大咧咧天不怕地不怕的那类妇女,她害怕,无助,迷惑,尴尬,同时又有点麻木,秋菊就像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一样,很复杂。

在秋菊在市里告状的过程中,和她一起来的小姑子走丢,找不到人的秋菊在大街上来回张望,一边找人一边擦泪,她不敢哭出声,因为她害怕,她没有安全感。后来小姑子主动找到秋菊,让秋菊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这时的秋菊才敢稍稍大胆哭一会儿,边哭边对小姑子说:“你不敢胡跑,这地方这么大,谁把你弄走了,到哪儿去找你。”

在秋菊之后,很少有女演员能把村姑角色演得如此到位,或者说根本没有女演员可以把村姑形象演得如此到位,因为对比之后,更能感受到巩俐的厉害。

能土得掉渣,也能美得开花,这说的就是巩俐了。

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算经典吗

《秋菊打官司》是张艺谋前期的“纪实性”题材作品的代表作。

首先,技术和视听层面。

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在进行剪辑的过程中,大多是全景的长镜头,背景中的环境杂音也都未刻意消除,张艺谋刻意地保留了电影拍摄过程中真实的环境音,这种纯客观的冷峻风格镜头,为的就是呈现给观众一种尽量摆脱情感倾向的故事,提供观众以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这与张艺谋前期的“国际大片”风格是相吻合的,比如《活着》、《红高粱》等电影。而新纪元后期,张艺谋开创了“商业大片”的电影热潮,引入了大量了速剪镜头以及超现实的架空武侠场面,如《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包括最近大火的《影》。

而在故事方面,同样是现实主义的,相对于故事过于敏感的《活着》,《秋菊打官司》可以说是委婉很多了,镜头对准了没什么文化、骨子里却相当执拗的农村妇女——秋菊一角,她虽然身处当时消息闭塞、物流不通,连进县城都要半晌日子的山村,但是骨子里的固执劲儿却引领着她非要跟村长“讨个说法”、逼村长道歉,这种人物的设定其实在当时几乎是不存在的,“息事宁人”多半是现实版故事的解决方法,但是电影这么讲故事的方法,在当时那个国人思想仍旧简单而封闭的年代,是有绝对意义的普法意识的。

这种“普法”意识贯穿了电影的始终,包括如何走访、如何上诉、如何立案,甚至包括结局最终,秋菊已经默认原谅了村长,但是村长依旧被警车带走了,这种法律大于人情的剧情设定,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具有一定的普世价值的。

在演员选择方面,饰演秋菊的巩俐应该是最大的亮点了。

不同于《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红高粱》里的少女,巩俐这回直接“土到了家”,言行举止、步伐喘息,甚至皱一下眉,都完全不见作为一个“演员”加工过的痕迹,这种朴实的质感和浑然天成的气质是相当难达到的境界。当初编剧在进行剧本创作的时候,想到巩俐主演就几曾写不下去,觉得对方过于高贵、华丽,而在张艺谋的反复坚持下,终究让巩俐拿下了这个角色,而看了成品的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巩俐给张艺谋、给自己、给中国电影,交了一份很令人满意的答卷。

你还有哪些观点想要分享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参与讨论哦~看完了记得点个赞、转个发、加个小小滴关注哦,狗蛋儿爱你们~

有人说《我不是潘金莲》就是另一版《秋菊打官司》,你觉得范冰冰演技能媲美巩俐吗

当然不能,当年的巩俐凭借在《秋菊打官司》里摄人心魄的演技,获得第49届威尼斯电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