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天下一共分为多少个州?说说三国曹魏的官制制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三国时天下一共分为多少个州

现在,我国有很多带有“州“字的地名,比如徐州、扬州、杭州、荆州、鄂州、广州等。究其原因,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州是长期实行的区划单位。早在大禹治水时,就将天下划分为古九州。到了东汉末年,各个州的刺史或者州牧,不少都成为了一方诸侯,比如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兖州牧曹操、冀州牧袁绍等。

在汉末三国时期,各个诸侯之间的实力强弱,和他占据了多少个州存在直接的关系。比如袁绍一度占据幽、并、冀、青这四州之地,所以成为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

在汉末三国时期,基本上还是沿袭了东汉十三州的情况。东汉十三州包括:司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三国时期,曹魏先将凉州改为雍州,后又从雍州分出部分地区设立凉州,并且,吴国分交州为广州和交州。因此,这就相当于多出来了两个州,所以,在三国时期,天下一共分为十五个州,也即要比东汉十三州多出两个州。当然,这只是数量上的变化,在实际上的疆域范围上,则没有太大的变化。

首先,就曹操来说,不同时期,其所占据的州的数量自然是不同的。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军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兖州牧。自公元192年开始,曹操拥有了兖州这一州之地。兖州大致位于古黄河和济水之间。

在兖州的基础上,曹操击败或者消灭了刘备、吕布、袁术、袁绍、马超等众多诸侯,也即黄河流域的州,基本上都被曹操所占据了。到了公元220年,也即曹魏正式建立的时候,其拥有凉州、雍州、司州、豫州、兖州、青州、徐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荆州的全部或者部分地区。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三国时期天下分为十五个州,曹操所在的曹魏,一度涉及了12州。当然,在这12个州中,曹魏在荆州、扬州只是占据部分地区,特别是荆州这个州,其大部分地区则是被东吴所占据的。

但是,不管怎样,疆域涉及12个州的曹魏,在整体实力上无疑碾压了蜀汉和东吴,也即蜀汉和东吴的疆域看似辽阔,实际上拥有的州的数量,则是屈指可数的,这也是蜀汉和东吴结盟抗衡曹魏的根本原因。

蜀汉原本是地跨荆、益二州,这也是诸葛亮在《隆中对》定下的目标。但是,公元220年,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蜀汉只有益州这一州之地了。不过,建兴七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派遣陈式攻占武都、阴平。魏将郭淮带兵援救,诸葛亮亲自率军至建威,郭淮撤退,蜀汉得到二郡。在三国时期,武都、阴平这两个郡属于曹魏的雍州,因此,可以说蜀汉在益州之外,还一度占据了雍州的部分地区。但是,即便这样,蜀汉所拥有的州的数量,依然是魏蜀吴三国中最少的了。所以,在魏蜀吴三国中,蜀汉的整体实力自然也是最弱的。

公元196年,汉献帝在许昌定都以后,孙策拒袁术而联曹操,被任命为讨逆将军,封吴侯。自此之后,孙策平定江东六郡,攻占了扬州的大部分地区,这也是东吴势力的核心地区。在孙策去世后,孙权一方面步步蚕食荆州,夺取了荆州的大部分地区,另一方面,孙权则收复了割据交州的士燮,促使交州成为东吴的疆域。

公元226年,士燮去世后,吴国将南岭以南诸郡以今广西北海市合浦为界,交州辖今两广的雷州半岛和钦州地区。以北广州,以南为交州,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由此,通过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东吴拥有的州的数量,自然增加到了四个,分别是扬州、荆州、交州、广州。其中,交州和广州基本上是被东吴全据的,至于荆州和扬州的部分地区,则落入到曹魏手中,比如曹魏拥有荆州的襄樊、扬州的合肥等地。

综上,三国时期,天下共分为15个州,要比东汉十三州多出2个州。在这15个州中,曹操占据12个州的全部或者部分地区;蜀汉占据2个州的全部或者部分地区;东吴占据4个州的全部或者部分地区。而州的数量多少,基本上和三国的实力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曹魏

州制度

曹操以司隶校尉所辖地区置司州,这是十三州中最后正式命名的州。司州辖三辅、三河、以及弘农等七郡。司隶校尉的属官有参军、都官从事、功曹从事、诸曹从事、部郡从事、武猛从事、督军从事、主簿、录事、门下书佐、省事、记室书佐、诸曹书佐等。司州的设置在曹丕称帝之后延续了下来。

司州之外,沿汉制将所控制的幽凉兖冀并徐青豫雍九州,再加上只占据部分郡县的荆、扬二州,合司州为十二州。设刺史(间改州牧),作为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内地诸州刺史不加将军号、无节,第三品,俗称单车刺史(带假节、持节、使持节衔的刺史出巡另备一车以载皇帝赐予的节)。边地诸州刺史根据本地区军事重要性和刺史本人的身份,分别授予假节、持节、使持节、督某州诸军事、都督某州诸军事的头衔,节与督、都督可以分别组合。节衔的不同表示权力的轻重、督、都督的不同表示官阶的高下。假节者,战时可以不经上请直接处人死刑;持节者,不论战时平时都可以不经上请直接将没有官位的人处死;使持节者,不论战时平时都可以不经上请直接将二千石以下官民处死。加督者,官位进一品;加都督者,进二品。至于加将军号者,权势尤重,往往为方面统帅,统领边地诸州。例如司马懿出御东吴时,以骠骑将军领荆州刺史、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击败孙权进攻后,转镇长安,备御诸葛亮,此时的官阶为骠骑将军领雍州刺史、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说明因功升迁了一级。至于239年(景初三年),受魏明帝遗诏辅政,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这里的都督中外诸军事就是统领全国军队的总司令了。

曹魏对于蜀汉控制的益州、梁州(自益州析置)与东吴控制的扬州、荆州、交州也分别任命刺史,史称遥领。遥领的制度蜀汉、东吴也存在。

刺史的属官有治中从事、别驾从事、功曹从事、簿曹从事、兵曹从事、郡国从事、文学从事、武猛从事、督邮、主簿、帐下督、门亭长、书佐、计吏等。另置大中正一人,掌品评人物,以定其高下。

郡制度

曹魏定都洛阳,特置河南尹,第三品,具体职掌与太守同。

州以下为郡。郡置太守一人为行政长官,第五品。边郡太守往往加将军号以领军。郡以郡丞为副长官(边郡称长史),第八品,兼本郡中正。郡都尉为本郡军事主官,第五品,内郡置一人,边郡、大郡置二人并增置司马一人第八品。

太守属官有功曹掾,五官掾、上计掾、门下掾、文学掾、文学祭酒、督邮、主簿、主记、门下书佐、纲纪、循行等。都尉属官与太守同。

县、乡制度

郡以下为县。县按所辖人口多寡分三等。高者置县令一人,第六品,丞一人,第八品,尉二人,第九品;次者置县令一人,第七品,丞、尉各一人,第九品,低者置县长一人,第八品,丞、尉各一人,第九品。县的属吏有各类掾史祭酒。

县之下置乡,乡置有秩、三老各一人,第八品。较小的乡置啬夫一人,第九品。

蜀汉

蜀汉置司隶校尉,但仅为加官虚衔,遥领司州,无具体职责,张飞本兼此职,后由诸葛亮继任。益州初置牧,管辖益州范围内军民政务以及下属各郡县,由诸葛亮兼任。诸葛亮死后,废牧置刺史。后主建兴七年(229年),东吴蜀汉相约预分天下,曹魏之兖、冀、并、凉四州分属于蜀汉,也置刺史遥领。荆州、雍州刺史时置时废。主要的地方官也就是益州刺史,其属官最多,有治中从事、别驾从事、功曹从事、议曹从事、劝学从事、典学从事、部郡从事、督军从事,前、后、左、右部司马、主簿、书佐等。

州以下置郡、郡置太守、都尉。犍为郡置属国都尉,牂柯郡置五部都尉,阴平郡有关都尉,巴东郡置江关都尉。郡吏可考者有功曹掾、史、五官掾、师友祭酒、督军从事、门下书佐、主簿等。县乡建制等与东汉无异。

孙吴

州属官见于文献记载的,仅有部郡从事、师友从事、大中正。

郡设太守、都尉,所属有功曹掾、门下书佐、门下循行等。县以下制度略如东汉。东吴爵禄制度也不发达,唯置王、侯二等爵,无禄。

说说三国曹魏的官制制度

三国曹魏的选官制度有三种,曹操时期的察举制和唯才是举,曹丕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一、察举制

察举制度是汉武帝建立的,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逐渐消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朝廷的人才选拔权力实际就落在了曹操的手上。所以曹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