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农民供一个大学生不吃不喝连续劳作多少年真是笔赔本买卖吗?农村老人经常干农活为什么长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普通农民供一个大学生不吃不喝连续劳作多少年真是笔赔本买卖吗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财富,在任何时代,没有文化的人是干不了大事业的。

无论是计划经济,或者市场经济,有文化的人脑袋就是灵光些。

在计划经济年代,凡是考上大学的,哪怕上个中专,国家也包分配,他们端着国家的铁饭碗,过着高大上的生活。

后来改革开放了,大学生不包分配了,但是他们从所从事的职业,仍然是坐办公室的,工作不仅轻松,工资而且很高。

虽然他们许多人没有进入体制内,但他们同样过着很舒适的生活,他们缴纳五险一金,60岁以后他们仍然可以退休,仍然老有所养。仍然衣食无忧。

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大概只有30%的孩子有这个机会。

首先他们都进行了二次分流,第一次在初中毕业后就淘汰了一半,第二次在高中毕业后又淘汰了一半。

所以能够进入高等学府接受教育的孩子还是幸运的,尤其是农村的家庭,走出一个大学生,就相当于脱贫了一个家庭。

虽然父母亲倾家荡产,供孩子念书,是值得的。

在我的家乡,我们的一个自然村,就走出了上百个大学生,几乎90%的家庭,就有一个大学生,有的还有几个。

我指的都是正规的大学,起码是二类以上的。

这些家庭的父母都是勤劳的,他们为了供孩子上学,有的到工地上搬砖,有的下井挖煤,有的修马路,有的出国打工, 有的做装修工,有的当蜘蛛人。

只要工资高,任何又苦又累又危险的工作,他们都干。

他们的辛苦没有白费,他们的孩子都很优秀,争气,他们几乎都找到了令人羡慕的高收入工作。

而且他们大多数人,都在大城市里买了房子,安了家,而且都把父母都接到了城市里, 他们有能力赡养父母,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

他们大多都从事脑力劳动,享受国家的法定假日,享受双休。,工作在空调房中,实际上他们与国家的公务员,没有什么多大区别,而且他们的工资还要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更好些。

教师这个行业,是事业编,但是许多大学生就不很看好,因为待遇太低了。

年轻的,中小学的老师,月工资就是两三千,与现在的消费水平不成正比。

根本谈不上生活质量,根本不奢想改善住宅环境,就是在一个县城里买一套房子, 也得好几十万。

现在谁会挣钱,谁就是英雄,现在许多高工资的单位,招聘的门槛更高。

有的就是招聘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有的还明确规定要海归。,就是国营单位,国企,公务员,事业单位,同样要很高的文凭。

文凭在当今的社会中,还是一个开路的先锋,无论你想到什么单位面试,面试官第一眼看的就是你的学历。

如果你的学历不达标,就没有下话了,无论你有多优秀,你只是埋在地底下的一块金子。

总的来看,好的工作岗位,还是等着高文凭的人。

在高中就被分流下来的孩子,他们成了最低层的人,他们就是生产线上的主力军。

大学就是一个分水岭,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百分之六七十人被挤下桥,只有百分之二三十人通过了桥面,到了彼岸。

那些落于水中的孩子,他们拼命的挣扎,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他们的工资却少的可怜。

南方的工资比北方的工资还高些,一个普工一个月也能挣个五六千块钱。

北方的工资相应的就低一点,我生活在天津,我觉得这儿的工资就不高,保安一个月2000块,超市的工作人员,药店的工作人员,都是2000多。

更别说那些环卫工,绿化工,他们的工资也少得可怜。

工资不高,消费水平还居高不下,牛羊肉还是40多块钱一斤。

螃蟹六十元往上一斤,虾子四五十元一斤,尤其近期的蔬菜,更是高得吓人。

逛超市在蔬菜区不敢下手,一斤叶子菜就可以买一斤猪肉,有的比猪肉还要贵。

以前就是蒜苔贵,香菜贵,现在所有的叶子菜都赶上来了。

我看了一下油麦菜9块钱一斤,还有蒿子,菜心儿,小油菜,都不敢下手。

包括高产菠菜就是6块钱一斤,只有可怜的大白菜是一块多钱一斤,不知什么原因,让这些叶子菜也火了一把。

我最爱吃黄瓜,现在我不敢买了,因为,它也高贵了,八九块一斤。

最正常的商品价格就是猪肉,最贵的也就是十一二块,如果舍近求远,到大市场上去买,也只有八九块钱一斤。

与去年相比,几乎降低了百分之六七十。

商品的价格,要根据人们的消费水平来定,你把价格定高了,只能降低人们的购买率,实际上是伤害了经营者的利益。

每一天的销售量少了,利润也就降低了,房租,水电,人工,没有降,这样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就是高收入的人群,他们也感到很吃紧,当然他们要比那些下苦力的家庭轻松些。

总之教育投资是明智的,一旦投资成功,就会有丰厚的回报,孩子也能出人头地,父母的晚年生活也有保障。

农村老人经常干农活为什么长寿

?我认为人的长寿与活动有关,在社会上有些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就没有参加劳动的人身体健康。农村老人长期坚持劳动活了手脚和筋骨,长寿老人确实不少。前十年在皖南山区石台县七井乡王姓朋友家里,我见到他八十岁的父亲,还在山上砍毛竹,肩上还桃七八十斤的担子上山,我问老人干活累不累,老人笑着说:“住在山上经常要下山买东西,上下有十五里,习惯成自然了“!这山我空手爬上去到他家约三个小时,可老人挑担上山只用一小时。老人八十岁体格健壮头发乌黑牙齿不落,耳朵不聋眼不花,精神饱满面红光,老人说,他一生没有生过重病很少感冒,他八十九岁无病而终。住在这个山上的二十户人家,长寿男女老人年高八九十岁有十多人,我这与长期劳动锻练上山下山活动是分不干的!?

为何有些农村老人不劳作以后,仍旧闲不下来,会选择一些其他活动

农村人的劳不劳作,什么年龄劳作,什么年龄可以不劳作,没有一个法定规定,除了自已说了算以外,任何人说了都不算;只要还能干下去,重的干不了,就干轻的,总是会坚持干下去的。这就取决于他们的家庭状况和自身体质健不健康及体力状态能不能继续胜任下去的问题而定。

因为农民劳动不同于工厂里的工人或者机关人员,工人及机关人员到了法定的年龄,必须是退出工作岗位,让年富力强的人来顶上。退下来的人员也不可能在本单位本岗位上占着位置从事原来的工作了。

而农民就没有什么年龄的限制,劳动的性质和范围完全允许不同姓别、不同年龄的劳动者参与进去。有了这个特殊条件,一是因有长期养成的爱劳动习惯,一下不劳动了就会感到很不习惯,总觉得要动一动才感到自在和舒服;二是通过继续劳作可以减轻子女们的一些生活与精神上的负担和压力;三是认为能自己劳动不吃闲饭,感到心里比较踏实。

所以,对农村老人来说,就是一个只要活着就得干,能干多少就努力去干多少,直到哪一天倒床了,也只好罢手了。

在农村,有些70多岁的老人还在辛苦劳作,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七十多岁本应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对每一个土里刨食的农村人来说,是活到老干到老。甭说是七十岁,就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下地干活的也不少。对这种现象的存在,我的看法是:

农村老人养老的困惑与无奈

在农村没有所谓的“退休制度”,农民只有身体实在撑不住了,不能从事于农事活动,才能彻底走出土地,也算是自己退休了。而城里的老人,他们到了60岁就退休。拿着不菲的退休金,可以坐享清福,也可以去旅游,或搞点投资、买点保健品让自己发挥“余热”。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