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讲国语的?为什么普通话会定为国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讲国语的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经常出差去外地。我有个习惯,每次新到一个地方,都要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中国大地上南腔北调的方言。有一次我在成都出差,专门跑到青羊宫琴台路的“蜀风雅韵”看了一场川剧,除了眼花缭乱的变脸以外,一句戏文也没有听懂。因为我从小到大都是讲普通话的,对于地方方言鉴别能力太差。国语其实就是汉语普通话,国语是在台湾地区对普通话的另一种叫法。

1923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北方官话白话文的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现代汉语标准,称为国语官方语言。 1932年经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被采纳为中国官方语言的标准。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公布《汉语拼音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的工具。这就多出一个问题,汉语拼音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个问题太过复杂,回答起来也很有难度,但大概的发展轨迹是: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前奏可以远溯至明末,但是真正的直接原因却是日本人促成的。那就是1894年发生的甲午战争,当时,清朝惨败在日本人的手下,一些有识之士被打醒了,他们发出了“改革政治,普及教育”的呐喊。但是,普及教育谈何容易“汉字形体之难识,难写是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非另制拼音新字不可……”。于是,“推行简字以谋求普及教育的运动,日盛一日”。这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你想啊,要动摇汉字几千年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崇高地位,中间的过程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直到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清朝礼部主事王照在天津创制“官话字母”,并写成《官话合声字母》才形成了现代汉语的雏形。此书是中国第一套汉字笔画式的拼音文字方案。它也是一种体现中华民族共同语发展趋向的切音方案。因此推行速度快且声势浩大,前后共推行十年,遍及13个省。同时汉语拼音运动引发了国语统一运动。清政府学部在“国语教育事业”(1911)中规定拼音“简字”的用途有二:一是拼合国语,二是范正汉字读音,并通过了一个“统一国语办法案”,规定在宣统八年(1916)普及国语。没想到就在这一年十月,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于是,经公决并通过的“统一国语办法案”也就成了一纸空文。但汉语拼音运动还是发展下去,直到上文提到的民国时期国语确定的事。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其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而最后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现在,汉语在世界大受欢迎。到2017年,在全球146个国家(地区)建立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其中,2006年6月白俄罗斯成立了国立大学共和国汉学孔子学院,这也是全世界唯一的共和国孔子学院。想想看,这都是中国强大后带动起来的事物,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国语必定会在世界上产生更大影响,到那时,走遍天下都不会害怕了。

为什么普通话会定为国语

对于南方人来讲,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在农村里长大的80后来说,更时难上加难。但是我们跟外地的客户交流的时候,却必须要用普通话交流,不然就不好沟通。打个比方小编讲温州话,而对方是东北的,那还怎么交流呢?所以大家用普通话交流起来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只是小编一起很疑惑,当场为什么会将普通话定为国语呢?而不是什么温州话,粤语定为国语呢?

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的基层方言其实是北方话,再运用北京的语音为标准音而形成的语种,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普通话。

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主要由3个因素:

1、因为70%人都使用北方的方言,数量太庞大了,只能照顾大多数人的需要2、普通话汇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习惯用语,比较在北京的语音,那是集合了满族、蒙古族汉族等等地区方言。3、普通话语音是各民族语言的最大公约数。相比南方方言来说,普通话没有较难发的因素(如浊音、入声等)。

为什么会将普通话定位国语呢?

而我们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当年辛亥革命成功建立民国之初。粤语仅以一票之差与国语擦肩而过。不仅如此,你还会发现,除了这个说法。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说法。可谓是这么说的花枝招展,有鼻子有眼。

比如初到四川。你会发现有人很自豪的说,四川话差点就成了国语。本来新闻联播是应该用四川话播的,因为四川话跟普通话特别像等等。

再到温州,人家那边的人也觉得自己的家乡话差点也成为国语。甚至河南的洛阳话也是传闻,仅仅只差一票成为国语。来自四面八方的传闻,渐渐靠扰了我们的判断,那么到底哪种方言,才是那个真正一票之差呢?

其实事实就是,哪个方言都不是一票之差。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当时的国语统一会议,对有争议的字音。都是以多数票,绝对国语。所以说在审定的这么多汉字中。或许会有一部分汉字是,差一票通过的。

但不存在某一个方言,整体差一票被定为国语的情形。整体来说。还是以北京的语音作为基础。同时吸收其他地方的语音特色。如区分尖团音和保留入声,后人称之为老国语,这就是我们现在人所属说的普通话。

所以哪个地方的方言差一票成为国语?其实只是一个民间传说。说到这里,就已经真相大白了,应该有很多人还挺失望的嘛。虽然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家乡和语言,但是我们在尊重和保留继承各地方言的同时,就应该加强普通话的推广,加强民族的团结,这样才更有利我们的发展。

为什么要把普通话定为我们的国语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为什么要讲普通话,

这是因为我国领土广大,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形成了各地差异极大的方言,汉字的书写也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字形和字体。这种语言和文字上的混乱与不规范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人们的社会活动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早在中华民国时期,就提倡讲国语,当时的国语就是今天的普通话。新中国成立以后,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有严重不足,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经济迅猛发展对语言文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语委加大推广普通话的力度,在每年的9月开展全国性的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本月11日举行的第八届推普宣传周开幕式是国家级的文化活动,她将反映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为了这一重大活动,各年级已有部分同学接受了任务,正紧张地进行排练,届时,我们东兴中学师生的风彩将在中央电视台向全国人民展示,因此,凡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老师务必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

普通话(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 是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 截至2015年,中国70%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尚有约4亿人只局限于听懂的单向交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体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

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 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普通话可看作官话方言的次方言。所以现代人读唐诗宋词元曲基本都能押韵),从《唐韵》到宋代《广韵》和明代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