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那些到处乱窜的黑摩的,去向何处了?西安的摩的为什么越来越少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当年,那些到处乱窜的黑摩的,去向何处了

考了驾驶证、开了网约车|黑摩的进化了

“摩的”是个比较有年代感的词,听过或坐过摩的的人至少有三张多了吧……在2000年后摩的基本消失了,这些年跑过的地方似乎只有西南少数旅游城市还能看到摩的,不过主要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的体现,就像是有些地方还有人力车。那么这些摩的究竟去哪了呢?

在解读这个问题之前先来回答一个问题。

  • 二手汽车价格最低能低至多少?

相信很多汽车萌新都给不出正确的答案。

正确答案是如果你有购买电瓶车的预算但想要一台汽车的话,抽空就旧车市场转转,2~3k就能买到皮毛还不错的汽车喽。

“营转非”的出租车是很多摩的司机的升级选项

正规出租车的完整使用周期不能超过8年,满8年后就要强制报废,这是硬性规定;可是实际上有大量的出租车只开3~5年就要换车,最多不过5~6年,因为出租车大都是24小时两班倒,一天里车辆能休息的时间不过几小时。每年的行驶里程可以达到十几万公里,开上几年后的车况必然会变差很多,如果继续开下去则无法在有效控制维保成本的前提下保证车况,说白了就是想要车况良好就要以较高的成本去维修,这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所以这些车就会选择提前下线,但下线后仍旧要按照8年的周期进行“报废倒计时”;车龄稍长的下线车还能卖个大几千块,如果只剩下两三年则残值就和车辆报废回收价格一样了,也就是只有两三千元的价值。

营转非下线车究竟要卖给谁呢?个人用户一般是不去选择的。因为车辆的车况比较差,太多人坐过的车也会给人不好的感觉,而且出租车往往都是销量比较差的车(只有销量较差车企才会将车辆销售重心放在B端市场),这些看起来不怎样、开起来也比较差的车在旧车市场里不吃香。

但是黑车司机可不管这些,面对这些价格比摩托车还低的汽车,拿来继续跑营运当然比跑摩的强;所以很多下线车就成为了黑车,而这些车在使用中往往都是能凑合就凑合,出了故障也不会及时维修,行车安全性是不太有保障的,这就是为什么不建议坐黑车的原因。

当黑摩的进化成黑车后、第二次进化是开始“触网”

网约车目前来看还是黑车为主体,也就是没有网络预约出租车营运者和驾驶证,车辆也不是营运资质(不受车险保护)的黑车;各大网约车公司为了抢夺传统出租车的市场份额,而为了在网约车阵营里提高竞争力,于是几乎不设底线的吸引所有的车辆注册;用户随时叫车、平台随地随时都能派出车,这就是竞争力,指望合规车是做不到,所以网约车平台基本都有过不加以审核的吸引黑车的阶段,

所以网约车里仍旧有一些工况极差的下线车,最起码初期是有很多的,在某些一线城市打网约车的时候就不止一次的遇到过;对于网约车还有信心吗?黑摩的进化后还是黑的。

综上所述,非法营运车型在不同的阶段里有不同的特点,简而言之有以下三个阶段。

  1. 黑摩的、面的(面包出租车)
  2. 电三轮、出租车
  3. 网约车、出租车

出租车始终没有什么变化、除了车型以外,正规出租车是要统一涂装,在运管或运输公司的管理下运营的;剩下的都是没法有效监管的类型,摩的没有明显特征,电三轮一度以老年代步自用车为幌子,网约车又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实际上也是除了车型以外、本质从来没变。

出行还是建议选择正规出租车,网约车可以选择正规的专车,女士乘客建议夜间少用网约车。


: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西安的摩的为什么越来越少了

在西安街头,有一种车能在马路上肆意闯红灯、逆行、占道;霸道的凌驾在一切交通规则之上。 他们不是赛车,飙起车来却比《速度与激情》都赤鸡,他们就是——西安摩的!

在西安街头,有一种车 能在马路上肆意闯红灯、逆行、占道 霸道的凌驾在一切交通规则之上 他们不是赛车 飙起车来却比《速度与激情》都赤鸡 他们就是—— 西安摩的

当你上班快迟到挤不上公交时

当你着急赶路打不到出租时

总会有无数守候在地铁口

和公交站的摩的 为你转身 “摩的,奏不奏?”

他们是城市的摆渡人

拯救你于拥堵的早高峰间

在西安的大街小巷肆意穿梭

他们是孤独的守夜者

在你加班后的深夜默默守候

载着疲惫的心在城市中奔波

在西安,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总有一群摩的司机围堵在地铁口、公交站、商业街。摩的,已然被揉进这座城市的血肉中,成为西安的独特印记。

在西安日益国际化的大环境下,摩的的存在越来越显得不入流。 横冲直撞、肆意闯红灯、剐蹭路人、疯狂飙车不顾乘客安全,是人们对摩的的普遍印象。如果着急赶时间,还免不了被摩的司机胡乱收费。 不坐摩的,又没办法,公交挤不上,打车打不到,明知道摩的又贵又不安全,可无奈于它又快又方便,让人无法舍弃。

西安的摩的,和这座城市一样,总是让人又爱又恨。 从没见过哪个城市有像西安这么多的摩的。 从2000年开始,西安政府先后发布了几次 “禁摩令”,意图禁止和限制电摩的营运。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摩的行业的“繁荣发展”。从在三轮车加装油箱改成机动车,到替换成电瓶车,十几年来,摩的依然活跃在西安的大街小巷。 随着摩的越来越多,加装车篷、加装遮风的挡板,甚至是冬天加装蜂窝煤炉子都很常见。

因为摩的的发展,也养活了一大堆其他行业。 跑摩的门槛低,且几乎没有成本,很多从周边地区来西安打工的,都选择以这种方式在这座城市立足。 “花三四千块钱买辆车,一个月就能回本。” 有的人全家跑摩的跑了二十年,在西安买了两套房;有的人夜以继日,从早上六点跑到晚上十点,落了一身病;有的人一不小心被货车撞翻,再也没能睁开眼…… 大多数摩的司机,从早到晚地奔波,只是为了能吃饱穿暖。 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生活在底层社会的人,他们拼尽全力只是为了抓住我们生来就有的东西。”

摩的司机看到交警,就像老鼠见到猫。每到高峰期,车流量大的地方总有交警严防死守,为了躲避交警,摩的司机不得不到处逃窜。 他们甚至为此建立了内部的微信群,时刻交流交警的动态,一有风吹草动立马跑,有时候连车子都顾不上要,不然就可能被带进“局子”。 从事着摩的这样的灰色行业,他们在社会和时代的洪流中苟延残喘,却又无力抵抗,只能在黑暗冰冷中隐忍,在夹缝中努力生存。 “唉,有钱谁愿意跑这个?”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共享经济,共享单车的诞生使摩的的末日提前来临。

在这之前,虽然摩的的存在一直被各个城市所诟病,却也确确实实地为市民们解决着“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共享单车的出现,让整个摩的行业迅速进入寒冬。 如果说出租车司机还能以罢工的方式抵制网约车,那么摩的司机对抗共享单车的方式只能是暴力破坏。 他们暴踹、猛砸、拆毁共享单车,殊不知这已成垂死前最无力最悲哀的挣扎。 清醒过后,多数摩的司机纷纷转行做起了外卖员。他们感概:“没办法,除了骑车,什么也不会了。” 还有一部分人,依然守候在各个地铁口、公交站、商业街,日复一日……

有人说,「一个城市要想发展起来必须整治摩的」,因其扰乱交通秩序、不安全因素多且影响市容。 这就相当于说一个人要想脱贫必须先买一条金链子。 若是错把结果当路径,那才是真正的荒谬。 对比西安,台湾地区和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他们的电摩数量绝对不算少,交通却依然井然有序。

摩的在西安的长期存在且“繁荣”一定有其必然性。因为有需求,它们才能生存,因为有市场,它们才能发展。如果哪天市民靠公共交通可以非常方便的出行,摩的自然会被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所淘汰。

在西安这座城市里,一边是市民的出行需求得不到解决,一边是游走在城市边缘苟延残喘的摩的。简单却又离奇的关系,促成了交通体系中的一个怪圈,而它也将长时间存在。

转念一想,或许真正该整治的,不应是摩的。


\u003Cimg src='http://www.taiheerp.com\\\\images\\\\taihe","('互联网')",0,null,false,{},["Set"],{"POST":16},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