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清必有大难(黄河水变清对中国利大还是弊大如果二百年前变清中国会成怎样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黄河水变清对中国利大还是弊大如果二百年前变清中国会成怎样

先说一下利弊的标准是什么。

当我们评价某件事的利弊得失时,标准其实是非常模糊的,可能眼前是有利的过后则成了有害的。

比如塑料袋的发明。当年发明者一定认为这是个“好东西”,可今天又成了问题非常大的东西。

再比如香烟。当年没有人认为这是坏东西,多少年后,世界各地都在限制它,但还是屡禁不绝。毒品就更不用说了。

再比如汽车。发明汽车的初衷我不知道,但知道今天人类对这东西非常纠结,既要用它,又要限制它,为它不知道费了多少脑细胞,结果是越来越麻烦。生产是问题,销售是问题,驾驶是问题,指挥是问题,道路是问题,事故是问题,停放是问题,燃油和排放废气是问题……我是没有汽车的,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其它问题,总之,假如当初能知道后来有这么多问题,大家能肯定它是好东西吗?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说一个问题:利弊得失不是可以轻易评价的。

假如黄河从来就不黄,那么今天的山东省、河南省东部就从来没有,请问黄河水黄利大弊大?

假如黄河从来就不黄,中华文明可能就不会出现,或者出现了,也只是非常低等文明,黄河水黄弊大利大?

假如黄河从来水不黄,中国第一次统一的秦朝都可能不会出现,至少也要晚了很多年。

今天我们用技术把黄河变的不再是“黄”河,可能需要很后来之后再去评价得失。因为沧海桑田山川改变,绝不是三、五年、三、五十年之内就能看明白的,甚至三、五百年也很难。

人类所有的技术发明,都是以当前条件为基础的,但后果都是需要普及开来才能知道的,否则为什么所有的技术都需要一个叫安全规程的东西呢?所谓安全规程,都是这个技术在长时间使用过程里,慢慢显现出的各种重大问题。当这个问题没有出现时,谁也不知道可能会是个问题。

比如车床和女人的头发,这两样东西会有什么关联呢?干过车工的都知道,女人的长发看起来美丽飘逸,可在车床面前,就可能成为送命的“利器”。

说的全都是无关本题的废话,其实只是想说一个问题,大家最好不要轻易对某个现象下利弊得失的结论,因为这样的结论可能没有什么意义。

黄河水很浑,为什么要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呢

清者自清,混则染浑,

如果自己真的身陷污浑之地,怎么洗也是洗不清的。

如刘xx身上装着从银行取的钱,他去了小买店,又和同事喝酒,然后去了亲戚妻弟家,他回到家发觉钱不见了,他第一时间就去妻弟家找,他硬说钱就丢在妻弟家了,他妻弟确说没有见他的钱(然而大家都知道妻弟人品特别好,绝对不会拿他的钱呢,明知他是被冤枉了,可是,用什么作证明呢,全身就是长满了嘴也难易解释和分辩清了)这就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人要懂自我保护好自己

温馨?????

黄河水是堵还是疏通才能不发生水祸

为题主这个提问拍手叫好,堵和疏是一对辩证关系的两个方面,即对立又统一。帮助我们在治理黄河水患上提供宏观的策略。

相传在远古时代,黄河泛滥成灾,土地被淹,百姓无以为生。禹的父亲鲧在洛阳龙门一带使用堵塞的办法治洪水,然而终不成功,洪水愈涨愈高,最终酿成水患。其子大禹继承父志,把堵塞的方法改为疏导,率能工巧匠,“决九川”“浚畎浍”“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疏通了龙门,使洪水一泻千里,流向了东方的汪洋大海。下图

在治理黄河上,我们要向古人学习,把鲧和禹治水方法结合起来考虑,必须坚持宜堵就不能疏,宜疏就不能堵,具体来说:

在支流上修建水库就是以堵为主兼有疏,对于河流上游径流量小,流域面积不大,优先采用堵。如支流渭河南岸伐鱼河上的钓鱼台水库,一级河流沁河上游建有8座水库,仅在山西省黄河支流上建了水库730座,其中大型水库6座,中型水库57座,小型水库667座。水库很好的解决了水患问题。并在水库下面采用疏,清淤河道,修筑岸堤。

我们采用堵不仅仅用在黄河上,在淮河治理上上游以堵为主的的策略更为突出,从上往下,沙河上二座白兔山、昭平台水库,洪河上游石漫滩水库,淮河上的板桥水库、宿鸭湖水库、南湾水库、史河上鲇鱼山水库、梅山水库,西痹河上的响洪甸水库等。 看下图:

在黄河河流下游主干道上主要以疏为主,进入黄河干流的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16亿吨,含沙量为35 千克/立方米。其中有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道上,根据黄河的水文特征,因势利导,做到水沙协调运转,利用小浪底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方式,在洪水期泄洪,比正常蓄水位低,基本处于畅泻状态,减少泥沙的淤积。

我们还可以让小浪底水库增大蓄水量,而后全面提闸放水,从而在下游制造出“人造洪峰”,由于下泄水量巨大,水流出水库库区时对库底泥沙冲击力巨大,侵蚀作用强,库区泥沙由于强大水流的搬运作用而经由黄河河道注入渤海。

经过对黄河堵与疏相结合治理方法,近70年来从来没有溃坝决口,终于治服了桀骜不驯的黄河。

疏与导、防与堵既是人们思考问题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如果片面强调防与堵的作用,用其来取代疏与导,难免会犯片面性、主观性的错误。而疏堵结合,导防互利,往往会将人们带入一种良性循环。

黄河水渐清,最终会使河床下降吗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关心很久,将想法写出来,大家共同来探讨,但愿能抛砖引玉。

  • 先了解一些基本情况。


一、黄河下游的水源地主要是青藏高原还是黄土高原。黄河上游、中游流量各是多少?
  • 青藏高原年平均径流量以龙羊峡为节点,径流量为205亿立方米。
  • 兰州段径流量330亿立方米。
  • 呼市段径流量280亿立方米。
  • 郑州段径流量580亿立方米。
  • 黄土高原共下泄375亿立方米。
  •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黄土高原是黄河下游主要水源地。

二、黄河泥沙产生的区域和主要原因。
  • 刘家峡黄河与洮河汇合处,黄河水清澈说明青藏高原带入泥沙量很少,黄土高原流域的洮河水浑浊含泥沙量较大,说明黄土高原流水泥沙量大。


  • 兰州上游湟水,庄浪河流经黄土高原,水色己经变黄。
  • 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第二大支流汾河均是黄土高原河流。

  • 黄河冬季河水变清,雨季变浑浊,雨水越大河水越浑浊,说明水土流失是黄河变浑浊的主因。

要说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和三大重镇西安市、太原市、兰州市。

  • 西安市地处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河谷,渭河横跨东西,黄土高原南端,秦岭北侧。西北综合交通中心。

  • 太原市地处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1河谷,汾河纵穿南北,黄土高原东端,黄河,太行山分列东西。“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中国北方军事、文化重镇,扼守正太线西大门。


  • 兰州市地处黄河河谷,黄河横穿东西,黄土高原西端,依托陇山、祁连山,黄河、大漠。“居中而控,座中六联”,中国西北军事、交通重镇,西北之锁钥。黄河上游洮河、湟水、庄浪河在兰州汇入黄河。

  • 黄土高原是黄河下游流量的重要水源地,青藏高原给水年平均径流量 205 亿立方米,黄土高原给水年平均径流量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