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好色,宋人好
发布时间: 2023-07-06
好色之徒

关于视觉现象的色彩,人们常有以若干种定义,来区分不同的颜色。譬如红色,在中国传统上,就赋予了多种意义,象征吉祥、喜气等。有时红色也代表着权威,清代皇帝的批阅习惯,常以朱砂红笔,作为朱批谕旨。

红色的美好寓意,也常用于器物。像在玛瑙当中,如果带有红色,则是一个加分项。明代的曹昭在《格古要论》,引援古人的说法——玛瑙无红一世穷。

何家村窖藏唐代玛瑙杯、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董桥先生曾在文章里提过,他跟朋友逛古玩铺时,朋友看上了一件玛瑙,说是雕刻极精,且价格极贵。朋友犹豫不决,但心里是想买下来的。董桥这边悄悄跟朋友说,有句古语,说的是玛瑙无红一世穷。玛瑙虽精,但无红,谁不忌讳穷呢。于是,撤退走人。

不过,古人认为玛瑙要红,但玛瑙又不能全红,全红反而不好。意思是好玛瑙,最好有带某种红色。一般认为,中国早期的玛瑙原料,多来自海外,在一些历史文献的记载,多有外来玛瑙的记录。如何家村窖藏的一件唐代玛瑙杯,关于它的来源,则有源自外国之说。

唐代琉璃盘局部、法门寺博物馆藏

唐代可谓是中国史上,最外向的帝国。当时对外交流频繁,首都长安也外扩到当时所可能达到的记录,东西宽近十千米,南北幅度也将近九千米,人口最多时到达百万以上。唐代的文明与外来文化,共同成就了一个文化物质的巅峰时期。

对于艺术成就而言,唐代也是极为重要的时代。尚刚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唐人好色》,说出了唐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一个重要特质,就是特别看重色彩,追求色彩的绚丽。

唐代三彩罐、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唐代三彩罐、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唐代铜镜、大英博物馆藏

唐人对色彩的痴迷,体现在陶瓷、铜镜、玉器、金银器、木器漆器、丝绸服装等等方面。再比如绘画。中国画颜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与工艺美术的色彩用色,有着相似的渊源。

自隋、唐起,绘画上的着色,已经有了一个长足的进步。绘画上的颜色运用,已经达到随类赋彩的地步。即颜料的品种,几乎可以随意着色了,这从唐代壁画与绘画中,可见一斑。很明显,若以色彩概括唐人的审美观,没有什么能比好色之徒的称谓更好了。

唐代壁画、敦煌

唐代捣练图、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好古之僻

苏轼在《超然台记》中说: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欧阳修又说:夫好古之士所藏之物,未必皆适世之用,惟其埋没零落之余,尤以为可惜,此好古之僻也。

欧阳修在宋代文学史,是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同时,他也是金石学的开山鼻祖。他的《集古录跋尾》,也开创了金石学之一代风气。

明代玩古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后,在宋人的各式记录中,经常出现古代器物的详细记录。例如吕大临的《考古图》,是一部金石学研究的重要文献,系统著录宋代以前的古器物,凡两百三十四件。例如,《宣和博古图录》,由宋徽宗主持,王黼等人编纂。收录宣和殿所藏古青铜器,凡八百三十余件,是宋代金石学的集大成之作。

在宋徽宗的倾注下,《宣和博古图录》可谓尽善尽美。每类器物都有总说,每件器物则有摹绘图、铭文拓本及释文,并记有器物尺寸、重量与容量。有些还附记出土地点、颜色和收藏家姓名,并有对器名、铭文,作有考证。之所以这么详细,主旨无外乎是,如明人刻本的序中所言:乃好古考信之助。

青铜器、美国弗瑞尔美术馆藏

根据记录,当时编撰过程,朝廷派画工到收藏古器之家,摹绘图样,并且用的是彩绘。以彩色呈现器物,当然是还原度最高的(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是谁的名言?朱光潜,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是朱光潜的名言。朱光潜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用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这么不遗余力的绘制,无不反映好古的求真之处。

但是,这些精制的作品没过多久,便与北宋的繁华,一同毁在了金人的铁骑之下。靖康之难,宋徽宗亦成为俘虏,北宋结束。曾经的许多杰作,诸多成果,皆付之东流。不过,尽管彩色的图典没有留存,版刻的《博古图录考正》历代仍有,仍能看到当时绘制之精巧,好古之热情。

明代仇英人物故事图、故宫博物馆藏

博古图等大量的仿古收藏与研究,频频出现。这正是基于宋代崇古之风的僻好,其中的学术倾向,以历史古物为主体,关注点则是古物的形制美学方面。这些追求,揭示着宋人的兴趣点,即古雅的艺术审美观,也就是好古之僻。

宋代文人推崇古器,于是,出现了大量仿照古物的器物。这里最重要的,便是符合古物的形制,材质问题则是次要。所谓古制,才是重点。

好古之僻,这种偏爱是宋代文人的审美趣味促成的。宋人迷恋于集古、仿古,并且,寓意于物,乐于其中。两宋之际,文人阶层对古器、古制,不断地投入巨大的热情,这种好古之僻,伴随终身,且影响深远。

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图》、辽宁博物馆藏

夫好古之士,所藏之物,未必皆适世之用。惟其埋没零落之余,尤以为可惜,此好古之僻也。——欧阳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