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很穷,蒲松龄更穷?这样想你就错
发布时间: 2023-07-17

当代人最大的错觉就是曹雪芹很穷、蒲松龄更穷。

曹雪芹被抄家之后,经常食不果腹,最终郁郁而死。

蒲松龄一生没有见过大世面,所以笔下的世界全都是漂亮的狐狸精遇上穷书生的套路。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古人说“雪芹泪尽而逝”有很多种可能,但绝对不可能是因为穷哭了。

同样,蒲松龄虽是一介书生,可他生前,其实并不穷。至少,比当时的大多数人都有钱、有地位。

暂且不说曹雪芹,今天先来说说大家眼中的“穷书生”蒲松龄。

蒲松龄并不算穷蒲松龄才华横溢,却不擅长考试,一生曾参加过九场科举考试,却从未中举,可谓是“满腹文章,到老终身不第。”

可是,如果蒲松龄真的很穷,他还有闲钱去省城济南参加科举考试吗?

要知道,在古代,笔墨纸砚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尤其是聊斋志异这样的长篇小说,全书加起来少说五十万字,若是真穷,连纸笔都买不起,还写哪门子的小说。

因此可以推算,蒲松龄并不穷,实际上他确实不算穷。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曾借贾母之口,嘲讽那些才子佳人小说剧情老套,富家小姐断然不会见了穷书生就离家出走,这纯粹是没见过世面的穷书生对大家族的恶意揣测。

同样,如果你真的以为‘穷书生’真的很穷,那也算是一种不怀好意的揣测。

贾母嫌弃书生穷你就信了?即使你年薪百万,思聪哥哥照样嫌你穷。

家庭收入蒲松龄出生在一个商人之家,两个哥哥都是秀才,奈何两个嫂子都是母夜叉,自己的老婆却温柔贤惠,不会撒泼,因此在分家的时候,分的财产最少,只有三间屋、几百斤粮食和20亩地。

20亩地不少了,当年鲁迅分家也是分了20亩地,在南方可以养活一家15口人。

至于北方,加之是清初,粮食产量确实比较低。

据史料记载,北方麦黍亩产量约300斤,蒲松龄家一年的收成就有6000斤粮食,平均每天15斤,足以养活一家老小。

而且这个时候,产量更高的玉米已经传入山东一百多年,后来蒲松龄家的田产也增加到了50亩,在当时可以算是个小康之家。

说蒲松龄并不算穷,合情合理。

个人收入蒲松龄是个秀才。

众所周知,明清两代,秀才的待遇勉强还算可以,优等生可以每月领取国家补贴。

蒲松龄有没有领不得而知,当时他是一全县第一的身份考中秀才,按理可以领取俸禄。

而且,古代的文盲率高达80%,这也就决定了,在古代,但凡是个能识文断字的书生,就不至于穷死饿死。

举个例子,我小时候,全村的春联都被村里那会写毛笔字的老大爷给承包了。

如果村里有个私塾什么的,他们还会被请去当老师,因此,蒲松龄在当地当了四十多年的私塾老师。

至于具体收入是多少,也没有找到任何资料,网上很多人说他的年收入只有8两银子。

这,纯属乱讲。

据《儒林外史》记载,私塾老师有四个等级,年收入依次是40两、24两、12两、8两。

8两的那个私塾老师是个童生,只会识文断字,其他一概不知;而蒲松龄是秀才,无论是地位还是知识水平都比这个童生高,因此不可能只有8两。

想要知道他的收入,我们还得从当地寻找资料。

《醒世姻缘传》的故事发生在山东章丘,距离蒲松龄老家山东淄川很近,甚至有人认为(主要是指胡适)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蒲松龄。

这本书里的秀才坐班,年收入是24两,另外还有“30驴柴火,四季节礼”。

柴火是山东方言,包括黍秸(秸秆)、树枝子、棒槌瓤子等可燃物,主要用来烧水、做饭、取暖,30驴车估计能烧一年。

而且,蒲松龄不是一般的私塾老师,他曾先后在王、毕两家当私塾老师。

这两个家族都是大家族,尤其是毕家,祖上是户部尚书,在这里当老师,待遇自然不会太差。

在大家族当家教,平时还负责替毕家老爷写请帖、写诗,年薪20两左右,还有福利若干,闲暇时间还可以摸鱼写小说,就问你羡不羡慕?

得遇贵人据考证蒲松龄在25岁左右就开始写聊斋志异,进入毕家时已经写了不少,但是写了多少并不知晓,只知道并没有写完。

特别说一下毕家,蒲松龄在毕际有家当私塾老师,一当就是三十年。

这个家族的实力不亚于红楼梦里的贾府,可谓是满朝公卿,祖上曾在明朝当户部尚书、辽东巡抚,到了毕际有这一代,大明突然消失。

当然,毕家并没有就此败落,毕际有参加科举官至知州,退休后便邀请蒲松龄来当家教。

在毕家,蒲松龄不仅仅是私塾老师,还经常替毕际有写诗、写请帖。可以这么说,但凡大场合,蒲松龄必然跟在毕际有身边。

由于毕家跟新城王家世代姻亲,蒲松龄在这里认识了大名鼎鼎的王士禛。

王士禛是著名诗人,官至刑部尚书。当时他在写《池北偶谈》,蒲松龄在写《林四娘》,记录的是同一件事情,两人相谈甚欢。

蒲松龄邀请王士禛为其作序,王士禛一看,通篇看似怪力乱神,却句句针砭时弊,康没敢作序,只作诗一首,表示对聊斋志异的认可。

自此之后,聊斋志异广为流传,蒲松龄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斜杠青年“蒲松龄提到屡试不第,很多人可能会想到范进这样的书呆子。

然而,现实中的蒲松龄更像是一个斜杠青年,写得了聊斋,吟得了诗词,创作各种俚曲,编写《婚嫁全书》《农桑经》《药祟书》等书,甚至还紧跟热点,把聊斋志异里的几个热门IP改编成了当地俚曲,在茶馆瓦舍广为传唱。

山东梆子《墙头记》就是根据蒲松龄同名俚曲改编而来,在民间传承已有数百年。

放到现在,蒲松龄就是一个集创作、编剧、作词于一身的全才。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很穷?

小结综上所述,蒲松龄的家里起初有20亩地,后来增加到50亩,理论产值可达万斤;

在毕家坐班,年薪20两银子左右,另有几十驴车柴火等同价值赠品,四季节福利;

年轻时是秀才,每月可能有俸禄,晚年是岁贡生,由此可见,蒲松龄在当时虽然不至于特别富裕,但至少不算太穷,算是个小康之家。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