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大学扫地大爷,因获先进被市局领导认出,真实身份令人震
发布时间: 2023-07-11

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中,有一位负责打扫藏经阁的扫地僧,几十年来默默无闻,后来却击败多名高手,震惊了整个武林。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物,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在同济大学“扫地”的战斗英雄蒋道平。

说起蒋道平,或许有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其实,蒋道平是国内军迷心中的战神,是新中国钦定的“空军二级战斗英雄”,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击落敌机5架,其中还包括美国“三料王牌飞行员”麦克康奈尔所驾驶的飞机。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位空中战神,却是以一个清洁工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取得辉煌的战绩的呢?

少年英雄立志参军

蒋道平的老家在安徽嘉山县西北的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蒋道平在蒋家排行老三,家中还有两个姐姐。身处重男轻女的旧社会,蒋道平的父亲对儿子格外的照顾,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仍然全力供蒋道平读私塾。

因为蒋道平从小就很能吃,家里人还给他取了个“烧锅”的外号。

“烧锅”从小就很聪慧,五岁的时候,私塾老师教的四书五经,他没多久就能够默写出来了,不仅如此,蒋道平还写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每逢过年,街坊邻居都会让他写对联。

展开全文

不过好景不长,七岁那年,父亲蒋家友过世了,蒋道平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结束了。

他仿佛在一夜之间长大了,“家里两个姐姐加上我,就是三个孩子,我是家里的顶梁柱!我要担起我自己的责任!”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蒋道平每天放学后都主动帮妈妈、姐姐们做家务、干农活,有时还会和姐姐们上山去砍柴,下山时背上的木柴堆满了一箩筐,足足有几十斤,但是蒋道平没有一点怨言,晚上看到母亲腰疼,还会主动帮母亲按摩。

在这种情况下,蒋道平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依然名列前茅。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蒋道平读到文天祥所作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联想到饱受日寇蹂躏的中华大地,便立志要参军,驱逐日寇,只可惜当时蒋道平的年龄太小,所以还不能参军。

1946年6月,解放军到安徽征兵,蒋道平迫不及待的入了伍,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那年他才16岁。

参军那天,蒋道平骑着高头大马,胸前别着一朵大红花,这时,天空中出现了4架国民党的飞机,炮弹倾泻而下,把围观的人们都吓跑了,和蒋道平一同参军的青年们落荒而逃,有的甚至打消了参军的念头,蒋道平的母亲也劝他以安全为重,但是蒋道平仍然矢志不渝地选择参军:“好男儿就应该敢拼敢闯,马革裹尸!与其在家中浑浑噩噩,还不如到外面闯出一番天地。”

第二天一早,蒋道平就到部队报到了。

不过,参军那天国民党的空袭,也让他叹了口气:“要是解放军也有这么多飞机就好了。”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成为飞行员

蒋道平参军之后,虽然年纪小,但是打仗的时候却一点也不含糊,冲锋号一响,他总是冲到最前面,他作战勇猛,先后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并屡立战功,获得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一路从大头兵做到排长,参谋。

新中国成立后,蒋道平到杭州参与剿匪,1950年8月,蒋道平突然被调到东北航校学习。

为什么蒋道平突然被召到航校去了呢?

原来,是美国组成了所谓的“联合国军”进入朝鲜半岛,把朝鲜战场的战火北推至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了东北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不利于东北的工业建设。

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毛主席决定出兵朝鲜,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

可是,我们都知道,当时新中国尚在恢复之中,空中力量更是薄弱,仅拥有少量缴获的国民党飞机,而美国拥有最强大的空中力量,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中国要如何和美国对抗呢?

为了帮助中国建立自己的空中力量,在经过一番交涉后,“老大哥”苏联援助了我们数十架米格-15战斗机,可是还有一个问题摆在面前——当时的新中国缺乏足够的飞行员,蒋道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调到航校学习的。

至于为什么挑中了蒋道平,有两个原因:

一来是蒋道平文化水平比较高,能看得懂飞行员的教导手册;

二是,蒋道平虽然年纪小,但头脑灵活,应变能力强,这正是飞行员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负责教这些中国飞行员的是来自苏联的教官,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飞行员。

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际操练,蒋道平都很认真地记下笔记,没多久,蒋道平就积累了一本厚厚的笔记本。

就在蒋道平在航校努力学习飞行知识的同时,志愿军也在朝鲜战场遭遇了难题。

志愿军入朝后,由于没有空中力量的支援,而美国当时又信奉火力优势学说,唯火力制胜论,即所谓“范佛里特弹药量”,利用空中优势,每天将数十万枚汽油弹、燃烧弹倾泻在朝鲜战场上,给志愿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就像最近上映的电影《长津湖》所上演的那样,没有制空权的志愿军,只能沦为地面上的一个个活靶子,这正是抗美援朝初期我军的真实写照。

为此,东北航校加快了教学的进度,经过五个月的理论和体能训练后,每个飞行员只经过了30多个小时的飞行训练就上战场了。

1952年12月,蒋道平被编入航空兵后,正式入朝参战。

击败美军王牌飞行员麦克康奈尔

进入朝鲜战场后,蒋道平很清楚,自己面对的是参加过太平洋战争,空中作战时长超过1000多个小时的美军飞行员,我军在空中作战经验上没有优势,只能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去与美军作战,就像毛主席所说的那样“边打边学,在战斗中积累经验”。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我军所驾驶的苏制米格-15战斗机不仅飞行速度比较快,机身也比美国F-86坚固,通常F-86发射数十发机枪炮才能击穿米格-15,反之,米格-15一发炮弹就可能击落F-86。

入朝之后不久,蒋道平就开始跟随飞机集群作战,而他第一次击落敌机的过程可以说是惊心动魄。

在这次飞行中,蒋道平本以为并没有遭遇敌人,即将降落,然而这时候无线电突然响了起来:“注意上空有敌机!”。

话音未毕,蒋道平所驾驶的飞机,就被机枪炮击中了,所幸只是左翼,他用力向上推油门杆,飞机迅速跃升至高空中,躲过了敌机的后续射击。

蒋道平知道敌机是不会放过自己的,他临危不惧,把机身稳定了下来,这下他看清了敌人,原来有三架美F—86在后面死咬着蒋道平不放。

蒋道平一个突然的右转,使得两架敌机冲到了前方,蒋道平抓住机会,顾不上自己机翼也负伤的情况下,迅速发射炮弹,敌机的机翼被打中了。

正当蒋道平想要继续把这架敌机击落时,他的飞机座舱弥漫起了浓烟,飞机颤动得越来越厉害,蒋道平只能放弃射击,平稳地降落在地面上。

蒋道平的战友们听说了他遭到三架敌机偷袭,在丧失先机的情况下,还差点击落了一架敌机,都为他冷静的操作和过硬的飞行技术所折服。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有疑问,蒋道平面对敌人怎么会这么勇敢呢?

对此,蒋道平晚年是这么说的:“我们那个时代的人,都没有把自己的性命看得太重,打死一个就值了,打死两个我就赚了。”

这件事后,蒋道平也汲取了教训,自己虽然死里逃生还差点“反杀”成功,但在降落的时候,也犯了疏于侦查的错误,不过蒋道平在这次经历中也发现了击落敌机的有效战术:

即战斗时可以佯装逃亡,吸引敌机追击,然后再猛地向右侧跃升,让敌机冲到前面,这样的话,敌机就暴露在蒋道平的射击视野了。

蒋道平把这一战术运用到了之后的战斗中,1953年1月22日,蒋道平接到上级任务,为了掩护我军的8架战机执行任务,需要他牵制敌机。

当蒋道平的飞机冲向空中后,迅速吸引了三架敌机,又是以一敌三的局面,蒋道平猛地右舵一转把,三架敌机都扑空了,蒋道平对准敌机的机身猛烈射击,一架敌机旋转着落入地面。

在地面爆炸,后面的两架敌机死死咬住蒋道平的飞机不放,铆足了劲向蒋道平射击,蒋道平不紧不慢,并没有一味地逃跑,而是通过灵活机动的闪展腾挪,边打边走,这时候,我军的援机到了,敌机见状也就撤退了。

这是蒋道平击落的第一架美军飞机,战友们听说了他在空中的英勇表现,都啧啧称奇。之后的几个月里,蒋道平再次用同样的“佯退-右翼回旋战术”击落了三架敌机。

由于战绩优异,蒋道平被送到沈阳志愿军航空兵三师学习,这次他学习的是复杂的单飞技术,领航的主任张滋带他在空中飞了一圈后对他说:“你之前已经击落过4架敌机了,经过我带这么一圈后,你以后可以独自飞行了。”

第二天一大早,蒋道平就飞回到部队里了。

1953年4月12日,天气晴朗,这一天正是蒋道平和麦克康奈尔上演空中对决的日子。

8时左右,按照航空司令部的命令,由蒋道平等飞行员组成的12架米格-15战斗机群,飞向龟城,保护鸭绿江大桥。

因为据可靠情报,美军飞机将有针对鸭绿江大桥的军事行动,如果鸭绿江大桥被美军炸毁,志愿军的唯一的后勤补给将会被掐断,这座大桥关系到朝鲜战争的战局走向,十分重要。

起初,12架飞机排成一字队形在团长樊玉祥的带领下,向龟城飞去,途中可能是没有注意到地面指挥部的指示,蒋道平没有跟随大部队转向,脱离了部队,不小心落了单。

蒋道平刚察觉自己掉了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