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翠微亭》、《别云间》、《焚书坑》的写作背景?岳飞写的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池州翠微亭》、《别云间》、《焚书坑》的写作背景

《池州翠微亭》相传池州翠微亭为名将韩世忠所建,那时韩世忠也已削去兵权,在池州居住,岳飞到池州探望韩世忠,游翠微亭,作《池州翠微亭》诗:“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表达戎马倥偬的将帅对祖国山川的深情。韩世忠与岳飞有很深的友谊,其品性中有磐石的坚韧和野草的壮阔,曾挺身诘问秦桧,岳飞谋反的证据何在,秦桧支支吾吾说:“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怒斥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岳飞的死,使收复北方失地的希望变成了永远不能兑付的梦想,一个王朝从此在黄昏的沉默中如同一缕光焰将逝的夕阳失掉了盎然生趣。
《别云间》夏完淳
1.主旨:这是一首诀别故乡的诗篇。诗中一方面抒发了作者国仇未报、壮志未酬的悲痛和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慨叹,慷慨悲壮,动人心魄。
2.分别说明诗中每一联的内容: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叙述了自己参加抗清斗争,兵败流浪,有家难归的人生历程。“三年”与“又”联用,暗示离乡之久,思念之深,永别之憾。三、四句“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着眼于国事,抗清斗争失败,清朝贵族统治了大好河山,诗人泪流满面,江山易主,国家变色,天地虽大却无处容身,寄寓诗人无限的悲愤和遗恨。“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写出了诀别前的依恋不舍之情,和抗清未成的愧疚之情,感情复杂深沉。尾联“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反振而起,表现了诗人至死不屈、期在必胜的坚定决心和英雄气概。
3.分析此诗对仗工整凝练的特点。这首诗对仗工整凝练,“河山”、“天地”对举,一言国家之痛,一言个人之悲,又言二者的因果关系,大明无限河山亡,故天地之间无我立锥之地。“泉路”、“故乡”对举,愈近泉路,愈恋故乡。互为显衬,情感深沉而强烈。
焚书坑
据传是当年焚书的一个洞穴,旧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的骊山上。章碣或者到过那里,目之所触,感慨系之,便写了这首诗。这首诗就秦末动乱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

岳飞写的诗

民族英雄岳飞写过很多诗词,最出名的是《满江红》和《小重山》。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当时作者主张抗金,收复失地,但是朝野上下一片议和声,使作者陷入孤掌难鸣的处境,不禁担忧起国家的未来和命运,心情沉重。
《题翠岩寺》
岳飞
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山蹑翠微。
忠义必期清耳水,功名直欲镇边圻。
山林啸聚何劳取,沙漠群凶定破机。
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

《送轸上人之庐山》
岳飞
何处高人云路迷,相逢忽荐目前机。
偶看菜叶随流水,知有茅茨在翠微。
琐细夜谈皆可听,烟霏秋雨欲同归。
翛然又向诸方去,无数山供玉尘挥。

此诗与报国无关,所以流传不广。
《游嵬石山寺》
岳飞
嵬石山前寺,林泉胜景幽。
紫金诸佛相,白雪老僧头。
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
我来属龙语,为雨济民忧。
我来属龙语,为雨济民忧。表达出岳飞爱民忧民的情怀。
《从驾游内苑应制》
岳飞
敕报游西内,春光霭上林。
花围千朵锦,柳捻万株金。
燕绕龙旗舞,莺随凤辇吟。
君王多雨露,化育一人心。
御园之中,桃粉柳绿,轻乐漫舞。赵构把洒当欢,甚为喜悦。韩世忠依旧沉目凝眉,而岳飞眼前曼妙的舞影,则幻化成了金宋厮杀的战场。飞的眼底乏起了红色,他垂下眼帘,便又是一地宋军的尸体,以及拼命逃难的百姓。
《题青泥市萧寺壁》
岳飞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贺,不问登坛万户修。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抗金杀敌、收复失地的坚强意志 。我的杀敌气势极盛,发誓用坚贞的气节为君王报仇。 待到消灭敌人,迎回皇上,我不计较登坛拜将、 高官厚禄。
《寄浮图慧海》
岳飞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
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灭虏酋。
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
丁宁寄语东林老,莲社从此著力修。

男儿立志忠君报国,北上直捣黄龙,收复中原。
《题骤马冈》
岳飞
立马林冈豁战眸,阵云开处一溪流。
机舂水沚犹传晋,黍秀宫庭孰悯周?
南服只今歼小丑,北辕何日返神州?
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

这首诗应是作于绍兴三年夏。当时,岳飞奉朝廷之命出兵吉州、虔州,镇压农民起义军。他没有执行宋廷关于屠城的密旨。 他把弹压农民起义军视为“歼小丑”, 而耿耿于怀的是何日麾师北伐,收复失地。这首诗表达了岳飞对打内战的厌倦和不能北上抗金保家卫国的愤慨。
《归赴行在过上竺寺偶题》
岳飞
强胡犯金阙,驻跸大江南。
一帝双魂杳,孤臣百战酣。
兵威空朔漠,法力仗瞿昙。
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

恢复山河之日,就是身死也心甘。
《题雩都华严寺》
岳飞
手持竹杖访黄龙,旧穴空遗虎子踪。
云锁断岩无觅处,半山松竹撼秋风。

这首诗,表面是一首登临观光之作,实际上,是一首壮志未酬,充满民族志气的正气歌!直捣黄龙,是战胜敌人的象征,作者手持竹扙“捣黄龙”,只可惜,只空余老虎的踪迹,虎威已不复存在,只是在悬崖峭壁上,秋风正与松竹激烈对撼,相持中。
《题池州翠光寺》
岳飞
爱此倚栏干,谁同寓目闲。
轻阴弄晴日,秀色隐空山。
岛树萧疏外,征帆杳霭间。
予虽江上老,心羡白云还。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经年的征战生涯,若不为报国殇,更为若何?但是鹏举的内心深处,依旧向往梅妻鹤子终隐南山。“予虽江上老,心羡白云还”,只是现实由不得他。
《过张溪赠张完》
岳飞
无心买酒谒青春,对镜空嗟白发新。
花下少年应笑我,垂垂羸马访高人。

岁月不饶人,虽在而立之年,两鬓的白发却因连年的征战愈来愈多。北望故国,遗民捶胸而问:“几时真有王师来?”奈何奈何。心中的抑郁,也只有那些世外高人才能为之稍稍消解吧!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岳飞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金兀术和伪齐汉奸刘豫的军队联合南侵,张浚被任命为防守长江的统帅,这时诗人率领的军队也参加了防御战。当张浚出发到前线督战时,诗人写了这首诗替他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