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言必行,行必果”这句话?如何做一个言出必行必行的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如何理解“言必行,行必果”这句话

言必行,行必果,学季布,诺千金的意思是什么?说明自己的体会?

言必行,是指说话一定要讲信用。行必果是指做事一定要善始善终,既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纸上谈兵而不付诸行动,必须坚持到底,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俗话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言而有信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如果说话不算数,不仅将会彻底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而且会让人从心底鄙视。要知道一个不讲信用之人,任何人都不愿与之打交道,久而久之,生活的道路将会越走越窄,以至于最后落的个孤家寡人的下场。

做任何一件事,都应该有始有终,不能凭三分钟热度,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定要全力以赴,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完成,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圆满的结果。

学季布,诺千金。答应别人的事情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能否办得到,如果办不到就该委婉拒绝,绝不模棱两可,拖泥带水。如果能办到,一定要认真对待,尽全力去兑现自己的诺言。一诺千金充分说明了诺言对一个人有多重要,它既是人格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人的良好修养的展示。

如何做一个言出必行必行的人

知易行难,正是因为言出必行太难了,所以大家都做不到!

言出必行,从社会价值观来说,就是人格的最高标准!那是代表什么?

首先代表真诚,一个人承诺过的一定去做,说到做到,这就是真实!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大家都爱说大话,爱吹嘘,但一做事就蔫了!

然后,代表勇气,为什么说到做不到,就是因为做事很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魄力,更是一种担当!

最后,代表智慧,难度大的事需要方法和谋略,方能保障事情能顺利推进!

当然,如果事情不顺利,无法完成,也要给当事人一个交代,把情况说清楚,这也是言出必行的另一种表现!

子曰:「言必行,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孔子言必行行必果

孔子主张言出必行,不讲浮夸不实之言。

在言与行二者之中,孔子更重视行。 《礼记•缁衣》中记孔子说:“大人不倡游言。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则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游言,即浮夸、虚浮、华而不实的言论,也就是不真、不实、不信之言。在上位的人要带头不说“游言”,可说而不可做的话不说,可做而不可说的事不做,民众就会言行一致,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孔子还说:“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则民不得大其美而小其恶。”为政者少说话而以行动成就自己的信用,民众就不会夸大自己的好处而掩饰自己的毛病。《论语》中还记载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古人不轻易许诺,是因为他们以行动不能兑现许诺为耻。孔子又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勉励人们重视实际行动,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

我国有提倡言出必行的优良传统,说到做到,不尚空谈。话说出口,一般就不能再收回,行动才是硬道理,负责才是真本事。孔子欣赏子路“无宿诺”,即称赞子路答应做的事情从来不拖延。

曾子说:“不能行而言之,诬也。”认为不能只说不做。子贡在请教关于“君子”的标准时,孔子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孔子甚至强调先做后说。子贡说:“驷不及舌”,意思与《邓析子》中所说“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一致。后人把这些话总结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不宿诺”成为中国人的行为标准,历代以来沉淀出许多近义的成语,如一字千钧、一言为定、金口玉言、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等。言行一致受人尊敬,言而无信、出尔反尔、信口雌黄则遭人鄙视。

言出必行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其言要“善”。《尚书•无逸》中说:“其惟不言,言乃雍。”这是说不轻易说话,只要一说出来就很恰当和善。《尚书•周官》中说:“慎乃出令,令出惟行”,这是以慎言为言出必行的前提,是说执政者应该谨慎发布命令,命令发出就必须彻底实行,所以《逸周书•官人》强调“言不过行,行不过道”。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就如《易传》所记载的孔子之言:“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所以,出言之要,在于可从。其言可从,就可施之于用,国家治道就在于此。

孔子同样强调为政者慎言,他说:“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对于为政治国而言,一言一行都不可不慎!这就像《老子》中所说“轻诺必寡信”,《墨子》中所说:“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荀子》中也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治国者应该“敬其宝”。

言出必行,其言要善,而善则体现在合乎“义”。言出必行,不倡游言,这是“信”的要求。中华民族历来讲求“信”,一般情况下,话说出口一定要做到,然而,这个“信”是“大信”,绝不是愚信墨守。孔子强调“慎言”,强调“于其言,无所苟”,与他格外注重的“义”的原则相一致。讲话慎重,不随便马虎,然而,一旦出言有错、言语失当,这时也不可拘泥,不可不知变通。在孔子看来,人如果失言或者说错了话,就要勇于改过,不能苟且。所以,子贡问怎么做才是合格的士人,孔子显然并不赞成任何情况下都一定要“言必信,行必果”,如果过于偏执,其行为就流于“硁硁然小人哉”之类了。孔子弟子有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孟子的表述更明确:“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有子、孟子的说法在内在精神上与孔子思想完全一致。

言行体现着品性,一个人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意味着他怎样立身处世。怎样做才能通达无碍?孔子提出了六字方针:言忠信,行笃敬。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