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为什么写《示儿》?示儿古诗的意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陆游为什么写《示儿》

《示儿》,乃陆游之绝笔也。“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年,陆放翁85岁高龄,然北方大片国土仍在敌国手中,心中之悲愤倾注在诗的每一个字中。

  1. 陆游出生在两宋之交。由于金兵大举入侵,宋朝的两位皇帝宋徽宗宋钦宗都被金兵虏去,北宋王朝被迫迁都。宋高宗赵构带着文武百官南下,终于在临安(现在的杭州)安顿下来。临安,成了南宋的都城。此时,年幼的陆游也随父母家人南下,好在老家就在山阴,就是现在的绍兴,在临安之南。这国破之恨深深地埋在陆游幼小的心里。
  2. 成年后的陆游参加过礼部考试,虽中第一名,却被秦桧的孙子抢了去,陆游虽心中不平,但也无可奈何。及至秦桧去世,陆游才有机会步入仕途,心中的一腔报国之情汹涌而来。他做过主薄,做过通判,上书朝廷主站,收复北方失地。他曾弃笔从戎,与金兵对阵。然所有的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他想不通,为什么主和一派永远占着上风。皇帝为什么这么昏庸无能。
  3. 中年的陆游进入四川,目睹天府之国的锦绣山川,爱国之情更浓。但想到祖国北方大片国土仍在金兵的铁蹄下饱受苦难。他写下《入蜀记》,赞美祖国之大好河山。爱国之情如大海滔滔巨浪。想到此,他心有不甘,他仍坚持北伐,但未被采纳。后又被主和派打压,他闲居乡野,自号“放翁”。但他收复失地的愿望从未改变。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更加强烈。
  4. 晚年的陆游重归山阴,但光复北方,实现中华一统的梦想未能如愿。期间,有辛弃疾到访,有韩侂胄请宁宗下诏,出兵北伐。陆游闻讯,欣喜若狂。有史弥远发动政变,诛杀韩侂胄,遣使携其头往金国,订下“嘉定和议”,北伐宣告彻底失败。陆游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悲痛万分。最终写下绝笔《示儿》,撒手人寰。


纵观陆游一生,其爱国之情贯穿始终。他热爱自己的家人,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他渴望北方被金兵占领的国土能回到中华的怀抱。然而在那个时候,他的愿望不可能实现。陆游,是个爱国主义诗人。

(配图来自网络,如侵权可删除。)

示儿古诗的意思

谢谢,

示儿诗是宋朝著名诗人陆游怀着无比激愤的心情写下的:诗中充满了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怒,以及家国情怀……

其中的诗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感人至深,字字句句闪灼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古诗示儿的意思

《示儿》的白话文意思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绝笔诗,全诗原文如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元知:元,通“原”,原本知道。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同:统一。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北定,将北方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示儿古诗中中原的意思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 示儿:给儿子们看.

2. 但:只.

3. 九州同:祖国统一.

4.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5.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 乃翁:你的父亲.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