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临终遗言?三国时期,吕蒙究竟是怎么死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临终遗言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1976年1月8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受人民敬爱的周总理,因病在北京逝世。周总理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高尚的一生,他为国为民,将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周总理为了人民群众和国家日以继夜的辛劳,身体却早已被病魔摧残,周总理从1974年6月1日住进了解放军305医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期间共做大小手术13次,平均40天左右要动一次手术。而这段时间周总理约人谈话220人次,公开会见外宾65次,主持或参加会议32次。

被病痛折磨的周总理,依旧凭借强大啊毅力参加各项工作,终于在1975年9月他的病情已经严重到不得不住院治疗的地步,然则谁曾想到,敬爱的周总理就再也没有离开医院。

1975年12月,周总理已经到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光,每天身上都插了七八条管子,用来输液、输血、排液等,但是他的头脑很清晰。在12月份的一次昏迷过后,周总理醒来,他用细微的声音问道:“主席,主席身体怎么样?”旁边的人回答说:“没有大的变化。”他又问:“刘帅、身体……”周总理还没说完,他已经没有力气说下去了。

周总理醒来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关心自己,而是关心主席和刘帅。周总理和毛主席是有着深厚的友谊,他们都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一起风雨同舟,并肩作战几十年;周总理和刘帅自武昌起义便相互认识,刘帅敬佩周总理的伟人,周总理信任刘帅的军事才干,两人也一起为建设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同样是12月份的一天,周总理从昏迷中醒来,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就看到了邓颖超奶奶。周总理和邓奶奶自”五四运动“时相识,从此两人一起走过了几十年革命的风风雨雨,两人的爱情是世间的楷模。

周总理为国事操劳,邓奶奶则悉心招呼周总理,然而当邓奶奶看看躺在床上憔悴不已的周总理时,内心伤心不已,而又不能表露。当周总理醒来看到邓奶奶时,周总理说:”小超,我有好多话想对你说。”邓奶奶点了点头,说:“我肚子里也装着很多话没有说。”他们都没有说,他们彼此都知道对方想说什么,所以他们把肚子里的话都带走了。

1976年1月1日,即周总理逝世前八天,这天周总理把身边的人都叫了过来,面对昔日朝夕相处的秘书们,周总理说了最后一句话:“你们都来了?向家里人问好。我累了。”随后,周总理又陷入了昏迷之中。

周总理的一生情情恳恳,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有时在16个小时以上,即使在病重住院的生命最后时期,他还抱病操劳国事。但是他从来没有说个一次“累”。

即使是周总理身体瘦的只剩下76斤的时候,周总理依旧坚持工作,依旧接见外宾。周总理一生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说他要”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他做到了这一点。

周总理的去世前的遗言,他关心并肩作战的战友,关爱风雨同舟的妻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说出了“我累了。这三个字包涵多少辛酸,包涵多少委屈,但是周总理都不在乎。我为我们祖国、我们民族有周总理这样的伟人,这样的领袖而骄傲、自豪,最后只想对周总理说:”总理,您辛苦了。“

三国时期,吕蒙究竟是怎么死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吕蒙是病死的,但吕蒙的死亡却并非世人所想的那么简单,而搞清楚吕蒙之死背后的故事,也正好可以让我们更加看清楚,吕蒙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吕蒙,是一个被我们低估了的人。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一场瘟疫席卷中华大地,三国各地均有名士大将感染。吕蒙之前还身强体壮,白衣渡江,大败关羽,之后却忽染病不能劳动,不能饮食,连针灸都疼痛难忍,这很有可能和那一场没有被完全消灭的瘟疫有关。

吴下阿蒙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就不赘述了。而吕蒙究竟死于何时,这其实隐藏了很多东西。《三国志•吕蒙传》“年四十二,遂卒于内殿。”除此之外,没有详细记载。一般人们认为,在关羽被杀后数日,吕滚就病故了。其实不然。

吕蒙最早可能死亡的时间是建安二十五年初,220年的春天。因为二十四年十二月(已是公历220年初)才刚定荆州;最晚的情况是,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夏四月,孙权离开公安还都武昌,吕蒙肯定死于这之前因为孙权走之前都一直对他照顾有加。

所以吕蒙死于220年春到221年春这一年里。

让我们看看这一年都发生了什么。

吴国根据之前吕蒙的既定计划,发兵攻占魏国的军事重镇襄阳和樊城,却在同一年放弃了防守,退还了襄阳和樊城。而刘备在关羽死后的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220年初)到221年夏历四月称帝,七月出兵伐吴。刘备在关羽死后整整一年,什么也没有动,一直等到了吕蒙死亡,然后称帝、战争动员、出兵、伐吴。

那吕蒙到底是什么时候死的呢?可以看出,吕蒙对魏国,对吴国的震慑力是非常非常强大的,吴国发动战争应该是利用了江、汉的汛期,就如关羽之前水淹于禁一样,都选在“秋七月”。直到此时,吕蒙尚未卧病在床,仍能指挥大军,他病发应该是大约在冬季。吕蒙之死,也立刻让三国战争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气势如虹,攻城略地的吴军因为痛失大帅,变的一蹶不振。曹仁徐晃之所以感觉从宛城发动攻势,并能重新占领襄阳,也正是因为吕蒙病故,吴军退走的原因。

吕蒙之死让孙权不得不把战略防御重心转至长江三峡,把刘备重新最为头等大敌来对待。蜀国军事实力其实是三国里最弱的, 而刘备在关羽死后隐忍一年,刚一登基就敢于伐吴,就是在欺吴国无帅,吕蒙新死。

刘备的东征明显没有灭吴的打算,他就是想趁这个时机,给自己新登基的这个皇帝的位子和关羽之死找回来点面子。但如果吕蒙尚在,他是万万不敢的。因为历史上的刘备,也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诸葛也不会任他意气用事。

由此,我们能看出了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最清楚他雄才伟略的, 恰恰是把他视为大敌的,曹仁徐晃,刘备等人。而作为一代名将,吕蒙为后人所知的却仅仅是“吴下阿蒙”的故事,他救夷陵,克庐江,善不战而屈人之兵,白衣渡江只不过是他身后仅留的一个故事罢了。

吕蒙,是一个被我们低估了的人。

有资格、有功劳、有实力继承皇位的刘襄,为何最终白忙活了一场

刘襄是刘邦长孙,180年吕后驾崩,刘章通知哥哥刘襄发兵关中,铲除诸吕,伺机夺取帝位,刘襄遂发兵西进。吕产闻迅急派灌婴率兵迎击,灌婴忠于刘氏天下,至荥阳扎营,与齐国刘襄军队和兵一路,发兵长安,诛灭诸吕。后来刘襄、刘章与功臣陈平、周勃、灌婴诛灭诸吕后!陈平和周勃等朝中大臣,为了自身利益,觉得刘邦子孙中刘襄、刘章太能干了,不好驾驭!刘邦7子淮南王刘长是吕后抚养长大的,拥立刘长继位,大臣们怕他将来为了吕后报复大臣,所以就排除了刘长。之后大臣们反复合计觉得刘邦四子代王刘恒,忠厚老实,人品厚重,其母薄姬人品亦忠厚,所以就秘密接刘恒入京,继大统!就是开启了文景之治赫赫大名的汉文帝!

但是刘襄是诛灭诸吕的首要功臣,如果不是刘襄发兵入关,灌婴就不可能率军讨伐,大臣和刘氏皇族的联合也就成为无有!大臣拥立刘恒之后,刘襄被迫回到齐国,作为诛灭诸吕的奖赏,刘恒就把之前吕后夺走齐国的三郡还给了刘襄!这三郡本来就是齐国的,等于有首功的刘襄不仅皇位没有了,赏赐也是象征性的!不禁郁郁寡欢,自我感觉窝囊至极,文帝继位当年就溘然长辞,不过诗书只是说了刘恒继位当年,刘襄就病死了!呜呼哀哉!

你知道历史上哪些人的临终遗言你有什么感触

1976年1月7日,周恩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