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争霸,晋国、楚国、齐国各有多少乘兵车?大家怎样理解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春秋争霸,晋国、楚国、齐国各有多少乘兵车

春秋时期的兵制是变化的,一般一乘兵车有30人,10名甲士,20名徒兵,其中3位甲士乘车,7位甲士步行,15个徒兵跟随,5位是负责后勤的士兵。有的史书记载五人后勤不算在内,一乘兵力有25人。在双方对战时,一乘兵力中原诸侯国配置为75人,25人的后勤,唯独楚国的一乘兵力为125人。每个国家对这种兵制的配置是不同的,不能单纯用兵车衡量。

周朝时期规定天子六军,大诸侯国三军,中诸侯国二军,小诸侯国一军,一军约为一千乘兵力,这是周朝的规定,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之间的争霸也加剧,军制规定也被破坏。(古代战车模型)

春秋时期晋国的兵力有多少?

史书上没有明确春秋时期各国的具体兵力,只能从军的制度和战争情况来估计晋国兵力的发展和规模。

曲沃武公(晋武公公元前754-公元前677年)时期,周朝只给了晋国一军的编制,也就是千乘之国。晋国作为一个大国肯定不满意,不断的增加自己的军力,晋献公时期增加为2军,也就是两千乘的兵力,晋文公时期扩展为三军。晋楚城濮之战时晋国、齐国、秦国的联军有8-9万人,而楚国有11万人,是春秋时期非常大规模的战争。此战过后,晋文公重耳将晋国的军队扩展为六军。(晋文公重耳剧照,他在位时扩充晋国军队到六军)

之后晋国发展中,军队的编制在五军和六军之间徘徊,很多士兵没有战车统一指挥,称为徒兵。因此晋国的军力在5000-6000乘的兵力常备军,具体兵力在15-18万之间,按照30人一乘统计,战时的兵力一乘一般是临时组成的战队,不能作为统计的目标。

春秋楚国的兵力。

春秋时期楚国地盘比较广阔,是诸侯国中兵力最为雄厚的,别的诸侯国一乘战时兵力100人,它的兵力是125人,不按照常规出牌。

其实楚国是三军的配置,后来的发展却远远超过了三军的数量。城濮之战时,楚国兵力达到11万人,而晋国等三国联军也不过8-9万人,让其他诸侯国感到害怕,战后纷纷增加军力配置。(城濮之战图)

楚国讨伐郑国时用兵600乘,可是兵源配置随意浮动增加,不能按照正常600乘的兵力计算楚国的军队。在有些战役中,楚国兵力雄厚,军队众多,像晋国这样的大国都不敢轻易开战,只能看着楚国作战。楚国楚灵王时期(公元前529年去世),楚国展现的部分兵力是4000乘,还没有统计其他未统计区域的兵力。

春秋时期楚国的兵力一直是一个谜,它的兵力预估在5000-10000乘的兵力,是诸侯国中最强大的。

春秋齐国时期的兵力。

春秋时期齐国就是一个大诸侯国,兵力配置有三军,也就是可以配置3000乘的兵力。

1.戍卫之战,齐桓公用兵300乘,全部进攻型配置军队,30000人左右。

2.艾陵之战(前484年),齐国战败损失人马10万,战车800乘。

3.铁之战(公元前493年左右),晋国打败齐国,俘获千乘齐国军队的物质。

春秋时期齐国的兵力也没有限制在三军基础上,而是不断增加兵力,发动对外战争,预估她的兵力也达到了5000乘以上。(齐桓公形象图)

战国时期,西汉刘向说,“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战国策》也因此而得名。

万乘之国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所谓的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第一等级的军事强国;

千乘之国是指:鲁、宋、中山、卫、郑。这五个国家是战国第二等级的军事强国。

大家怎样理解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道,治理。以身作则先做,再去治理国家。千乘之国指最大的诸侯国,但大国比起小国难治。俗话说:“人到五口难得养”,台湾不如大陆的一省,但是治台湾易,治大陆难。所谓“众口难调”。修齐身家不易,治平天下犹难!人心不服时,就出变化,治大国必须临深履薄,否则就出乱子。

敬事而信,首先必须恭敬,敬事,必须真心,若虚情假意,百姓就心生怀疑。若真心办事,纵有不周之处,人也能回报谅解,因为人心都是雪亮的。敬,说法很多,心有敬不欺,不苟且了事,拿出真心来办事就是敬。信,国家是百姓的集合,对百姓必须有信,不可表面说得好听,诚能如是,治平可期。

如何理解: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道”,是治。“乘”,是四匹马拉的战车,千乘之国,是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

孔子这是讲治国了,治理一个中等诸侯国,怎么治理呢?

他说有五大要件:


第一,是要敬事。

  • 面对每一件事,首先要敬,要敬慎,要敬畏!
  • 做领导人,我们说叫日理万机,每天要处理决策的事太多了。
  • 那第一重要的,就是对每一件事都要心存敬念。
  • 因为你一念不敬,一念之差,就可能有举国之忧,一时不敬,就可能致千百年之患!
  • 所以必须要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事无大小,极其敬慎,不敢有怠慢轻视之心,才能都处理得当,不至于败事。
  • 我们看到很多政策,出台轻率,最后带来制定者自己完全无法想象、无法控制的可怕后果。
  • 为什么?
  • 制定政策时,太自信,太傲慢,没有敬,结果就成了“愚而好自专”,不知道,而且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莽撞地就干了,结果不可收拾。
  • 古代说师爷文案的座右铭:
  • 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
  • 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
  • 这也是在说掌握权力和公器的人,须心存敬慎。
  • 要修这一个“敬”字,对我们每个人都有重大的意义。
  • 处理任何一件事,先问自己有没有敬,念一个敬字诀,心存敬念,再开始思考处理,方可周全。
  • 这还是儒家的戒慎恐惧。
  • 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乔布斯说的“stay foolish”。
  • 你可能就是“foolish”,怎么能不敬呢?

第二是信。

  • “信”,张居正说,是“人君之大宝”。
  • 赏罚无信,则人不服从;号令不信,则人难遵守。
  • 如何做到信呢?
  • 首先是自己要诚实不二,一言一行都要内外相符,表里一致,足以取信于人。
  • “信”,是要每个人的周围,都充溢着相互信任的感情,这才是一个强大而美好的团队。

第三是节用。

  • 不要太铺张、太奢侈。
  • 《大学》讲:“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 国家生财之道,就是“生之者众,食之者寡”。
  • 创造财富的人多,吃皇粮的人少,要小政府,要精简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