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姓曹历史上的名人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姓曹历史上的名人

1、曹叔振铎

曹叔振铎,姬姓,名振铎,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六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代诸侯国曹国始封之君,曹姓始祖。

周武王封弟叔振铎于曹国,都城陶丘(今山东定陶)。其地西接成周,东连齐鲁,北临河济,南控江淮,处在司马迁《史记》中称为“天下之中”的膏腴之地。叔振铎在位期间深受百姓爱戴,死后太子脾即位,是为曹太伯。

2、曹参

曹参(?—公元前190年),字敬伯,汉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名将,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 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汉惠帝时官至丞相,一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

3、曹腾

曹腾(100年—159年),字季兴,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祖籍江苏沛县。《三国志》记载为西汉相国曹参之后。东汉宦官。曹腾初任黄门从官,汉顺帝即位后,升任小黄门、中常侍。后因策划迎立东汉桓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升为大长秋,加位特进。

曹腾用事宫中三十多年,未有显著过失,并能推荐贤人。种暠弹劾他,他却称种暠为能吏,因此受到了人们的赞美。曹腾死后由养子曹嵩嗣为侯,曹操是曹嵩之子。魏明帝曹叡即位后,被追尊为高皇帝。

4、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奠定了曹魏政权。

5、曹丕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请问曹姓的来历曹姓家族都有哪些名人

曹姓渊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颛顼帝蠃姓的后代。 黄帝姬姓的后代。
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叔振铎开创曹氏,为黄帝姬姓嫡系的后裔,与黄帝世系关系密切。公元前11世纪,叔振铎被封于曹,建都陶丘(今山东定陶县西南,西距菏泽至商丘公路约1.5公里),成为始封之君,也成为曹氏的始祖。
西周时,周武王姬发封自己的弟弟叔振铎于曹(今山东省曹县),世称曹叔振铎,其后以曹为氏,遂成曹姓。后来叔振铎的支庶子孙中有个勇士名庄,在鲁国做官,又被封于卞邑(在今山东省衮州,泗水一带)。爵位为子,故时称卞庄子,其后人遂以卞为姓。形成了卞姓的一支。
到了大约3000年以前的周代,现在山东省定陶县一带,又出现了另外一支卞姓,那就是《姓纂》所记载的:“曹叔振铎之后,支庶食采卞曹叔振铎之后,支庶食采于卞,因以为氏,鲁有卞庄子,楚有卞和”,以及《广韵》上所同样指出的:“周曹叔之后,曹之支子封于卞,遂建族。”曹叔振铎,是周武王之弟,他是后世曹姓的始祖,而卞氏又分自曹氏,这么说来,曹、卞两氏很显然是系出一源的一家人了。相传,在山东和江苏一带,至今仍有曹、卞二姓不相联姻的习俗,看来倒的确是“事出有因”的。
由邾姓改姓为曹。朱姓源于周时的邾国,而邾国本是曹姓所建。颛顼帝的元孙陆终生有6子,其中第5子安被周武王封在邾(在今湖北黄风县)。古之邾国的贵族一直以国为氏。邾国后为楚国所灭后,安之子孙,一部分改姓朱,一部分则复姓为曹。
古代曹国人入居中土之后,以曹为姓。古之曹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的北方和东北方一带。古代曹国在史书上颇有记载,在历史上,一度是唐王朝的藩地。《北史》、《隋书》、《新唐书·西域列传》将其记为昭武诸国之一。出于对中士文明的景仰,古曹国中先后有数万人通过新疆南北麓、阿勒泰一线的古丝绸之路进入中原,定居之后,就以曹为姓。

曹姓的含义和发源

曹姓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古帝颛顼玄孙陆终的后代。陆终有六个儿子,其中第五个名叫安,因帮助禹治水有功,被封在曹,后代有人把曹作为姓。另一个来源是出自姬姓。周武王姬发把曹挟改封到了邾,同时把自己的弟弟振铎封在了曹,建立了曹国。发展和演变:曹姓还有其他两个来源。一是在现在的乌兹别克,曾经有过一个曹国,当地人有的人迁居中原,就以曹为姓。另外一个来源比较有名,东汉时期,曹参之后曹腾,官至大鸿胪,无后,死后由养子曹嵩继任。曹嵩原来姓夏侯,过继给曹腾后改姓曹。曹姓名人,较早的要数《春秋》记载的曹刿;其次是汉初大臣曹参。至于曹操,其实他真姓是夏侯。 曹植,著名诗人;曹丕之子,为魏明帝;曹丕之孙为魏国皇帝。其后裔曹霸,武卫将军,又极善画马。三国后,唐时诗人曹松,宋初名将曹彬,元代画家曹之白,明时文学家曹学检,明理学之冠曹端。清著名作家曹雪芹。

谁知道曹氏由来

曹姓
曹姓在百家姓中排第26。
一. 起源 对于曹姓的姓源,《姓纂》是这样说的:“颛顼玄孙陆终第五子安为曹姓,周武王封之于邾,为楚所灭,遂复曹氏。周文王第13子振铎封曹,亦为曹氏,为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由此看来,曹姓,最初是颛顼嬴姓的后代,虽然也是黄帝一系的血统,但在宗系上却跟黄帝隔得远了些。后来由周文王的儿子振铎所创的曹氏,则是黄帝的姬姓嫡系后裔,跟黄帝的关系,算起来近得多,不过,殊途同归,天下曹姓都是发源于黄帝,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曹姓跟朱姓的关系,显然也十分密切,朱姓是发源于周代的邾国,邾国则是由曹姓之人所建立。根据《姓纂》的记载,当时的情形很可能是这样的;周武王把颛顼的玄孙陆终的第五个儿子安封在邾国,后来邾国为楚所灭,于是,安的子孙有的复姓为曹,有的则以国为氏,改姓了朱。如果真是如此,则姓曹的人当中,应该有一部分跟姓朱的人是同宗。
这两支曹姓的发源地,当然也有不同。传自颛顼嬴姓的一支,是发源于现在山东省邹县的东南一带;传自黄帝姬姓的一支,则是发源于现在山东省的定陶县一带。两支曹姓的发源之地虽然不同,却相距不远,都在山东省境内。所以,曹姓可以说最早全是来自山东。
三国以后,原本单纯的曹姓就被混乱了,不但被曹操冒姓,还有被康国之后冒姓的记录,这是根据《隋书》上所说的“康国支庶分王有曹国,即以曹为氏。”因此,现在姓曹的人要想追溯自己的宗系,恐怕得费一番功夫才能达成心愿。
曹姓的南迁,根据考证,是开始于唐朝末年的民族大迁移的时期。他们的祖先,为避当时的黄巢之乱,辗转入闽,定居于漳州,后来曹姓子孙逐渐繁衍于福建南部各地。族谱之设,纪源源,序昭穆,而明宗道之法也,谱牒不修,源流不纪,则人心无管摄,必至法?纲沦,亲疏莫辩,尊祖敬宗之道不明,此谱之所由作也,于归展墓,道历开阳,涉鳙岭,过晓川,宿于门士曹子晋书舍,讲论之余,晋以曹氏族谱,请于为言,阅其始末,知为孔门上蔡候?公之裔,并益知晋之学业渊源,有所本矣,吁,夫谱之作岂易为哉,非公无以绝心,非止无以止邪,然谱岂惟示法于一时而已哉!今日祖父,前时之子孙,率是道,则为孝子慈孙,今日之子孙,后时之祖父,率是道,则为显祖令宗,,古今不能异矣,又岂惟推行一时而已哉,明此齐家,而一家兴仁兴让,明此治国,而一国兴仁兴让,国家不能外之矣,故曰道统,人性之同,又曰道者万世无作弊,平平而到正,荡荡而大公,,同人之道,尽于斯矣,况曹氏世代儒教而业诗书,隐林泉而亲有道,缕缕不乏,谱牒既成,乃宗盟之盛事,启后人隆礼义,敦孝悌,知爱敬,正风俗,是可以观世教,则谱之道明矣,抑?其祖忠节如全政者,暨其二子忠武如翔者,皆讨贼死忠,竭力王室,忠烈如翔者,追贼死忠,有功于?,其孙如遇者,庐墓守孝,始居新安,?后数世再迁于婺东,今幸又晋居仁里,读书乐道,潜思力行,皆上蔡之遗风,忠孝之余庆也,于劝天下世家,求其?缨赫奕,盖有之矣,求其忠孝两全,立身行已,追隆上蔡,如曹氏者,我未之见也,于乐之道之,因为题其家庙曰:上蔡世家,为祝于曹氏者,守忠孝之泽,以谨先传,承诗礼训,以开后裔,以居则善俗,以出则善世,其于谱牒有光,而起仁人孝子观法也,书于谱端,以彰规勉曹氏后世之意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