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陈近南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历史上有哪些常败将军他们是怎样演义“逢战必败”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陈近南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陈近南真名叫做陈永华,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

陈永华是福建人,明末的郑成功麾下著名将领。

当年清军杀入福建,陈永华父亲陈鼎是大明的举人,不愿意做亡国奴,在家自尽。

当时陈永华只有15岁,后来他果断去厦门投靠郑成功的明军,对抗满清大军。

陈永华是个文人,却非常勇敢,有极有智谋,是个非常优秀的谋臣。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陈永华是读书人,儒生,不会武功的。

陈永华很快得到重用,成为郑成功的重要谋士。

郑成功对陈永华非常喜爱,认为他能力很强且极为忠于大明。

所以,郑成功将陈永华安排到自己接班人,也就是儿子郑经身边,成为左右手。

实际上,郑成功是希望自己死后,陈永华能够辅佐郑经主持大局。

后来郑成功病死,郑经主持大局。他对陈永华非常信任,自己专管军务,将国家行政大权全部交给陈永华负责。

陈永华以卓越的能力,将台湾的经济和文教搞得很好,治安也很出色。

郑经对他更是信任。

当时厦门已经沦陷,郑成功死后又有内部问题,很多官兵投降满清。

在陈永华的坚定支持下,郑经没有动摇,坚持以台湾保护大明流亡朝廷,和强敌对抗。

不过,陈永华晚年时遭到阵地冯锡范(一剑无血)和刘国轩排挤,被迫辞职回家修养,最终病死在台湾。

康熙知道陈永华死后,非常高兴:台湾长久以来没有被收复,主要是由于陈永华经营有方。今上天讨厌战乱,让他殒命,从此台湾的收复将指日可待。

以上这些,不是让陈近南大红大紫的原因,关键在于天地会。

天地会也叫作洪门,三合会。

大家都知道,天地会是满清时代反清复明的秘密地下组织。他们在清初建立,在满清生存的200多年内积极参加反清的行为。

天地会发动过无数反清的武装起义。

重要的有乾隆五十一年台湾林爽文起义,六十年台湾陈周全起义,嘉善起义。

鸦片战争后,天地会发动的起义更多。重要的有咸丰元年至五年广西大成国、升平天国起义,厦门小刀会起义﹑上海小刀会起义。其中太平天国时期,天地会的活动甚为活跃,其首领洪大全(焦亮)﹑罗大纲等都曾率领会众参加太平军,在两广地区天地会建立的大成国﹑升平天国﹑延陵国等短期政权,也配合了太平天国的斗争。

在著名的辛亥革命中,也有洪门的身影,很多革命党就是洪门弟子。

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谭人凤曾回忆:人无论远近,事无论险夷,人人奋勇,个个当先,卒有武昌起义,各省回应,不数月而共和告成,军队之功,实亦洪门兄弟之功。

1904年,孙中山为了争取海外实力强大的洪门,也在美国檀香山加入了洪门致公堂。

对于天地会成立的时间,还有不同说法,但一般认为是郑成功在驻扎厦门期间,派出大量军官潜伏在南方各地,组织反清的秘密组织天地会。

那么,陈近南到底是不是天地会的组织者,历史上也有不同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陈永华和郑经长期驻扎在厦门、金门,郑经又只负责军务,天地会等秘密组织可能就是陈永华负责。

所以,说陈永华是洪门的领袖也没错,这也是郑成功的命令。

陈永华取了个假名陈近南,成为天地会的实际领袖。

但也有种说法,陈近南时代的洪门还不存在,只是台湾派出的地下情报网而已。

真正的天地会,是乾隆时期,由僧人郑洪二(化名万云龙)在福建创立的。

那么,陈近南就和天地会没有关系。

但不管怎么说,陈近南是最初组织福建、广东等地反清地下组织的领袖,后来天地会的会员尊称他为第一届总舵主也是一种尊敬的表示。

那么,问题又来了。陈近南就算很牛逼,也牛不过郑成功。

为什么在香港的影视剧、小说中,陈近南绝对是霸主一样的人物呢?

很简单。

洪门也就是三合会,在香港有很强的的力量。香港的4大帮派,都自称是洪门子弟。

香港的O记,全名就叫做“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

而香港的娱乐业,尤其是电影业大部分是被黑社会控制的。陈近南自然是他们的开帮总舵主,那自然要让他威风,要多威风有多威风!

不过,话说回来,陈近南在电影中的下场好像也很弱。

周星驰《鹿鼎记1》中,陈近南好阴险啊,还扔钉子。最后还被鳌拜打成重伤,幸亏有韦小宝救他。

《鹿鼎记2》中,陈近南干脆被冯锡范砍掉了一只手,又是靠韦小宝救了命。

历史上有哪些常败将军他们是怎样演义“逢战必败”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组为“国防部”,蒋介石为拉拢桂系继续在一条船上,把“国防部长”一职交给了白崇禧(李宗仁为北平行辕主任)。但是又不放心让白崇禧指挥自己的嫡系部队,于是1946年6月,特别委任自己的第一心腹陈诚为“国防部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负责部队的作战指挥、编制训练和后勤补给等等,实际上等于把白崇禧给架空了。

(熊式辉)

这个月其实也是解放战争正式打响的时间点,陈诚自信满满,10月17日,参谋总长陈诚在北平向中外记者宣称:“三个月至五个月内解决军事问题”。于是他指挥五大军事集团: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和华东的蒋军,向我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结果一年下来,到1947年6月,在陈诚的指挥和“巡视下”,蒋军正规军损失293个团78万人,非正规军损失128个团34万人,合计112万人,可谓损兵折将巨大。

如此严重的兵力损失意味着“全面进攻”的破产,于是在陈诚的部署下,蒋军又选择陕北和山东两个地区进行“重点进攻”,其中显然山东战区尤为关键,于是陈诚亲自坐镇徐州“督导战事”。本来这里的最高指挥官是“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但是陈诚的到来,自然使薛岳靠边站了,这毕竟是他惹不起的老上级。

(杜聿明)

莱芜战役,本来王耀武对华东野战军“南边佯败,北边寻歼”的行动有所察觉,电令李仙洲兵团向回收缩。然而陈诚轻信蒋军南路欧震兵团的“捷报”,严令李仙洲兵团必须南下完成夹攻,为了压服同样是铁杆嫡系的王耀武,陈诚还敦请蒋介石亲自下达命令,终于把李仙洲兵团送到华野嘴边,一战毙伤俘敌50000余人。

这样的大败当然得有人承担责任,于是薛岳成为了替罪羊遭到撤职。陈诚亦觉得脸上无光,决定换个地方找找感觉,于是请命前往东北战场打出局面,蒋介石照准。1947年9月1日,陈诚带着罗卓英等心腹飞赴沈阳就任“东北行辕主任”,赶走了原来的军政主要首脑熊式辉和杜聿明,准备大展一番身手。

(陈诚)

陈诚到任后即狂妄宣称:“六个月恢复东北优势,收复一切失地”,可是打不过粟裕就能打得过林彪了?陈诚上任仅仅六天,东北野战军就发起了秋季攻势,蒋军手忙脚乱穷于应付,在运动中累计被歼19个团69000余人,又失去所控制的地域共计40000平方公里,陈诚先挨了林彪一记“杀威棒”。

陈诚不甘失败,战火停息后便开始整肃部队,先办了陈明仁,又撤了刘玉章,还枪毙了本溪的一个保安司令。同时开始大力扩军,将杜聿明收编的十来个“保安总队”全部扩建为暂编师,又成立了新三军、新五军、新七军和新八军四个军的番号,组建了野战部队五个兵团14个军共50万人马(不含地方武装)。

(卫立煌)

两个月后东北野战军又发起冬季攻势,1948年元旦的前二天,东野胜利结束彰武战役,全歼蒋军第49军的第79师,陈诚认为解放军伤亡惨重无力继续作战,遂集中五个军展开追击,试图与东野决战。林总发现敌人三路追兵中的新五军位置突出,乃就势完成合围杀个回马枪,经五昼夜激战全歼新编第五军20000余人,生俘中将军长陈林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