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西沙海战,人民海军首次对外亮剑,打出西沙数十年稳
发布时间: 2023-07-11

20世纪70年代,由于形势需要,我国的军事战略重点在东北、西北与华北地区,国防建设也是以此为重点。趁此机会,南海周边的一些国家加快了侵占我国南海岛屿的步伐,过去一些无人居住的岛礁纷纷被外国军队占据。南越政权是其中最积极的,它不仅侵占了南沙群岛的一些岛礁,还妄图扩大其在西沙群岛的侵略成果。

西沙群岛位于海南岛东南约330公里海域,由宣德、永乐两个群岛和其他岛礁组成。早在先秦时代就与海南岛同属中原王朝,到了隋朝,隋炀帝置珠崖、儋耳、临振3郡,南海诸岛归临振郡辖,列入崖州都督府所辖疆域,隶属于振州,正式确立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更是派遣海军在此巡海,并进行测绘、立碑,筹备经营开发西沙事宜。

这些岛屿是中国最早发现和开发的,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956年6月,南越在对外宣布其领土疆域时,把历来属于中国的西沙、南沙群岛说成是其领土。新中国对此发表声明,予以严厉驳斥。1958年9月4日,我国发表领海权的声明,郑重重申“西沙、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当时,北越对此表示承认,南越却置之不理。1959年,尽管海军在南海的力量还比较弱,但中国仍派舰船运载部队进驻西沙群岛最大的永兴岛,行使在南海的主权。

对南越的狂妄举动,我国政府多次发布严正声明,世界舆论也纷纷对南越作出谴责,压力之下,南越不得不把军队从西沙群岛撤出。为保障我国的领海权,毛主席指示,我海军舰艇部队开赴西沙海域,开始对西沙群岛执行巡逻任务。

展开全文

70年代初,越南战争已渐进尾声,南越却不顾自身的风雨飘扬,开始加紧在我南海屡屡制造事端,且变本加厉。

对此,中国做出何种反应,对于遏制南越当局及我国周边国家形形色色的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乃至世界局势的稳定,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南越政权在此刻还敢派军队入侵西沙。一个重要原因是,如果它与中国发生冲突,可能把美国拉下水,重新增大对它的援助,如此对它抵挡北越咄咄逼人的攻势大有裨益。另外,在军事上,南越认为自己的海军在该海域占据优势,即使中国出手,它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南越这么考虑有一定道理,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海军在建立之初,就是一支近海防御力量,长期没有发展大型军舰,而是以小型快速舰艇为主要装备。我军航空兵的作战飞机作战半径也较短,即使南越海军本身实力并不强,我军对付它也还是存在一定困难。

得到南越入侵西沙群岛的报告,经周恩来总理和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叶剑英研究,报经毛主席同意,决定采取加强巡逻和相应的军事措施以保卫西沙群岛。

根据中央军委命令,1974年1月17日,南海舰队派出舰艇,来到西沙永乐群岛海域进行巡逻。海南军区也派出一个民兵排,跟随海军进驻永乐群岛。

此时,我们的行动完全是防御性的,派往永乐群岛登岛的是民兵而不是正规部队,中国还保持着克制,希望南越迷途知返,不把事态扩大。

但入侵者依然猖獗,两天后,南越军舰就载着正规部队抵近琛航和广金两岛岸边,放下军人开始登岛。岛上的中国民兵立即进行拦截,登岛的南越军见我民兵人少,首先开枪射击,被早已严阵以待的民兵击退。

同一天上午,在海面上,两军军舰也在永乐群岛附近形成了对峙。双方各有4艘军舰,但南越军吨位和火力都大大优于我军,他们的总吨位达到了6000吨以上,我军舰艇总计只有1760吨。

尽管装备对比悬殊,但两军的士气不可同日而语。南越是侵略者,这时在国内又即将面临覆灭,官兵情绪低落,厌战情绪很高,指挥官虽受命挑衅,心里也实无把握。

中国官兵是为保卫祖国领海而战,没有思想负担,斗志高昂,占据心理优势。

上午10点23分,南越军舰依仗吨位和火力优势,首先向我274号猎潜艇开炮射击。此时双方相距约在900-1200的距离上,这个距离有利于南越军舰上的大口径火炮发挥威力。炮弹命中了274号的指挥台,正在上面指挥的政委当场牺牲。

侵犯我国领海,还敢先开火伤人,目睹此情此景,我海军官兵无不义愤填膺,立即实施自卫还击。

我海军舰艇吨位和火力不如南越,为发挥自身机动灵活的优势,指挥所马上命令各舰艇以最高速度接近距离其最近的敌方舰艇,采取近战手段打击敌人。4艘中国舰艇冒着敌人的火力高速接敌,在10来分钟之内,就把距离拉近到400米左右,冲得最快的舰艇,已经与敌舰展开了接舷战。以之长攻敌之短,当时海军在认识自身条件下,注重“应付近战”的原则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距离拉近后,中国舰艇的速射炮就有了用武之地,271号和274号以速射炮火压制住了南越军舰“陈庆瑜”号的主炮,并击中了其驾驶台和指挥通信设施,这艘敌舰通讯中断,指挥失灵,被迫拖着浓烟掉头就跑。

另两艘扫雷艇271号和274号,也冲到了南越“李常杰号”驱逐舰旁边,近距离集火射击,压制和摧毁了这艘驱逐舰舱面上的火炮,“李常杰号”甲板上多处起火。

此时,稍远处的南越“怒涛号”护航舰冲过来,试图救援同伴,它开炮击中了389号舰,造成舰上人员不少伤亡。危急时刻,389号没有像南越海军一样掉头逃跑,而是选择了坚持战斗,指挥员下令,驾艇迎面向“怒涛号”冲去。南越海军从没见过这种不要命的打法,一时间惊慌失措,射来的炮弹纷纷落到周围的海面,失去了准心。

很快,389号冲到了距离敌舰只有十几米的地方,这个距离炮击已失去作用,海军战士们端起枪支向敌舰扫射,并投出大量手榴弹,“怒涛号”上的南越官兵战意不坚,根本没想过在海面上还会遭遇近战,在389号的攻击下无心恋战,纷纷四散逃窜。

南越海军空有装备优势,在中国海军的顽强反击中却无法占得上风。激战1小时左右,其4艘军舰都中弹累累。战至11点30分,敌舰已丧失了战斗意志,纷纷开足马力逃离战场,向南方逃窜而去。

指挥部下令追击,281、282号继续攻击伤势严重,被摔在后面的“怒涛号”,两艘猎潜艇一路紧紧咬住敌舰,先后三次齐射,“怒涛”号再受重创,船上的油舱中弹燃烧起来,引发军舰爆炸,最终沉没在羚羊礁南面海域。根据南越后来的声明,舰上的82名官兵无人生还。

至此,这场历时4个多小时的西沙海战,以中国海军的胜利而告终。我军只以2艘扫雷舰、4艘猎潜艇,使用的只是舰艇上的小口径火炮和枪支手榴弹,就战胜了吨位、火力均占据优势的南越海军军舰,载入了海军史册。

得到前线海战胜利的消息,坐镇作战部指挥的叶剑英兴奋不已,他迅速将战况上报,并与邓小平研究后建议:继续扩大战果,立即发起登陆作战,将被南越非法侵占的珊瑚、甘泉、金银三岛收复。毛主席收到战况简报也是十分高兴,他完全同意叶剑英、邓小平的要求,军委立即部署了“准备打击南越军舰”和“收复珊瑚、甘泉、金银三岛”的军事行动。

根据中央军委命令,解放军广州军区和南海舰队乘胜发起登陆作战,收复了1965年以后一直被南越占领的珊瑚岛,以及刚刚被其侵占的甘泉、金银岛,将五星红旗再次插上了三岛最高处。

在发起收复三岛的登陆作战时,南海舰队和广州军区空军派出了作战舰艇和飞机前往西沙群岛海域,完全掌握了制海、制空权。

在这次作战中,共击沉南越护航舰1艘,击伤驱逐舰3艘,毙伤敌军100多人,俘虏48人,其中还有一名美国联络官。我军1艘扫雷艇负重伤,牺牲18人,受伤67人。虽然在现代海上交锋时,近战、接舷战已不再作为常例推广,但这种英勇顽强、灵活制敌的精神,永远值得颂扬。

西沙群岛的军事冲突,由南越政权引发,但这一事件却带来与其预料完全相反的结果。中国被迫还击,并取得了完全控制西沙群岛的胜利。南越当局一度调动军舰、飞机,企图找回面子,但鉴于中国三军已完全进入临战状态,南越自感再打只能败得更惨,转而求助联合国,要求安理会讨论介入。

为此,我国常驻联合国大使提出强烈抗议,再次声明:西沙是中国无可争议的神圣领土,属于“中国内政”,无需联合国讨论。最终,南越的无理要求遭到否决。

军事和政治上都受挫折,南越不得不于1月21日作出避免与中国作战的决定,西沙群岛的战斗就此结束。

西沙海战结束一年多以后,越南人民军南下解放了南方。越南民主共和国随之背弃原来承认“南沙群岛属于中国”的立场,开始反复横跳,还对西沙群岛提出领土要求。这一情况也证明,西沙之战,对维护我国主权起到多么重大的作用。

此次海战后,西沙再没发生战争,国家主权得到了保护,控制了南沙群岛的永暑礁、华阳礁、东门礁、南薰礁、渚碧礁、赤瓜礁共6个岛礁,填补了中国对南沙群岛实际控制的空白。可以说,这一场海战打出了西沙数十年的稳定。

这一战,不仅是中国海军舰艇部队第一次对外作战,也是毛主席指挥生涯的最后一战,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人民海军首次对外亮剑,第一次出手就打消了南越及周边国家对于中国领土的觊觎之心,对于后世也影响深远,奠定了中国海疆寸土不让的原则。

时光如白驹过隙,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随着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和崛起,未来很多需要面对的问题都将来自海上。

中国国力的不断增长,随之带来话语权的不断加强。中国的海空实力已经有巨大跃升,足以更加地有效保卫自己的领海和领空。无数国人埋头祖国建设,铸就大国长剑,蓄势待发,证明了近海1000公里,我们已无惧风雨。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