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官斗”多年,为什么还能管理好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为何被批“分裂了英国
发布时间: 2023-07-06

首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官斗”多年,为什么还能管理好英国

首先,感谢您的提问!

这个问题我想需要从两点来回答,一点是撒切尔夫人与女王所谓的“宫斗”,另一点是撒切尔夫人治理下的国家。

首先,来看下两人的基本差异(包括性情,出身,教育等)。

撒切尔夫人出生于英格兰东部林肯郡的格兰瑟姆,其全名为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Margaret Hilda Roberts)。她的父亲阿尔弗瑞德·罗伯茨(Alfred Roberts)在当地镇上经营杂货店,而且热心于地方政治。撒切尔夫人的学业成绩一向优异,乐于参加课外活动,她通过个人的后天努力,一路摸爬滚打、历尽艰辛成为英国首相。

伊丽莎白二世生来就是王室贵胄,物质生活条件非常富裕,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她性情随和,不失幽默,与一向特立独行,甚至有时候显得比较高冷的“铁娘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上这些差异都给日后二人的关系埋下了隐患。

说“宫斗”其实言过其实,但两人的关系不是很和谐倒是确有其事。从以下几件事情可以了解一二。

作为首相,每周觐见女王、共同探讨政事是正常流程和规定。但是呢,撒切尔夫人竟提出重新安排每周觐见的时间,甚至有时候因自身原因而爽约。有一次,撒切尔夫人以家庭原因为由直接拒绝了女王的“进餐和下榻”邀请。自此之后,有些细心的民众发现,这两人很少一起露面。

1986年7月,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刊登文章:《女王对冷漠无情的撒切尔夫人很失望》。此篇文章声称,女王对撒切尔夫人提出的各种经济政策表示担忧,认为她的做法有失偏颇,极其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这篇文章的发表使得撒切尔夫人可谓相当炸毛啊,她声称女王的做法有违英国的政治惯例,并且表示因此感到压力巨大。但对此“正面交锋”,英国王室很久以后才出面表态,认为报道不实。这起事件之后,撒切尔夫人和女王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但是“宫斗”也只是这样子了,并没有像我国古代的宫廷剧那么“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了。

再说“铁娘子”治理下的英国。

1979年5月3日保守党大选获胜,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上台后,首先做的就是控制通胀。当时英国的通胀已超过两位数,并迅速攀升,一度高达21%。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撒切尔夫人主导了大规模的思路转变,她接受从美国开始流行的弗里德曼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放弃“经济大萧条”之后开始流行的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转向“供应管理”。

撒切尔夫人在哈耶克自由市场的理论指导下,采取了一系列供给方面的举措:私有化,减税,放松管制以鼓励竞争,消弱工会力量。

在“福利国家”的改革方面,撒切尔削减财政开支,强调个人责任与义务,将“普遍性原则”改为“选择性原则”,将市场竞争引入医疗服务,改革过去完全免费的医疗健康服务,让患者也承担一定比例的费用。

到了1989年,当撒切尔夫人被一些大臣强硬要求加入汇率机制时,撒切尔夫人对此坚决反对,她与她的财政顾问艾伦·沃尔特斯始终认为,英镑应该能自由浮动,而欧盟会员资格只限制英国经济,这一拒绝被认为是后来撒切尔夫人下台的因素之一,但从二十多年后的欧债危机来看,她的决定是有远见的。

英国大众对撒切尔夫人的评价一直呈两极化,这种现象可以在最近的一个电视台民意调查中反映出来。不过,无可否认的是,撒切尔夫人是少数对20世纪世界舞台起重要影响的女性。


以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也可加我头条号:交易逻辑,共同探讨!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为何被批“分裂了英国”

认为撒切尔夫人分裂了英国也并不为过。

首先得明确撒切尔夫人上台的背景,二战后,在英国长期执政的工党政府,深受左翼思想的影响,在经济方面推动了大量的国有工业项目,比如煤炭行业,给工人提供大量的福利,以此维护了英国国内的政治稳定,并在冷战中拔得先机。

但是在撒切尔夫人上台之前的1979年,英国的国有工业已经举步维艰,在全球化背景下,英国工人的福利、工资和生产效率水平,致使英国工业领域无力与外国竞争,导致工业大范围亏损,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维持下去,这种沉重的财政负担也使英国经济长期疲软,一度被称为英国病人。

所以撒切尔夫人上台之后,面临的选择是继续维持规模庞大、且亏损的国有工业项目,还是割肉止损,放弃英国的工业。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将面临巨大的风险。继续维持国有工业,其风险在于英国财政终究会被拖垮。而割肉止损,会导致大量的工人失业,影响撒切尔夫人的政治生涯。

这两条路更深层次的是,英国人该怎么看待二战后的英国,究竟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大英帝国,还是一个中等强国。如果还想维持大英帝国,就必须维持一定的工业,就相当于现在的美国造船业,仅靠民用市场,会被中韩的船企竞争至破产,美国的做法就是以军用订单维持美国的造船业。

如果英国人把二战后的英国仅当做一个中等强国,就必须抛弃亏损的企业,重朔英国的经济活力,找到最适合英国的发展道路。对于这些需要大量财政支撑才能维持的工业,是必须进行破产重组乃至关闭的。

撒切尔夫人的做法正是把英国当做了一个中等强国,关闭了大量工业,削减了大量的福利,甚至连孩子上学的免费牛奶都被取消。为此英国在1984-1985年爆发了煤炭工人大罢工,造成了10人死亡。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政府毫不妥协,派遣军警平息罢工行为,逮捕了上万人,最终使罢工失败,英国关闭了大量的煤炭行业。

以煤炭工人罢工为标志,英国上下呈现分裂趋势,支持撒切尔夫人的,主要是中产及上层,对于福利水平不敏感的群体,也认识了大英帝国不复存在,已经没有殖民地吸血供英国人挥霍无度了,做出改变也就成必然。

反对撒切尔夫人的一派,主要是底层人民,对于福利制度依赖程度比较高,也缺乏良好的教育,难以找到新的工作岗位,思维还停留在大英帝国时期,认为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依旧是当年的日不落帝国,不需要做出改变。

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21世纪,2013年撒切尔夫人去世后,英国政府、皇室和中上层为其组织了礼葬,这一礼仪仅次于带领英国打赢二战的丘吉尔的国葬。反对撒切尔夫人的派别,则欢迎鼓舞庆祝,甚至举着The Bitch is Dead的标语,熟悉英文的人应该很清楚知道标语的侮辱性有多高。

所以批评撒切尔夫人分裂的英国也不为过,其关键因素还是丧失了殖民地的英国该何去何从。从实际角度,英国本土仅6000万左右的人口,2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其幅员已经不足于维持日不落帝国的地位,撒切尔夫人的举动从长远的角度并不为错。

虽然撒切尔夫的为政措施是要将英国成为一个中等强国,但是在阿根廷出兵马岛后,撒切尔夫人不顾众多反对意见,坚持派遣特混舰队与阿根廷军队作战,并占领马岛,无疑是大英帝国的一次回光返照,某种程度讲,撒切尔夫人一脚将大英帝国踢下台,迎来了小英国,又给小英国打了一针大英帝国的兴奋剂

我是夕惕若,欢迎关注。祝贺大家新年快乐。

一生铁腕的撒切尔夫人,晚年为何如此凄凉

晚年的撒切尔夫人居住在伦敦的公寓里,原因是“去医院方便些”。她的身边往往只有恪尽职守但不会给予关怀的工作人员,鲜少有亲人陪伴,生活孤独且凄凉。

1、罹患疾病让撒切尔夫人倍感疲惫

即使是钢铁般的女人,在时间面前也无能为力。老年的撒切尔夫人身体状况大不如前。

多次中风中断了老年职业生涯。2002年,76岁的撒切尔夫人轻度中风,行动不便,言语不清。尽管此次病情得到控制,此后却数次发作。原本致力于四处演讲的撒切尔夫人被迫退出一切公众活动。

老年痴呆症让记忆力大幅下降。和所有罹患痴呆症的人一样,撒切尔夫人再也不是那个能随口说出多年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