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怎样统一的?电视剧《新三国》和94版《三国演义》哪个更优秀一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三国是怎样统一的

答:一想起三国,都会想到那么一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也不是说没有原因的,司马懿在魏明帝病逝后,逐渐掌控了曹魏集团,而当三足鼎立之时,诸葛亮,姜维多次北伐都为能有所大的收获,而且蜀国吴国联盟也是勉强抗衡曹魏。所以,魏国的强大,也慢慢为三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首先从当时的国力上说,蜀国是攻不下魏国的,因为蜀国的人口不及魏国的十分之一,就算吴蜀联合还是无法抗击魏国的,举例说明,就拿蜀国为例,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到,“以一州之地与中国抗衡”。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还是在北方,随着北方经济逐渐的恢复,实力的差距被越拉越大。而且连年北伐,造成国内的空虚。蜀国政权并没有很好的完成本土化,使得蜀中俊杰不能大量的补充,从而使后期出现了人才短缺的荒唐局面。而且到了后期阿斗宠幸奸佞,政局混乱腐败。导致内部矛盾众多,内讧严重。反观魏国呢,以司马懿为例在魏明帝大修宫室之际他也加以劝谏,魏明帝驾崩后他奏请罢修宫室,雕玩物之人力,节用务农,使天下欣赖。识拔人才上,司马懿从寒门中提拔了邓艾、王基、州泰等人才,如虞预所说,经略之才可谓远矣。在扳倒曹爽后,司马懿或以剿杀,或以监禁的方式削弱曹魏宗室力量,为日后其子孙篡魏开晋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我们来说说这个统一三国的皇帝司马炎,根据史料记载,司马炎有着很锐利的眼光,不仅重用元老,对拥戴功臣的人才也提拔,他亲近贤臣,远离小人,在他执政期间忠臣羊祜、张华、杜预三个人的作为使得司马炎稳坐江山,最终完成统一大业。

忠臣羊祜主要负责战备工作而且有着很强的领导能力,为一统大业做很多贡献,再则就是张华擅长战术,担任镇南将军一职,在伐吴期间充当主帅,立下汗马功劳,执行者杜预,雷厉风行,有胆识和军事能力,所以统一有必然性。

所以最后由司马家完成了统一三国的伟业。可能在这之前谁也没想到,司马家会是最后的胜者,曹魏也只是昙花一现。最终三家归晋

回到开头第一句话,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趋势下,公元263年,实力最强的魏国将实力最弱的蜀国灭掉了。可当时司马家族已经一手遮天,终于在公元265年篡魏立晋,并在公元280年灭吴大一统。

电视剧《新三国》和94版《三国演义》哪个更优秀一些

个人感觉还是老版《三国》要经典一些,古香古色,说话很多都是《三国演义》书上的,既能做到有大众化的白话文,也有古文的文学性。另外演员的选取中,更加贴近三国演义书中对人物的描述,选角绝对无可挑剔。演员角色的表演上气概如虹,有所夸张。所以,老版绝对是不可超越的经典。

新版《三国》基本都没有古语,全是白话文,还有很多时下流行的歇后语,比如“我的大斧早就饥渴难耐了”!;另外还有曹操几次随地大小便,当然这些可能是导演安排来搞笑的。作战场景比老版三国要宏大一些,但是有很多重复的场景。人物表演上,尤其是主要人物感觉该有所表现的全都憋着,演不出效果。

比如关羽好像总是低头,说话不看人。关羽应该是傲慢的性格,不是谦逊的,所以应该仰着头,斜着眼看人。关羽这辈子只正眼看过的人:刘备、曹操、张飞三人而已,赵云也就是将就吧!甚至孙权、马超、黄忠他也不放在眼里,全斜着眼瞧他们。这一点老版陆树铭演的较为到位。

还有就是曹操,很多关键点该表现的,全是坐在那里像木头一样,最多就是邪魅一笑而已,只使用背景声音来代替曹操所想。

赵云是聂远饰演,本人觉得他更适合演马超,三国上可以称为“白面小生”的就是吕布、马超。马超更被人冠以“锦马超”的赞叹。赵云身形体魄其实和关羽、赵飞是一样的,绝对不是三国演义中塑造的白面小生形象。书中形容:“宽面圆颌,极其雄壮”。说明就是关羽、张飞剃了胡子,漂白后的版本。还有就是脸部特征,没有任何棱角、笑么滋的,一副福将的模样。当然绝不是傻大哈那种形象。这点老版三国的张山演的较为到位,但是脸部英气和杀气有点过重。

较为出彩的,何润东演的吕布;刘备、孙权都还算可以。

三国时期单刀赴会的是谁

咱只说三国演义,因为真实的历史是鲁肃单刀赴会。

刘备借荆州,借而不还,孙权责怪鲁肃,鲁肃无奈,邀请坐镇荆州的关羽来东吴赴会,意图巧夺荆州。关羽欣然而去。

关羽只带了周仓和一百名士兵乘船去了东吴,鲁肃设宴款带关羽。

席间,鲁肃问起荆州的事情,关羽说,酒桌只喝酒,不谈工作,再说,荆州是我大哥的事情,我也做不了主。

鲁肃手下的人有扣押关羽的意图,关羽呵呵一笑,拉住了鲁肃的手:醉了,醉了,我喝醉了。

关羽看了周仓一眼。

周仓心里明白,就把青龙偃月刀给了关羽,关羽一手执刀,一手拉着鲁肃往江边走。

鲁肃手下的人投鼠忌器不敢动作。

关羽到了江边,命令士兵收锚启帆,这才放开鲁肃。

关羽一行快速离开,鲁肃如痴如醉,江东士兵手足无措。

关羽单刀赴会,名震江东。

如何更好了解三国

三国时期是一段很精彩的历史,值得仔细品味和感悟。

如何更好的了解这段历史,我认为还是从《三国演义》入手为好。

理由是:

其一,演义尽管有一些虚构的成分,但整体而言,还是大致反应了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史实。

其二,演义系统性、连贯性、可阅读性都很高,读起来有趣得多,不至于生涩枯燥。

等基本熟悉了整个历史进程及大致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再去寻找一些这一时期的历史资料阅读。有条件的可以查阅一些史书,如《三国志》、《三国志注解》、《后汉书》、《晋书》、《魏略》等等。

对于史料的阅读,我的体会是:不一定看得很多,但一定要看得很细,而且要多思考,多品味。同时一定要了解著作者的历史背景,便于知晓其著作的可信度。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没有伤害就不会有感悟。

因为,同一个人物、同一个事件,比较以后,就会发现相差很大,甚至会彻底颠覆你的感受。

这种体验是很微妙的,也是最有意思的事。

不看史料,只沉浸在演义的固有思维里,走不出来,看多少遍,即便是倒背如流,也没有多少意义。甚至会形成偏执的根深蒂固的理念,让它左右你的思维,将会贻误你的人生。

说实在的,演义有许多很高明的地方,但也有不少很愚蠢的桥段。画蛇添足,弄巧成拙的事也不少。

只有把演义和史料一起阅读,才能更好地了解三国这段历史。

不仅会增加历史知识,而且对自己的人生有很大的启迪。

还要注意一点,即便是史书也不可尽信,尽信书不如无书。

阅读最好是用脑,而不仅仅是用眼睛,无论演义、野史、还是正史,都一样。

三国这段历史,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