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古诗唐白居易(谁知道白居易写的古诗的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谁知道白居易写的古诗<小池>的意思

古诗: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1.泉眼:泉水的出口。
2.惜:爱惜。
3.细流:细小的流水。
4.照水:倒映在水面。
5.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6.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7.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8.头:指上方。
意思: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白居易的作品,小池中描写夏天的诗句是哪句

《池上早夏》【唐】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巜小池》出自白居易的哪夲诗

诗人触物起兴,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大自然中的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活泼自然,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且将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白居易诗词《小池》的原文是什么

原文:《小池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昼倦前斋热,晚爱小池清。
映林余景没,近水微凉生。
坐把蒲葵扇,闲吟三两声。
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余。
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
每一临此坐,忆归青溪居。

  1.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2.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3.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4.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

  5.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的小池古诗原文

白居易诗词《小池》原文。

小池二首

唐•白居易

昼倦前斋热,晚爱小池清。

映林余景没,近水微凉生。

坐把蒲葵扇,闲吟三两声。

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余。

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

每一临此坐,忆归青溪居。

官舍内新凿小池

唐•白居易

帘下开小池,盈盈水方积。

中底铺白沙,四隅甃青石。

勿言不深广,但取幽人适。

泛滟微雨朝,泓澄明月夕。

岂无大江水,波浪连天白。

未如床席前,方丈深盈尺。

清浅可狎弄,昏烦聊漱涤。

最爱晓暝时,一片秋天碧。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贞元十六年进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缉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通俗易懂,相传其诗作要老妪听懂为止。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首开中唐文人倚声填词之风。有《白氏长庆集》。  

小池————白居易

官舍内新凿小池
白居易
帘下开小池,盈盈水方积。
帘子下新开凿小水池, 水刚积聚得满满的。
中底铺白沙,四隅甃青石。
池子里铺白沙为底,四边用青石砌成池壁。
勿言不深广,但取幽人适。
别说池子不深不大,只要幽雅的人士能得到适意即可。
泛滟微雨朝,泓澄明月夕。
早晨小雨中水波荡漾,夜间明月下池水幽深清澈。
岂无大江水,波浪连天白。
难道你嫌它没有像大江水那样, 有接天的白浪?
未如床席间,方丈深盈尺。
其实大江还不如我床边这深满一尺的几平方丈的水池更有趣味。
清浅可狎弄,昏烦聊漱涤。
平日里,清浅的池水可亲近玩乐,被繁冗的事务弄得头昏意烦时姑且靠它来清清心。
最爱晓暝时,一片秋天碧。
我最喜欢的是,早晚时分,那一片似秋天碧空般明净的池水。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