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是贬义词,但是赵括真的是一个没有军事才能的蠢才吗?先有“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后有造纸术,那为何叫“纸上谈兵”而非其他什么上谈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纸上谈兵是贬义词,但是赵括真的是一个没有军事才能的蠢才吗

纸上谈兵,只能说实战经验不够,赵括是一位将军有领兵打仗的能力,遇到强有力的对手失败,胜败乃兵家常识,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胜败的原因种类较多,赵括也有他过人之处,历史中外这类将军很多,如:项羽,拿破仑……不能说他失败了就一无所能,也得承认他们的军事才干与指辉艺术,有成必有败,有兴必有衰的定律,世上没有常胜将军?不同时代,定有各种能人出现的。

先有“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后有造纸术,那为何叫“纸上谈兵”而非其他什么上谈兵

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们不要以为光现代人会赶时尚会用一些新名词,比如:“键盘侠”之类的。难道有了电脑、手机就不用纸了吗?甚至还有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有听到过这个词。
言归正传,那么“纸上谈兵″,也是一样的道理。

虽说西汉史学家太史公司马迁在叙述战国时代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不但春秋战国时没有纸,就连西汉时代也是很少,不过确实有,这是在考古界已经证明了的事实。就像开头所说,现代人为了赶时尚可用新名词,难道作为一个堂堂的西汉大史学家,就不会用个新鲜一点词汇了吗?所以才用“纸上谈兵”,而不用“竹上谈兵”或“帛上谈兵”。





中国成语故事中“纸上谈兵”有什么典故吗能讲讲它的故事吗

“纸上谈兵”这个故事由来己久,众所周知赵括是个只会说大话,却把兵带入深沟的罪人,成为千古笑谈。孰不知,赵括失利有他的难处。

赵括,兵法理论,口头语言表达可算一流,得到赵王的认可,让他代替名将廉颇统帅三军,与秦军决一死战。谁知秦王使诈,暗中派名将白起与之对垒。但赵括并没怂,指挥将士东挡西杀。苦于战斗力有限,向友军求援,友军却作壁上观,“坐山观虎斗”。无奈,赵括身先士卒,勇猛如虎,尽力拚杀,做到了一个主帅应做的一切,却无力回天,难逃帅死兵灭之劫。

总之,无论过程如何曲折动人,但结果却盖棺定论,由其是战争——胜王败冦。赵括落下后世的“说大话达人”称号。

纸上谈兵和草木皆兵的区别是什么

诗曰:

三千年前一赵括,纸上谈兵惹大祸;

后世皆知莫空谈,实干兴邦能强国。

又曰:

兴兵小挫自慌乱,草木皆兵怎能战;

人生处处藏凶险,沉稳拼搏了无憾!

“草木皆兵”、“纸上谈兵”这两个成语虽然都带有“兵”字,但其意义确是截然不同的。先了解了这两个成语的出处、典故和喻义,就能更充分的理解他们的不同之处!

首先来看“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具记载:战国时候赵国名将赵奢有个儿子叫赵括。他年轻时就学兵法,只要谈起兵书中的兵法、布阵等等这些事来,他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赵括接替老将廉颇成为赵国大将军。后来,在赵国和秦国的长平之战中,由于他只知道照搬兵书里的战法,不知道随机应变,结果被秦军打的大败,四十万赵国降兵也被秦军坑杀了。

后人把这个事例用“纸上谈兵”来讥讽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空谈、不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就会跟赵括一样,结局悲惨。

有人说,人之所以会长了一张嘴、两只手,就是要少说空话多做实事!习主席说的“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就是在教导和鼓励我们每个人少说空话,只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的努力工作,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然后再来说说“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期(公元383年),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大军,去攻打晋国。谁料,他的先头部队在寿春一带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看看后面的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了!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接着,秦军和晋军在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中箭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最后晋军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

后人把这个战例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草木皆兵”这个成语来形容和讽刺那些胆小、多疑,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失败后的人,他们能把什么事情都想的非常可怕,做事也是畏手畏脚、疑神疑鬼,最后什么事也干不成!

因此,做人要不骄不躁,虚心听取意见;做事要满怀信心,坚定必胜的信念!遇到困难要沉着应对、临危不惧,就算是失败了只要能吸取经验教训,最后一定能够成功!

综上所述,在你了解了这两个成语的出处和典故之后,是不是就能理解他们的不同之处和教育意义了呢!

谢邀,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帮助!

为什么说纸上谈兵的始祖是孙武

“纸上谈兵”之说,是指没有经实践检验过的理论。

而孙武,自受伍子胥之邀入仕吴国后,亲身参与了吴国军队的整编、组织、训练,然后又经历了吴军伐楚之战,并参与指挥。用“亲冒矢石、触蹈锋刃”八字形容之,亦不为过吧?孙武积累了大量的军队基层组织体制训练战斗的实践经验,后来,又总结了历代战争得失,并根据自身实践,又完善了自已的兵法所得,著成了《孙子兵法》并被后人奉为兵家圣典。

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谁敢说其为纸上谈兵?理论既与实践结合,又经几千来,历代战争所验证,又怎么能叫纸上谈兵?

故而,说孙武子为纸上谈兵始祖者,实乃妄言!狂妄无知,不学无术辈也...!

纸上谈兵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谢谢!各位老师已谈了纸上谈兵这个典故的来历,大都讲的非常彻底清晰。

本人就现实对纸上谈兵的理解认识,也愿表达自己的浅见。

一个人也好,一个团队也罢,要想发展就必须要有事前的筹备和计划,纸上谈兵是前提,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落实是个大问题。

您的计划空想无论多么完美,不联系实际去验证终将一事无成,您说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那终久会成为人们的笑料。

我认为您只要做的是正能量,对人们有益,对社会向前发展有利,不要老是纸上谈兵,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慢慢得到人们和社会的认可,自己也会辛劳中逐渐获取些欢乐……。

“纸上谈兵”典故是产生于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赵括吗有何背景

“纸上谈兵”典故产生于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赵括,现指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先谈谈赵括,司马迁是这样记载的: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