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习惯(有人说,小学生主要是行为习惯培养,学习不能咬得过紧,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有人说,小学生主要是行为习惯培养,学习不能咬得过紧,你怎么看

谢谢邀请。

我的观点是:小学阶段主要在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但是,学习习惯培养是这行为习惯里的重要一环。它们是包含关系。以此推之,学习习惯培养当然是很重要的。所谓“学习不能咬得太紧“,我觉得是个伪命题。如果孩子学习习惯很好,各项课业自然就会井然有序,就不会有“学习太紧“一说。如果孩子学习习惯一团糟,孩子的学习貌似永远都是紧的。

那么,什么是行为习惯培养呢?这个内涵实在是太丰富了。按我的理解,大致包括以下这些方面:专注力、条理性、统筹安排、自立性、耐性、运动习惯、劳动习惯、作息习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分享、敢于分担、责任习惯等等等等。

你看,这些行为习惯有一大半都跟孩子学习直接相关。

对那些没培养好这些行为习惯的孩子而言,作业再少,他也要你每天念叨着写完,而且还要你守在他旁边不停敦促,3个小时都不一定搞不定;而对那些行为习惯很好的孩子,即便作业很多,他也能在1-2个小时完成。这就是行为习惯优劣导致的学习效率的差距。

我有个侄女,刚刚五年级毕业,作业其实挺多的。她每天下课回到家就写作业,根本不需要父母敦促。数学、语文、英语,独立完成,也就1个小时左右。碰到有作文作业,她花的时间也就1个半小时左右。----她的行为习惯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做前要做什么准备,做后怎么做检查,心里跟明镜似的。她也知道,做完作业才可以轻轻松松去玩的道理。她分得很清楚。玩就好好玩。作业一定要在玩之前好好写完。

最后,我想说下客观上的“学习咬得太紧“的问题。就是说不管你行为习惯好不好,作业多就是多,少就是少。据我的了解,关于课业的松紧,在孩子小学阶段,还是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线的。即:小学前半段,学习松!小学后半段,学习紧。

比方说,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特别是一、二年级,是孩子学习的轻松期,为什么说是轻松期呢?因为需要考试的也就语文、数学两门课,数学简单的加减乘除,而且语文作文也就简单的看图写话,每天的作业相对来说也很少。对老师这样的学习量的安排,我觉得是非常合理的。孩子从幼儿园升小学,有个适应的过程,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不宜作业太多,不宜给孩子过多学习压力,否则适得其反。在孩子这样一个学习量作业量还不是很大的阶段,家长们可以多花时间关注并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

到了四、五、六年级,马上就要从小学升初中了,学习自然就慢慢紧了起来。这主要表现在:每天的作业越来越多,作文越来越多,考试越来越频繁。我觉得这也是合理的。孩子已经十几岁了,学习竞争也慢慢大了起来。这个阶段的学习,真的很考验孩子的学习习惯,习惯好的,学习效率高,习惯差的,学习效率低。如果家长不加以重视,距离会慢慢拉大。这个时候不仅学校老师教学“咬得紧“,孩子学习“咬得紧“,父母的关注也需“咬得紧“啊!当然了,紧归紧,还是要进一步培养好或巩固好孩子的学习习惯,还是要在“紧张的学习中“寻求一份淡定从容---张弛有度嘛!

以上是我的观点,希望能帮到题主。

外甥成绩很好,但行为习惯很差,小学教育中,成绩真那么重要吗

情商比智商重要,行为习惯比成绩重要。

从小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比注重孩子的成绩要重要的多。千万不要因为现在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就忽略了对他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的纠正。

这样吧!我给你说说我家孩子的事。

我家孩子读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也不错,年年三好学生。但是因为工作的原因,陪他学习的时间不多,对他的要求也不是很严格,有时候他做数学题就是用计算机算。到了初中之后问题就显现出来了,虽然在初中也经常获奖,但是在计算方面容易出错成为了他学习成绩提高的一个瓶颈,而且数学方面的计算问题会影响到其他科,比如化学,物理这些都涉及到计算,所以到了初中之后就感觉学习吃力了。

其实这就是因为他以前没有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有关,对学习的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而造成的。

一个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从小就培养,等他大了再来纠正的话就晚了。

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伴随一个人的一生。现在人们常说的德不配位就是指的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不好。

如果一个人德不配位的话最终将一事无成!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