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知否》中,把皇帝叫做官家?《清平乐》张茂则与张贵妃为何在官家那里先后失宠这之间有何关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为什么《知否》中,把皇帝叫做官家

所谓官家其实是取自“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一句,代表皇帝要大公无私。一般来说在宋朝比较多应用于指代皇帝。至于为什么这么叫,有传说是宋太祖赵匡胤因为得位有点不正,为了更好的管理朝政使天下人信服就想出了这样一个方法,不称“朕”,称“官家”。皇帝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这样既没有降低身份,反而提高逼格。

但这种说法显然不太经得起推敲,因为现存宋朝很多往来诏书和奏对中,皇帝依然自称为朕的,臣子在正式书函和谈话中暂时没找到一例称皇帝为官家。比如现存比较完整的包拯与仁宗皇帝的奏对,没有出现一次官家这种称谓,反而是标准的皇帝自称朕,臣子叫对方为陛下:

朕自纂紹慶基登臨御,每夕惕以忘勞,慮視聼而有怠爰,自近嵗以來,河朔之間民物散亡,水災流注,甚可哀憐。——《仁宗皇帝開天章閣親製策問》臣某昧死再拜言,伏惟陛下有神聖文武之資,紹祖宗大業,以馭重柄三十年。——包拯奏对

在相对正式的史料里,关于称皇帝为官家的记载也很少,《宋史》里记载为五处,其中四处为后妃言语中称皇帝官家:

珪等见太后帘下。后泣,抚王曰:“儿孝顺,自官家服药,未尝去左右,书佛经以祈福,喜学书,已诵《论语》七卷,绝不好弄。”——《宋史·后妃传》是日,百官班列俟帝出,至御屏,后挽留帝入,曰:“天寒,官家且饮酒。”——《宋史·后妃传》

另外一些记载宋朝称皇帝为官家的史料基本上就是小说、诗词之类的,比如《大宋宣和遗事》或者苏东坡的《初到黄州》之类:

神宗是个聪明的官家,朝廷上大纲小纪,要从新整理一番。——《大宋宣和遗事》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初到黄州》

所以老朽个人推测,官家这个称呼并非是正式场合使用,应该是一种生活称谓。大抵上相当于现代往往书面上称媳妇为妻子,而生活里叫老婆差不多。而电视剧中的使用是否规范就不得而知,因为确实没有追剧的爱好。

老朽知道的就这么多啦,有什么想告诉我的,留言给我吧。

《清平乐》张茂则与张贵妃为何在官家那里先后失宠这之间有何关联

《清平乐》中张茂则与张贵妃都是官家生命中比较重要的人物,一个从小陪着官家长大,一个又是官家喜欢的女人,但是他们两个先后在官家那里失宠,最大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董秋和的出现,而董秋和确实张茂则安排的。

董秋和是谁?

董秋和是仁宗时期专门研究妆发的女仕官,简单说就是专门为娘娘们研究化妆品、发型的人,她为人和善,做事踏实认真,心灵手巧又善解人意。

《清平乐》中,董秋和第一次出现,便是为苗昭仪做发型,因为那天给苗昭仪化妆的时候,在眉心点了个胭脂,得到曹皇后的赞赏,便被引荐给曹皇后,为曹皇后梳洗打扮,更是得到了官家的目瞪口呆,称:

与皇后在一起数年,却从未见丹姝如此打扮,今日一看,确实好看!

而董秋和与官家第一次见面,是因为秋和为了研制新的护肤品,导致自己耳后起了红疹,官家爱护下人,便劝慰她:

今后试装,让你手下的女官做就是了,你经常试新品,常年下来,会损害肌肤的!

而秋和却说:

自己本来肌肤敏感,新产品研制出来,只要自己用着无毒无反应,娘娘们就可以大胆放心使用。

一番话下来,官家觉得董秋和果然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姑娘。

再之后,董秋和便与曹皇后走得甚是亲近,曹皇后待秋和更是无微不至,情同姐妹。这也会秋和将来成为官家的女人,做了很好的铺垫。

张美人过于显摆,让官家丢脸

《孤城闭》中,七夕将至,宫中举办宴会,宴会上很多妃嫔穿着正式,皆为逾矩,但张美人却戴了一个珍珠牡丹的发冠,穿着真红穿花凤织锦褙,而这锦褙在宋朝应该是皇后该穿的服饰,《朱子语类》载:

“褙子本婢妾之服,以其行直主母之背,故名褙子。

大概意识是说,褙子是主母该穿的衣服,即中宫之主的专有服装,却没想到张美人穿这件衣服,很多人大为吃惊。

皇后那天问张美人,你这发冠是什么名字?张美人说:

叫冠群芳

短短四个字,显示出了张美人的霸道蛮横。张美人说罢,就朝官家看去,想得到官家的称赞,却没想到,官家说:

满头白纷纷,更没些忌讳。

张美人听到这话,立马知错,说要赶紧回去换发冠衣饰。张美人日常在宫中嚣张惯了,难免树敌众多,难以得到他人心满。

董秋和成功夺得官家喜欢

董秋和在入宫之前,与心上人董白两情相悦,心有约定,却没想到秋和在皇后身边久了,竟有些同情皇后,更是感恩皇后对她的关切,于是她思来想去决定留在宫中继续服侍皇后。

秋和被官家纳入后宫之后,更是百依百顺,爱护有加,即使官家扬言要杀了她,她也敢于在官家大怒之时安慰他,足以见得秋和的善解人意。正因为秋和本人的脾气性格得到官家的宠爱,而张贵妃由于勾结朝中大臣,遭到官员的弹劾,官家冷落了她,以至于张贵妃变得神经兮兮。

有一次,张贵妃当着张茂则和董秋和的面,对官家发怒说:

你还真给皇后面子,连她的两个心腹你都欣然接纳,一个随你上朝堂,一个陪你上龙床!

此话一出,才知道张贵妃失宠,是因为秋和的出现,攥住了官家的心。

情人眼里揉不得沙子,茂则只能失宠

作为与官家从小一起长大的茂则,因为与皇后一见钟情,便誓死护曹丹姝一生平安顺遂,他在官家面前说了曹丹姝多少好话,即使再公正客观、滴水不漏,官家必然也能看出来茂则的心,况且官家也曾多次试探过茂则对皇后的看法,他难免会对皇后与茂则之间的关系起疑心。

茂则为避免皇帝做出大的举动,只好默默不言语,做好自己的事情,以至于后来皇帝驾崩后,茂则都一直陪在曹丹姝身边。这也算是一种幸福了。

总而言之,张贵妃和张茂则先后的失宠,是因为董秋和的出现,更是因为茂则心疼曹皇后,想找个人制衡张贵妃,而秋和正适合官家的喜好,成了制衡的关键点。

作者:蔡小记

《清平乐》中官家为什么不让张妼晗戴珍珠冠

《清平乐》中张妼晗有两次戴的冠都是逾制的!

  • 第一次,是副都知杨怀敏给张妼晗送新衣时,带来了一顶象牙牡丹花冠。官家一看逾制超规格,当时没有直接说,而是旁敲侧击问梁怀吉:张娘子戴这冠子好看吗?

小怀吉很聪明很会说话:张娘子原来的冠子好看,新冠太大,珍珠雕花太多。

愚蠢虚荣的张妼晗听不出弦外之音,对新冠爱不释手,当时她怀有身孕,官家惯着她就说:喜欢就去换上。

官家转头就训杨怀敏:将冠子奉上的管事是否知道冠子是送给张娘子的?是否知道张娘子的品阶?

杨怀敏吞吞吐吐地说:知道,臣交待了?

官家问他:唐书中宰相张行叹劝谏唐高家的辞句,杨副都知想必没读到,抑或是位高权重、眼高心大少年读的现在忘了?

杨怀敏:臣蠢钝,请官家赐教?

官家沉着脸说:恐女谒用事,大臣阴谋,以至于未荫。

杨怀敏吓得扑通跪地,官家说:你罚俸三月,献珍珠牡丹冠的管事赶出宫去,永不许用。

张妼晗还得意洋洋地戴着这珍珠牡丹冠招摇,还收了老亲王妃的礼,引得进宫的大臣家眷指指点点,说长论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