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提过分要求怎么办?-飞
发布时间: 2023-07-06

我们崇尚快乐教育,认为学习是人们的快乐之源,学习能让我们感受到自己前进的力量。

也让我们更加充分的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我们不应该把学习和生活断然分开。

大家有没有发现:生活就是学习,学习也是生活。

养育者和教育者,不应该只教孩子们学习知识,更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

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世界,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好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那么,作为养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在生活中带领自己的孩子学习,激发孩子成长和进步呢?

特别是当我们遇到孩子提出过分的要求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家里的玩具车已经堆积成山,儿子看中了一款新式的遥控警车,不买就满地打滚,大声哭喊。

大冬天的,女儿感冒才好,然后偏偏拽着妈妈要去买冰激凌吃,不买呀就找茬,各种闹情绪。

爸爸刚出差回来,儿子把两周前刚买的自行车扔在一边,爬到爸爸的大肚皮上撒娇说:我们的小伙伴都有平衡车了,给我也买一个吧,我最爱你啦。

妈妈精心为女儿准备了土乖乖馒头和美味的肉丸汤。女孩儿却是撅着嘴巴说:我就想吃披萨。


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形应该怎么办呢?


孟子曾经说过:养心,莫善于寡欲。

意思是说:这样类似的方法,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了。

但如今的孩子欲望,就像雨后的春笋,每天都蹭蹭地往外冒,要想知道这些欲望是怎么冒出来的,我们还得找找提出过分要求的根源在哪儿。


那我们结合自己的经验,一共给大家找出了五个根源。

第一个根源,孩子们提出过分要求,可能是因为他们的需求很多时候都没有得到满足。

就像一个十分饥饿的人,他们遇到美味的食物,是绝对不会放过的,绝对会撑破肚皮一样,也要吃个饱。


那么试想一下,你的孩子的需求有没有经常被忽视,或者经常得不到满足呢?

那如果这样的话,就会导致孩子一旦有机会就会失去控制,提出很多过分的要求。


第二个根源,就是父母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的角色,在养育子女时再现。

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比如说父母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里扮演的是一个讨好父母这样的一个角色。

那么他在踏入社会以后,她有可能会经常习惯性的去扮演这个角色。

那么他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也可能继续延续这个角色,选择讨好自己的孩子,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

久而久之呀,孩子的要求就会越来越多,逐渐地,孩子就会养成提出各种过分要求的习惯。


所以,我们可以自己检测一下,看看自己在原生家庭里面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

那么这个角色呢,有没有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消极影响。


第三个根源,就是好父母形象作怪。

这是什么意思呢?

有的父母呀,其实就是自己非常非常憋屈,他们需要强忍着做一个非常好的父母。


比如说有的父母自己小时候物质比较匮乏,所以就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太寒碜,觉得孩子在物质方面拥有更多,以后对物质就不会过度渴望。

所以就会尽量的给孩子最好的。

所以,孩子也会不断的去追求物质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

另一些父母呢,是他们不愿意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脆弱的一面,他们想给孩子展现出一个顽强的,厉害的父母的形象。

所以,他会尽可能的去满足孩子的需求。


第四个根源,是精神陪伴过少,父母想用物质来补偿。

比如说有的父母平时工作非常忙,没有时间来陪孩子。

所以他们一旦和孩子在一起,就特别愿意给孩子买这个买那个。


用物质的东西来体现他们对孩子的爱,那么也就是说,用物质的方式去填补在精神方面带给孩子的空缺。


第五个根源,是孩子缺少生活体验,无法体会到父母的感受。

因为有的孩子,他们平时是不会去做家务,也不会去帮助父母处理一些事情,生活方面的经验也比较少。

所以他们不知道,哪些要求提出来父母会觉得很困难,会觉得有压力,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判断,我觉得我需要这个,我想得到这个,然后他就会去提出一些要求。


那我们找出了孩子们提出过分要求的五个根源,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样去解决孩子提出过分要求的这个问题?


第一个方案,就是要适当的满足孩子的要求。

老师说:

关于适当满足我之前就做的非常不好,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情:我的邻居,他知道我是英文老师,于是,他每个星期二把自己七岁的女儿送到我家里学习英文。


学完了以后,出于礼貌,我通常就和儿子Allen一起送她回家。

但是Allen去了邻居家就不愿意走了,直到邻居阿姨给他一些好吃的,然后他才愿意离开。

这件事情,就让我意识到,自己在零食方面过度管控,导致Allen对零食的渴望没有得到满足。


于是,我就找机会跟他约定说:以后去别人家不可以随便要吃的,如果想吃什么东西的话,要告诉妈妈,妈妈可以给你买的。

那我也给Allen讲了我们家为什么不准备零食,零食有什么危害,然后也补充了一句:偶尔吃一下,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危害。

后来Allen他想吃糖果或者想吃蛋糕,我都给他买一点,只是提醒他,这些东西不可以吃太多,否则不利于健康。


前一段时间过中秋节,我和Allen去了一个卖鲜花的阿姨家。

那个阿姨非常的客气,给了他一袋糖果,但是Allen坚决只要两颗,不愿意接受那么多的糖果。还说我不能吃太多糖果,吃糖果对牙不好。


于是阿姨就说:没事儿,你可以分给其他的小朋友。

Allen依然推辞说到:他们吃了对他们牙也不好。

所以适度满足孩子的需求,并帮助他们分析这个需求,会减少孩子们的过分的提要求。


那通过发生在作者身上的案例,大家就可以了解到:对某些方面过度的管控,反而让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处于饥渴的状态。

那他们一旦逮到机会,就绝对不会放手。那么我们反而失去了教育他的机会。


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平静地很自然地去对待一些事情,我们要冷静地帮他去分析:你可以选择,但是你需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你自己要思考一下。

孩子们都是非常聪明的,也很睿智的,我们要相信他们会给出正确的判断。


第二个应对方案就是:我们要分析一下自己在原生家庭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我们看看这个角色,对自己的孩子是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是积极的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

分析完了以后就要去调整,让自己对孩子尽可能的去产生积极的影响,减少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


老师说: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在原生家庭里面,从父母那里学会了勤俭节约和刻苦努力。

所以,我养育孩子的时候,就要注意不要过于节约,忽视了他们的需求,要飞外适当的去满足他们的某些需求。


所以,大家也要对自己的原生家庭做一个分析,看看你自己的父母,给了你怎样的优秀的品质,又给了你哪些消极的影响。


那么我们在教育子女的时候,需要让你的这些美好的品质发扬光大,让那些缺点淡化,甚至消失。


我分析了一下,我的原生家庭在我教育孩子方面,给我的一些积极的影响就是:我的父母勤奋,刻苦,努力,而且非常地勤劳。

所以,我在平时的生活中会有意识地让我的儿子Allen多参加劳动,刻苦努力,认识到每一份的劳动都是不容易的,然后告诉他不可以只是索取,不付出。


他还和我一起合作,共同做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道菜——番茄土豆块。


让孩子们参加劳动,既能使他能感受到父母的辛勤劳苦,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

所以,他那天非常非常地开心。

第三个方案是:对于想要用物质武装自己的孩子的父母,我想对大家说:物质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孩子们更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


有的家长可能读过美国作家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这本书。

在这本书里面,比尔波特寻访了许多中国的隐士。

这些隐士,他们住在大山里面,物质非常的匮乏。

有时候很长时间都不能洗一次澡,而且他们吃的菜,很多都是自己种的,在这样的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依然非常非常地快乐。

这个例子说明,我们并不是需要太多的物质。


我们应该引导孩子过上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因为这些精神生活,才是孩子们的乐趣之源,这些精神生活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成长和更多的进步。


那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