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第二第三是什么呢?说到洁癖,历史上有哪些记述的奇人趣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第二第三是什么呢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想必朋友们都听说过这句话,甚至有的朋友还能想起父母总是搬出这句话,强迫自己生儿育女时的情景。那么第二和第三不孝都是什么呢?

朋友们,其实“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的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错了,这句话中的“无后”根本就不是没有后代的意思。下面就详细跟大家解释一下: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是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是孟子评价舜帝结婚时候的一个典故:在舜帝小的时候,他的父亲瞽叟就不喜欢他,尤其是在他的后母过门后,更加是百般刁难于他,甚至想要逼死他。

当舜帝娶媳妇儿的时候,他的父亲还怕舜帝花他的钱财和分他的家产,所以他的父亲根本不可能来为他张罗婚礼,于是舜帝与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结婚时就没有告诉父母。

现在我把孟子说的这段话分解开跟大家解释一下:

第一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说不孝的表现有很多种,但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要;

第二句“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是说当舜娶妻的时候没有请示和禀告父母,是没有尽到后辈应尽的本分;

第三句“君子以为犹告也。”意思是:但君子认为,这等于向父母请示过一样。

综上所述,此“后”非彼“后”,所以“无后为大”是指没有后德,不能被后人尊重和效仿。可能是后人望词生意,误解成“没有后代才是最大的不孝”。这回大家都能看明白了吧!

接下来跟大家再分享一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第二、第三不孝都是什么呢?

《孟子·离娄上》中:“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由此可见,第二种不孝是对父母的无条件服从,一味的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第三不孝就是家境贫穷,自己却依旧不努力上进,不去工作赚钱来赡养父母。

这回朋友们都知道了吧?欢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说到洁癖,历史上有哪些记述的奇人趣事

爱干净是个好习惯,太过分的,真的是病,轻则耗费钱财,重则失去朋友,还有不分场合的犯洁癖,结果要了命的。

有洁癖的“樟脑丸”

先说个亲自经历的旧事,1980年代我住的大杂院里住着一户人家,祖上在大清朝时是管水牌的,好像就是管理城里做生意人用水的。这家的老太太出身大户人家,有洁癖,当时年纪有六七十岁了,白白净净的脸上多会都飘着雪花膏的香味,而且爱穿白衬衣,因为姓张,小孩子背后叫她“樟脑丸”。她家里地上铺的大青砖被老太太擦得包了浆,砖缝间半寸多深被扫得没有填土,砖就像一块一块立在地上一样;蔬菜、水果全部用紫色的“屁屁粉”水泡后才吃,上中学后才知道那叫高锰酸钾,俗称PP粉;他们家的孙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洗脸,不认真洗就会挨骂,夏天门口摆着大木头水盆子,洗了澡才能进门,现在家家有浴室很普通,但在1980年代那是相当“辣眼”;他们家的小孙子们也不喜欢这样,全部被洗怕了,放学后都不愿意回家,总是在邻居家做作业,天黑透了才溜回家;邻居都不会去她家,因为进了门脚不知道往哪放,屁股也不知道该往哪坐,她们家就像院子里的孤岛,和有洁癖的人住在一起确实尴尬了。其实古代有洁癖的人也很多,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一次厕所换一件衣服

西晋时有个文人叫石崇,他爱干净成癖,去浊臭的厕所成了头疼事,于是他准备了各种的香熏、香水、香膏,每次上完厕所不但要洗手、洗脸,而且必须将出恭时穿的衣服脱下扔掉,不再穿了。因此他上一次厕所场面宏大,需要十多个婢女侍候。客人到他家也是这样的待遇,上个厕所婢女除了伺候洗漱外,还帮客人换好全套的衣服才能出去,这种“礼遇”让很多客人既不好意思,也接受不了,去了他家硬憋着。有个刘寔去石崇家拜访,想上方便一下,走进厕所一看,里支着绛色蚊帐,铺着绸面垫子,锦丝褥子,还有两个打扮艳丽的婢女捧着全套衣服准备给他更换,吓得倒退出来,一脸惊恐地对石崇说:“我错进了你的卧室了。“石崇说:“那就是厕所!“刘寔说:“这个我受不了啊!“说完捂着肚子跑出石府,找块野地解决问题。

“一泡尿”害死洁癖君王

春秋的时候有个小诸侯国叫邾国,国君曹穿特别爱干净,在宫中只要看到哪有一星灰尘,对侍者轻则责骂,重则毒打。当年纸张还没有发明,上茅房时是用木头做的小棍棍拨拉干净菊花,由于物质馈乏,就是这种拨拉屎蛋的“厕筹”也是清洁一下重复使用。曹穿当然恶心这个了,利用君王的特权,他让人在厕筹的一头裹上棉花,蘸上干净的水擦菊花,当然是一次性使用的。

有一天曹穿和大臣夷射姑喝小酒,夷射姑喝多了,就出去小便,一个被砍掉脚的看门人拦住他,要口酒喝,夷射姑大骂:“一个受过刑的人敢要酒喝,滚一边去!”看门人怀恨在心,他知道君王“性急而好洁”,专门在曹穿门前的柱子下面上倒了一碗水。曹穿看到柱子上的水很像尿上去的,大怒:“这是谁干的。”看门人说:“我看到夷射姑在这站了一会。”有洁癖的曹穿暴跳如雷,马上派人杀了酒还没醒的夷射姑。曹穿心里还是感到特别恶心,余怒未消,怒气冲冲往屋子走,一不小心绊倒了,正好坐在火盆里,大腿成了烤肘子,没多久伤口溃烂死了。因为太爱干净,一泡假尿竟然害死了两个人!

狱卒用粪桶当刑罚

说到洁癖,绕不开的一个人就是元末明初的倪瓒,因为他是不但生活上有洁癖,精神上也有洁癖,历史找不出第二个了。

因他太爱干净,朋友在他家住一宿他难受半个月。但有一次,他被一个姓赵的歌姬迷住了,思前想后,终于忍不住带回家留宿。可是等要上了床了,他的洁癖又犯了,担心歌姬不干净,于是让她好好洗个澡,洗毕上床,他用手从头摸到脚,用鼻子从上闻到下,始终觉得哪里还是不干净,要她再洗,洗了再摸,再洗,再闻……折腾了一晚上,终究也没办成好事。

倪瓒不但生活上有洁癖,精神上也有,元朝末年张士诚造反自称“吴王“,他的弟弟张士信想让倪瓒画几幅画,就送来很多画画用的绢布和金钱。倪瓒大怒曰:“我不做草头王的画师!“撕烂了绢布退了钱。一天张士信在在太湖上划船游玩,闻到一股很浓的香气,抬头一看,是从一艘整洁精致的船上发出来的,他便问:“这船是不是倪瓒的。”得到肯定答复后,他命人将倪瓒抓了起来,痛打了一顿,倪瓒挨打时竟然咬住牙关连哼都不哼一声。后来朋友部他为什么这样,他回答:“一出声便俗“。倪瓒还做了一首诗:

“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令名。“

到了明朝的时候他被打入大牢,到吃饭的时候,狱卒给他送饭,他又犯病了,告诉狱卒送饭时要把碗举到眉毛以上,狱卒问他为什么,他说:“怕你的唾沫喷到饭里。“狱卒大怒,在大牢里了你还装啊,我得改改你这臭毛病,于是用铁链把他锁到马桶旁边,吃饭睡觉都挨着臭哄哄的马桶,不知道有洁癖的老头是怎么熬出来的。

爱干净是个好习惯,如果过分了,就真是病。

宿迁裕德家园多少钱一平米

裕德嘉园二期基本无房可售!据说都被开发商抵工程款给材料商和包工头了。后者会以不到6000元/平米,低于市场正常价格便宜出售。没有房产证的房子相信是没有人愿意买的。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