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是讲文化的为什么初中学历的郭德纲、岳云鹏却说的那么好?公式相声到底是什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相声是讲文化的为什么初中学历的郭德纲、岳云鹏却说的那么好

相声是语言艺术,当然需要一定的文化做基础。创作相声更需要有文化功底,一个优秀的相声演员,更应该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说学逗唱都需要一定的文化素质。这里说的文化素质不是单指文化程度学历的高低。而是指说话艺术、表演才能、演唱技巧、知识水平的综合素质。我国许多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他们的学历虽然并不高,但他们通过自修自学学到了在学校无法学到的许多专业知识,可以说,他们在相声领域里的文化素养,他们的专业文化程度,已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学历水平。因此他们在表演相声时才那么游刃有余,才那么深受群众的喜欢!

至于郭德纲和岳云鹏他们也应该是这样的,虽然他们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他们的专业文化水平已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了,再加上他们本身具有表演相声的天赋,所以相声才说得那么好,群众才那么喜欢他们。我想,这也是他们在这个领域里,不断自修,自学,不断努力的结果吧!

公式相声到底是什么

我相信,以郭德纲的影响力和当下媒体抓热度的传播能力,“公式相声”这个词已经不能称得上新词了。

这个词如果字面解释一下很简单,但它背后所代表的社会心理却一点都不简单。

那就从头讲一讲这件事,来剖析一下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现象。

事件缘起

因为是热点事件,很多媒体都报道了,这一部分我们就长话短说。

郭德纲、张国立作为导师,举办了一次名为“相声有新人”的比赛,旨在挖掘年轻一辈的相声演员加以培养。这个节目来了一对夫妻,是上海交大的博士。

这两个人之前见到过,在交大社团活动、毕业晚会上都曾经登台演出,在学校里面现场的氛围其实还不错。但是这一次在现场因为相声理念的冲突,“怒怼”了郭德纲。

这俩人是工科博士,然后运用自然科学的理念来创作相声,提出了“公式相声”这一个新词汇,他们认为相声的创作可以用理科式的方法计算出来,并且还写了三本书,送给郭德纲。

可能是年少轻狂,这俩人在台下就经常怼其他选手,在台上对前辈郭德纲也没有什么起码的尊重。当然了,以老郭的嘴,自然不会输的。

这就是“公式相声”的由来,这俩人也被大众广泛议论,但客观来讲,主要还是负面评价较多。

“公式相声”背后到底是基于什么来创作

要说这种创作方式一点道理都没有,这显得偏颇,但它所依托的创作理念绝对不是李宏烨夫妇两个人认为的公式。

我们来看李宏烨自己说的相声创作过程。

笑果预期公式是这样的:

这个很复杂,一般人看不懂,但没关系,总结起来就是:

李宏烨将相声的笑点进行分类,并且计算出观众因为演员形象而发笑的持续时间大概在0.5秒到0.9秒之间,因为演员语言艺术而发笑的持续时间大概在1秒到2秒之间。然后通过上面这个基本看不懂的公式,来计算自己写作的段子能让观众笑多久。

先别说合不合理,我相信他对于这两个时间的比对不会是凭空想象的,应该是做了一些观察得出来的估值。并且还同时考虑了演员演出时候的效果以及观众的理解水平。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来,李宏烨用以得出自己的结论,其实是靠着观察观众而来的,也就是大量的样本数据。

而他所认为的能让一个段子达到最完美的方式,其实就是根据现场各种条件,比如演员的状态、观众的兴趣点以及段子自身的浅深等因素,进行系统匹配。满足了什么样的条件就用什么样的相声。

这是什么?这就是一般情况下的大数据分析。

再举个更直观点的例子:

下象棋的时候,很少有人能下过象棋软件,为什么呢?因为电脑当中储存了大量的棋谱,你每走一步,电脑会分析各种计算,推测你下一步甚至几步的走棋路数,最后选出一个最适合的对策。

公式相声模拟的就是这一个过程。只不过是将人脑来替代电脑。

所以说,以当今科技水平,连人脑研究都不算透彻,怎么能应用这个公式呢?现在还没见到有人能将人脑的运行速度提高到和电脑一个水平,所以这个公式基本上是不可能完全被实践的。

“公式相声”闹剧之后所反映的社会心理

很多人对科学有一个误区,认为只有物理、化学、数学等等学科才能是科学,其实这些学科真正大幅度改变人类生活的时间才三百多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就像我们十年之前根本无法想象,手机可以这么智能一样。

真正的科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方面组成的,自然科学再厉害,没有人文科学的教化,也无法发展。说得极端一点,你连字都不认识,怎么去学习自然科学?

相声艺术是属于语言、表演一类的人文艺术,想要用一个理科公式来计算出来,这是有多荒谬呢?

“公式相声”最大的问题就是这种认为“自然科学无所不能”的想法在作祟。之前因为我们科学技术比较落后,为了培养自然科学里的顶尖人才,所以喊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但现在如果去试试看,如果只专注“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在这个社会上不说举步难行,那也是步履维艰。

支持自然科学的行为是值得提倡的,但不应该以贬低人文科学来达成目的。自然科学带给我们的是物质上的变革,人文科学带来的是精神上的升华。我们所应用的语言文字、所在的社会形态等等无形中的事物,都是人文科学带来的。

你不能一边享受这人文科学带给你的安定,一边谩骂人文科学是无用的东西。

这种“理工科”式的膨胀心理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如果缺少了道德的约束,灾难随时都会降临。利剑如果不能握在正义之手,那么随时都可能成为一把凶器。

所以,看似一场闹剧的“公式相声”,其实背后所透露的是自然科学爱好者中较为极端的思想,这是应该予以重视的。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请问郭德纲与于谦合作的有主题的经典相声有哪些

郭德纲和于谦老师合作的经典作品有很多。

《卖吊票》

凭着一张小口把一张张戏票,说的千金难求。

《黄鹤楼》

名为唱戏,实则卖包子,经典语录:此处不留爷,

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老子上铁路。

《我要幸福》

一个游手好闲的人追求幸福生活的经历。经典语录有困难要帮,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帮。
郭德纲和于谦老师还有很多经典的相声,《我要上春晚》,《托妻献子》等日常生活中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快乐。

相声的起源是什么,为什么叫“相声”

不管前人怎么解释。

说一说我肤浅的,字面理解:

所谓相声,谓“有相之声”为善。

以声为主,以相为辅。

所以不能叫“声相”——

“有声之相”,我觉得是小品,用更多的肢体语言撑起整个节目。

有人解释为“有相有声”,我认为也不对,没有了主次之分,相声还是以说为主。

“有相有声”——有点像双簧。

“有相无声”——那是哑剧。

“无相有声”——新闻联播。

“无相无声”——停电。

所以,只能叫“相声”。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