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什么?历史上有名的和亲公主最惨的是哪几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安史之乱是什么


安史之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标志着唐王朝开始走向下坡路。

安史之乱是天宝14年,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揭开了地方割据势力长期与唐朝中央政府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的序幕。安禄山因为残酷的镇压奚,契丹人,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天宝元年742年,被提拔为平卢节度使,不久又兼范阳,河东节度使,安禄山野心极大,他多次,到京师长安,在宫廷和官场活动中,对唐政府的腐败,虚弱情况了解的很清楚,蓄下了起兵灭唐的意志。

安禄山为了发动叛乱做了充分的准备。养精蓄锐筹集人马,军械,米粮,绢帛,积聚了大量物资。经过长达十余年的秘密准备后,安禄山认为已经具备了灭唐的力量。于天宝14年755年,以奉密旨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悍然起兵反叛。“安史之乱”由此开始!

腐朽的唐王朝军事上毫无准备,仓促应战,一触即溃。叛军攻陷洛阳,次年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建立起自己的政权。

安禄山虽然取得了军事上的成功,但是由于叛军到处烧杀抢掠,激起了人民的反抗。给安禄山的后方造成了极大威慑,安禄山派史思明引兵回击,许多郡县重新沦陷。不过不久李光弼,郭子仪率领军队在河北大破史思明,断绝了安史叛军返回范阳老巢的道路,使叛军陷入一片混乱。如此有利的局面,却被唐朝的昏庸腐败葬送殆尽,叛军西陷潼关,整个战局的形势急转直下。

潼关失陷,玄宗仓皇出逃四川。杀奸臣杨国忠,并逼迫玄宗勒死杨贵妃。玄宗最后在七月逃至成都。太子李亨则在宦官李辅国等人的簇拥下北逃至灵武。于展乱中登基皇位,此时,京师长安陷入叛军之手。

在胜利面前,安禄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化。禄山恣行暴虐,众叛亲离。不久,安禄集团分裂开始。

唐朝政府收复长安之后在河南境内,与叛军展开反复争夺,互有胜负。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在范阳称大燕皇帝。761年,史思明大败李光弼,并趁胜向长安进犯,在途中被他的儿子史朝义杀死,叛军内部更加分裂,从此再无力向唐军发动大规模进攻。

762年,唐朝宫廷发生政变,宦官李辅国率禁军杀死张皇后,肃宗受精而死。宦官李辅国拥立太子李豫即帝位,为唐太宗!唐太宗,调集各路兵马,率军相继收复了洛阳,河阳,郑州,汴州等地,唐军视河南地区为“贼境”,大肆抢掠,三个月,杀人万计,大火延续几十天不灭。唐军的暴行,进一步加剧了河南地区的灾难。

丢城失地的史朝义逃往河北,河北的叛军见他大势已去。多不听其指挥,纷纷向唐军投降。广德元年763年初,史朝义在唐军的追击下走投无路,穷途自杀。历史七年有余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

安史集团叛乱是不得人心的,广大人民的坚决反抗是促使安史集团失败的重要原因。

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北方黄河流域所受破坏,最为严重。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唐朝的边防军队多征调至内地,造成了边防空虚,是让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趁机对唐进攻西域等地。相继被吐鲁番占领南方。在民族斗争中,唐朝不得不由进攻转为防守。安史之乱还打破了唐朝的统一局面。藩镇割据势力在乱后越来越强大,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力量。

总而言之,安史之乱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乱后,统一,繁荣,强盛,的统治局面成为过去,唐王朝开始走向下坡路!

历史上有名的和亲公主最惨的是哪几位

和亲,即指历史上历任出嫁他国的公主或皇亲贵女。早在古代就有和亲现象。中国和亲史到了清代达到顶峰,究竟有多少和亲公主,真的很难做出精确统计。 古代社会为了王朝的外交和稳定,大多数皇帝都会派公主和亲。和亲只是一种联盟手段,被选中的女子多是身份尊贵,娇生惯养一朝公主。这些公主,到了异国他乡,一切都是陌生的,生活上相当的不方便,而且历史上很多公主都是远嫁少数民族和亲。塞外的文明程度低,环境更加艰苦,天气又极端恶劣,吃的、用的都比较粗糙,公主们是宫中娇养大的,又怎能吃下这份苦?在域外的生活不会开心,时间长久都会变得心情郁结。而且塞外的民族有一个很奇怪的习俗,就是新登基的君王需要迎娶上任君主留下来的妃嫔。中原的女子思想都是比较传统封建的,十分看重贞洁,这一点没有几个是能接受的。当初昭君出塞的时候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她嫁过去还不到两年,老君王就去世了。按照习俗她要嫁给新的君主,但是昭君不愿意,但迫于无奈还是嫁了,也正因为这样,她心情郁结,年仅33岁就离开了人世。

有时还不仅仅是生活的不便,习俗的不同。若是两国相处得融洽,和亲公主们在异国还能生活下去,若两国一旦交战,那些和亲公主就变成了人质,时刻都会有生命危险。唐朝的宜芳公主就是这样最悲催的和亲公主之一。在唐朝大将张守珪、李祎击败契丹、奚后,契丹、奚臣服于唐朝,期间也曾有过比较和谐的和亲往来。 但是却被安禄山破坏了。镇守边关的安禄山急功近利,着急立功,不顾大局,杀掠契丹、奚,导致本来已经臣服于唐朝的契丹、奚造反。李延宠在与宜芳公主完婚后,将其当场斩杀,用来祭旗,表明与唐朝对抗的决心。可怜的宜芳公主三月才刚被封为公主远离家人,九月就惨死在他乡。可想而知这些和亲公主的生活状态是多么的不幸和凄惨。

你第一次踢足球是为什么

你的话题勾起了我的回忆!第一次踢足球好像是在刚上高中的体育课,清楚的记得体育老师带了2个球,足球和篮球。当时我就感觉看着黑白相间的足球非常喜欢,加之在这之前没有踢过足球。

历史学家指出,安史之乱是必然出现的结果,为何

因为安史之乱表面上是边将造反,深层次原因则是唐玄宗把之前一千多年的军事制度彻底改变所引发的后遗症。

很多人不知道,在唐玄宗废除府兵制改募兵制之前,秦汉魏晋南北朝以及唐初都实行的征兵制。

换言之,唐玄宗改革军事制度之前,几乎是没有常备军与职业军人的。

说一个令大家大吃一惊的事实,在汉武帝之前,汉朝唯一的常备军是南军与北军,加起来不足五千人。

实行征兵制有什么好处呢?就是不怕“兵随将有”,不用担心边军将领造反。

因为征兵制之下,边将手里的军队是“流动”的,举一个例子,守雁门关需要一万士兵,但是在征兵制之下,这一万士兵分别是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四个地区的义务兵,每一个省的义务兵在雁门关服役三个月。

边将根本熟悉不了军队,就又换另一批人了。

那么,为什么唐玄宗要改征兵制为募兵制?

原因是因为唐朝开疆拓土,边疆越来越远,而边境冲突越来越频繁,这样就造成两个后果:

1、 义务兵到达某边防要塞的时间大大延长,而戍边的义务兵戍边的时间大大延长,这都会造成军队战斗力下降;

2、 由于边境冲突加剧,所以需要边军更职业,更长时间待在边境。

所以,唐玄宗改义务兵制为募兵制,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募兵制虽然可以增强军队战斗力以及“待机”时间,但是同时也为边将拉拢麾下将士创造了机会。

毕竟,募兵制下,边将与士兵一块待的时间从几个月变成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年十几年下来,足够有野心的边军大将把军队经营的和铁桶一样了。

我们可以看看唐朝以后的朝代是怎么预防募兵制度下将领造反的?

宋朝采取的办法是频繁调动将领,既然军队我调不动,那将领我总可以调动吧;其次就是不给地方州郡留多余物资,举一个极端例子:给青岛运送物资,原本从济南运输比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