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是后将军,袁绍是渤海太守,为何盟主不是袁术而是袁绍
发布时间: 2023-07-11

东汉初平元年(190年),在董卓进京祸乱朝纲之后,各地群雄纷纷而起,打起讨伐董卓的旗号,一共有十八路诸侯(三国演义中是十八路,正史中是十一路,这个不是重点),经过群雄商议推荐袁绍为讨董联盟的盟主。袁绍出任盟主,有一个人应该是不开心的,这个人就是袁绍的弟弟袁术,为什么说袁术会不开心?因为当时数他地位最高:袁术当时是后将军兼南阳太守,袁绍是冀州牧韩馥治下的渤海郡太守。

展开全文

汉代官秩以万石(月三百五十斛)为最高,比如三公,大将军,骠骑将军等;其次是秩中二千石(月百八十斛),比如九卿,车骑将军,卫将军,一州之牧,前后左右四方将军;再下来就是秩真二千石(月百五十斛)和秩二千石(月百二十斛)比如一郡太守就是秩二千石。从中可以看出袁术的后将军地位显然高过袁绍的渤海太守,可是既然如此,为何各方推举的盟主是袁绍而不是地位更高的袁术呢?其实是有原因的,我们分析下。

第一,袁绍是哥哥。袁绍和袁术都是袁逢的儿子,虽说袁绍是庶长子,袁术是嫡子,在袁逢这一支地位不如袁术,但是袁绍在过继给了袁逢的二哥也就是袁绍的二伯父袁成之后也是嫡子了,两人的地位是完全平等了。在整个袁氏家族内部来说,袁绍是当然不让的哥哥,有袁绍在,没有道理会让袁术这个弟弟来出任盟主。

第二,东汉末年,十常侍为害一时,朝野上下对于宦官非常痛恨,在诛杀十常侍的过程中,虽然袁绍和袁术两人都立有功劳,但是袁术明显不如袁绍那么抢眼,这给袁绍带来了巨大的声望。而且更有一点对袁绍有利的是,董卓以铁腕控制朝纲之时,袁术是选择逃离到袁氏老巢汝南附近的南阳,袁绍则是先以强硬姿态对待董卓之后,然后才逃离洛阳,而且他去的地方不是汝南,而是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冀州渤海。这样一对比,显然做哥哥的袁绍比做弟弟的袁术有担当和有魄力多了。

第三,董卓进京之前,袁绍的地位并不在袁术之下,汉灵帝设立西园八校尉时,除了上军校尉蹇硕之外,就是袁绍的中军校尉最大了。当时的袁绍在朝廷上是数得上的实力派人物。

第四,十八路诸侯中绝大部分都是地处北方,相当多的诸侯都对袁绍有好感,袁术真正算得上的盟友只有孙坚一人,势单力薄,在众人推举之下肯定敌不过袁绍。

以袁术一贯看不起他这位哥哥的脾性来看,袁术当时估计也是很想当这个盟主的,可是形势却是比人强,无论是声望,能力还是在众人心目中的印象,袁术都比不过袁绍,所以盟主之位当仁不让的归属于了袁绍而不是袁术。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