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谁来解释下这句话的意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谁来解释下这句话的意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齐桓晋文之事》,本句不完整,完整的原文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第一个“老”与第一个“幼”是意动用法,“以……为老”,可解释为“孝敬”;“以……为幼”,可解释为“爱护”。

整句话的意思是:(国君)孝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孝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如此,治理天下就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

战国时期的孟子(孟轲)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在孔子“礼仁”的基础上发展为“仁政”的学说。他最著名的论断是“民贵君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得到人民的拥护就能做天子,得到天子的欢心就能做诸侯,得到诸侯的欢心就能做大夫。

怎么施行仁政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体现。

孟子认为,为国君者,应发扬心中孝敬父母、爱护孩子的善念,推己及人,恩及百姓。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这样就会赢得天下人民的心,实现王道理想了。

这种理想化的思想看上去很美,在战国时期能行得通吗?回答是否定的。

因为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相互攻伐,根本容不得放弃武力搞“仁政”。孟子与孔子的命运一样,思想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与当时的社会需要脱节,不合时宜。

今天看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的思想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对于家庭来说,孝敬老人,爱护子女,这个家是温馨、和睦的港湾。对于国家来说,办好养老事业,老有所养;办好幼托、教育事业,幼有所教;使青壮年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去,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性与创新动能,为早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未必“天下可运于掌。”但至少国家一半的事情就解决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什么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这句话见《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尊重我自己的老人,然后推而及之去尊重别人的老人;爱护我自己的孩子,然后推而及之去爱护别人的孩子。(君王具备有这样的仁德),那么治理好天下就很容易了,天下就会象掌中之物,把控运转自如了。

这段话是孟子向梁惠王宣扬儒家的仁政思想。仁德的最基本的内涵就是爱人,所谓“仁者爱人”。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思想,主张无等级、无差别的爱,也就是主张平等地爱世上的每一个人,即不分亲疏远近,不分不同国籍的博爱。

儒家的爱与墨家的爱不同。儒家的爱有等级有差别,分亲疏远近、别尊卑嫡庶,即先亲后疏,先近后远,先嫡后庶,先尊后卑,先内后外,故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比如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一起落水,同等条件下一定是要先救自己的孩子再去救别人的孩子,这才符合人之常情。再如自己的老人和别的老人一起上公交车,而车上只有一个座,同等条件下那一定是先给自己的老人让座,而不是把座让给别的老人,否则就是胳膊肘往外拐,吃里扒外。至于你的老人再让座给别的老人,那是俩个老人之间的事,你不能越俎代疱。

治理天下也是这样,君王首先要讲仁德,实施仁政。讲仁德、施仁政不是要求君王舍己为人,不要求君王尊重百姓的父母甚于尊重自己的父母,爱护百姓的孩子甚至爱护自己的孩子,因为那谁也做不到,也不正常,有违天理伦常。讲仁德、施仁政,就是要求君王在尊重自己父母长辈的同时,推而广之地也能有尊重别人父母长辈的仁德,在爱护自己孩子的同时,推而广之地也能有爱护别人孩子的仁德。君王只要有爱百姓的仁德,能够站在百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尽可能地让百姓安居乐业,而不是把百姓放在对立的一面去排斥、敌对,甚至迫害就足够了。周厉王毫无仁德,禁绝山泽而专利好货,又防民之口,致使百姓生活无赖而只能道路以目,最终不就逼出了“国人暴动”吗?所以说君王心怀仁德就是心怀天下,施仁政则百姓安,百姓安则天下安,故曰“天下可运于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何准确翻译

解释: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梁惠王上》出自《孟子·梁惠王》。梁惠王尽管给了百姓一点小恩小惠,但他发动战争,欺压黎民,在压榨人民这点上,跟别国的暴君没有本质的差别。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事情要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五十步笑百步”这句成语就是从这则寓言中提炼出来的。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梁惠王上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位的人和下位的人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不夺得国君的地位不会满足。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说利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美好的愿望,这样的愿望要如何实现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之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孟子提出在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所有人的孩子的一种理想社会。然而这种理想一直都是在人们的梦想中。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土地始终掌握在土豪地主阶级手中,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多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雇工。生存都没有保障何谈实现这种理想的愿望。实现这种梦想的社会基础是土地的公有制,耕者有其田。这种理想在我们国家实行土地改革后才逐步实现。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退休后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现在的社会也是中国几千年来最理想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