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而不改下一句是什么(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两句话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两句话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这两句句话是说,看到别人的优点,看看自己是不是不如人家,要努力向别人学习他们的优点;自己犯了错误或存在不足,就要积极主动地改进。如果明明知道有不足,还固执己见不去改正,那就是真正的错了。
这就启示我们:
做人做事要始终谦虚谨慎,不断自我反省,看到别人的长处就要虚心请教、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犯了过错就要勇于承认,积极面对,主动改正,在错误中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切不可讳疾忌医,不懂装懂,自欺欺人,最终受损的还是自己。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故而不吝,从善如流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意思是:见到好的要学习改进,有了错误要及时改正。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故而不吝,从善如流”意思是:改正错误毫不吝惜,听从善言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迅速自然。

扩展资料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中国哲学智慧的源头《周易》。《易》中有一卦为益卦,益卦,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这是相对吉利的一卦,而习近平多次引用过的一句古语“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也是出自益卦。

人生正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英雄的长成、君子的养成、家国的建设,都是在必然的错误中修正错误、在艰难的进取中始终进取的过程。新的时代,新的生活,让我们把过错封留在过去、让善美成长在未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以新的形象迎接新的挑战。

百度百科-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百度百科-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下一句是什么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原文: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是过错的意思,是字在这里做代词,是“此,这”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是: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译文: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感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这是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

过而不改下一句是什么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拼 音: guò ér bù gǎi,shì wèi guò yǐ
指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