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到底多可怕,为何突然就爆发了战争?古代牢房一般叫大牢,为什么没有称为小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秦末到底多可怕,为何突然就爆发了战争

秦末时期,其实最为鲜明的一个特点便是土地荒芜。

对于一个以农耕经济为主的王朝而言,这是极大的危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史,天下财赋皆出其耕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秦王朝,看似成为了万世一帝,其实这个新兴王朝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实很多。

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的战乱,让各地经济濒临崩溃,秦国一统华夏之后,各地更是急需恢复农业生产,重新发展农耕经济。

但是,秦王朝新立之初,势必要进行基础设施的建造,这其中也包括规模宏大的阿房宫和秦始皇陵。

秦国人口不到两千多万,可用于兵役、劳役的民众却将近一百五十多万,这也意味着天下超过十分之一的人口用于王朝建设,相对而言耕种土地的民众也就急剧减少。

长时间的兵役、劳役需要源源不断的向边境、咸阳输送底层民众,帝国财政的所有压力全部集中到了耕种土地的农民身上。

时间一长,农户越来越少,秦王朝能够征收的税赋也越来越少,为了维持中央王朝的财政,只能选择加大对于民众的剥削。

这也是秦末农民起义最为根本的引爆点。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

秦末战争主要可分为三个最为主要的阶段:

  • 陈胜、吴广起义

  • 定陶战役

  • 钜鹿战役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因为要押送戍卒误了期限,两人遂在蕲县大泽乡发动起义,掀开了大泽乡起义的序幕,也让秦末战争第一次大规模爆发。

陈胜、吴广起义之初,主要以蕲县东西两翼为主推进战线,攻占秦国小型军事据点。

起义之初的节节胜利,让陈胜大为激动,他下令六路分推战线,试图在秦朝境内掀起全面战争。

其实,战争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陈胜失败了。

陈胜分兵的结果不仅仅削弱了自己的势力,还让那些曾经被秦国镇压的六国势力重新崛起,成为了反秦势力的一部分。

六国复起,他们很快就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没有人愿意主动和秦国主力抗衡。

唯有陈胜部将周文拼死冲杀,集结了十万民夫,逼近咸阳外围据点戏城。

只是遗憾的是,章邯大军出关之后,很快就击溃这十万民夫,周文自杀,吴广在荥阳外围被起义军杀死。

章邯一路击溃荥阳外围的反秦势力,直扑陈郡,陈胜在逃亡路上被驾车车夫所杀。

如果说,陈胜、吴广主导的起义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那便是六国势力开始纷纷揭竿而起,狄邑田儋、沛县刘邦、会稽郡项梁、项羽三股势力成为秦末战争初期新的反秦力量。

秦末定陶战役

公元前208年,三月。

项梁、项羽带领八千江东子弟北渡长江,开始了新的征战。

项梁势力发展最为迅速,渡江之后响应者众多,大军很快发展到七万之众,成为当时最为庞大的反秦力量。

章邯攻灭陈胜之后,迅速北上,逼近临济。齐王田儋亲自引兵驰援,章邯趁夜突袭,田儋大军未经休整,被一举击溃。

田儋弟弟田荣整顿残兵败退至东阿,恰逢此时项梁引兵北上救援,在东阿击退章邯所统领的秦军,项羽、刘邦俩人趁势追击,章邯逃进濮阳紧闭城门,拒不迎战。

项羽、刘邦遂绕开濮阳,在濮阳外围攻城略地,将战线推进到雍丘,打破秦军,收获颇丰。

项梁眼看时机成熟,遂从东阿拔营南下,猛扑定陶,将大军分散屯驻于定陶城城外。

只是,此时的项梁忽视了章邯,他料定章邯战败,必不敢出城迎战,遂放松了警惕,章邯在深夜中奔袭七十里之地抵达定陶城下,一战而胜,楚军主帅项梁战死。

项羽、刘邦急忙南撤回到彭城,拱卫大本营。

秦末钜鹿战役

公元前208年,九月。

章邯重创楚军主力,楚军主帅项梁战死之后,北上进攻赵地,进攻赵国,一举攻破赵国国都邯郸,迁民河内,将赵国主力围困在钜鹿。

钜鹿战役打响。

这场战役成为项羽一生中第一次成名战役。

十一月,秦军围攻钜鹿愈加紧迫,楚怀王下令让两路大军驰援钜鹿:

  • 宋义、项羽北上驰援

  • 刘邦西行侵袭秦军据点

宋义作为北路军的行军统帅,他在进抵安阳之后,停驻四十六天,未曾进兵,日日饮酒高歌。

项羽一怒之下斩杀宋义,自己亲统大军北上驰援,一举击溃秦军,成功解除了钜鹿危机。

此次战役,项羽成为了诸侯国中最有声望的年轻将领,章邯也统领二十万大军投降项羽,秦国的各处据点也相继被攻破。

古代牢房一般叫大牢,为什么没有称为小牢

不太清楚,偶尔在书中看到过,古人,某某人谈其犯国法。其口语所说某人以提审后关入大牢。

没有看到书中所提小牢,也没注意他人说过有小牢,不明白。

古语和现代叫法不同,大牢名词有威慑力,让人听后某某人怎关入大牢内,捂口咋舍,显出很惊讶的表情。倍感后背发凉,浑身冒冷汗的感觉,后怕不易。

现代文明社会,把大牢名词改掉,换成监狱或劳教,从劳教又换回监狱,从监狱又改为,工业劳教,培养多用人才。

秦国到底是因为什么而亡的

秦国表面上看起来是“二世而亡”,因此很多人都是根据“秦始皇建立秦朝,然后不到15年就灭亡了”这个前提条件来说原因。

这个前提不全面,所以,他们永远也找不到真正的原因。

事实上,秦国和秦朝是两回事!

秦国有5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十多个秦王,秦国的灭亡跟秦始皇关系不大,它是十多个秦王共同作用的结果。

没有秦始皇,秦国也会灭亡,秦国有500多岁的寿命,可以说是寿终正寝,不算短命,秦朝是短命王朝,但是秦国却是一个比较长寿的诸侯国。

那么,秦国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其一、秦国表面上看起来是灭亡了六国,事实上六国的灭亡是不彻底的,而秦国的胜利代价是惨痛的,秦国与六国是两败俱伤,秦国是内伤

在统一战争的过程中,秦国被打成了“内伤”,表面风光,实际上秦国士兵伤亡惨重,秦国的伤疤很大,而且有内伤了。

这个内伤是什么意思?内伤就是统一后的秦国,它的老百姓不愿意打仗了,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和能力打仗了。

秦国统一六国,主要还是武力统一,一个一个地打下来的,特别是与赵国的战争,长平之战,赵国伤亡惨重,秦国也是死了很多士兵。

距离长平之战不到40年,秦始皇就开始统一战争,两次发兵灭楚,20万+60万,李信的20万秦军没有灭亡楚国,却被楚国打残了,可见秦军至少损失十多万,否则不会退回秦国。

王翦的60万秦军灭楚,劳师远征,举国上下沸沸腾腾,秦军虽然胜利,也是惨胜,这次战争还打出了一个谚语:楚虽三户,灭秦必楚。

这句话八个字,一方面说明楚国伤亡惨重,但是作为胜利者的秦国,伤亡有多惨重也是可想而知的。

一般来说,杀敌一万,自损三千,这个还是比较乐观的战争结果,以此推测秦军伤亡也是非常大的。

现在,咱们来仔细说一说秦国到底是因为什么而亡?这也与秦二世有一点关系,只不过秦二世仅仅是秦国官员的一个“缩影”而已。

其二、秦二世的残暴在秦朝不是个案,他是秦国官员的一个缩影,每一个在秦国之外做官的秦国人都有秦二世的影子

秦始皇胜利后,表面上没有搞分封制,而是郡县制,实际上还是“分封”官员,这种“分封”仅仅不是以血缘关系来分封而已。

秦国的郡县制是没有完善的制度,官员权力很大,太守和县令没有诸侯王的封号,实际上也是“封疆大吏”,他们比宋朝的县令权力大得多,因为官员相互监督的那一套体系还没有建立和完善,秦朝的地方官,表面上看起来不是诸侯王,实际上比诸侯王更加肆无忌惮。

秦始皇把功臣们派到楚国和齐国等原来六国的地方做官,他们没有了过去“诸侯王”长期的打算,只知道及时享乐,作威作福,而且没有严格的监督,为了树立威信,他们的手段跟秦二世也差不多。

这些秦国的外派官僚们,要么昏庸无能,要么就躲在家里吃喝玩乐,什么事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