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出自哪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是明代志士谁写的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是明代志士谁写的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
顾宪成(1550年9月17日(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初七)—1612年6月21日 (万历四十年五月二十三日)),字叔时,号泾阳,无锡泾里(今无锡锡山区张泾镇)人,中国明代思想家,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也是东林党的创始人之一。顾宪成自幼好学,常夜读达旦。万历四年(1576年),举乡试第一,万历八年(1580年)成进士。天启初年,赠太常卿。后来东林党争爆发,被魏忠贤阉党削官。崇祯初年获得平反,赠吏部右侍郎,谥号端文。著有《小心斋札记》18卷,《毗陵人物志》9卷,《顾端文遗书》等。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出自何处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岳麓书院 补充: 不好意思 是东林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
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
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
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是谁说的话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意思:校园(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表示学生要好好读书。但是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出自哪里

【解释】上联是说在山间幽静的地方,认真的读书学习,风声、雨声、读书的声音不断的传入耳朵里。强调读书学习要有好的环境。下联说家里的事,国家的事,乃至天下的事都应该关心。这是说明读书的人,要多为别人考虑。要忧国忧民,为了百姓要有一番大的作为 。

【出处】 明·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 。

【鉴赏】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都听在耳里; 家事,国事,天下事,每一件事都是我所关心的。这首对联常用来表示读书人对国事民生的关切。读书不忘救国,满腔热血豪情,抱着 “以天下为己任” 的大志。

扩展资料

类似表达的经典例句

1、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姜子牙《六韬》

2、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3、所谓以天下为己任,通俗解释就是天下都是老子的,天下事就是本人的私事。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道德经》

5、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

——《中庸》

6、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罗贯中《三国演义》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出自什么地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联出自明朝最有名的东林书院;
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是三国的关羽;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的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
希望能
帮助到您!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