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真正历史(草船借箭的真实历史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草船借箭的真实历史是什么

应邀。

“草船借箭”这故事已经家传户晓,在此就没需要再描述了,但大部分人对这故事的理解都是来自《三国演义》,纷纷赞叹诸葛亮的才智但要知道演义就是演义,直接说就是文艺创作而且作者罗贯中生长在元末明初的年代,曾投奔当时割据一方的张士诚阵营以图实现抱负,当时主要割据势力就是张士城,陈友亮和朱元璋 最后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大明,这故事是否很熟悉?所以演义的精彩故事主要以一千多年不停被说书者和杂剧者不停修改遗留下来的故事,最重要就是罗贯中自身以三国时期的背景和人物把自己代入,所以老罗的《三国演义》有很强列的个人意识,对人物的定位连三分真都没有。

“草船借箭”就是很明显是移花接木的例子,而主角是一向被演义支持者称为孙百万来取笑的孙权,又是一个被演义严重矮化的角色,只注重孙权打仗不行但忽视了孙权内政处理和用人方面的才华,要知道孙权接手江东时其实是一个烂摊子而危机四伏。建安十八年曹操与孙权在濡须这段水域交战,曹军初战大败后坚守不出,而孙权借雾天去观察曹军部署,孙权到达离曹军不远时鼓乐齐鸣,曹操恐有咋就下令只发弓箭,孙权之船中箭太多失去平衡而下令船掉头,回巢时不忘向曹军击鼓奏乐,曹操一切都看在眼里而感慨的说出“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名言。

《三国演义》把故事移花接木的套在诸葛亮身上,而且大书特书的添加很多虚构情节,什么周瑜心胸狭窄想趁机谋害孔明 ,什么船上扎满草人等等,一切都是老罗创作的,目的就是把诸葛亮神化,而且为了神化诸葛亮用了大量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甚至子虚乌有的事情,孔明那些神故事很多纯粹瞎扯,如果认为故事好看就好不需要理会真实历史的请继续陶醉在演义中吧,个人认为演义把很多三观都扭曲了,当故事图个乐就好。

历史上有三国里面有草船借箭吗有何依据

历史上确有其事!只不过主角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情节也有很大不同。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主角是诸葛亮。因为东吴大都督周瑜要暗害诸葛亮,想了损主意,要诸葛亮3天之内制造10万支箭。诸葛亮神机妙算,趁着大雾天,演了一出草船借箭的好戏。

草船借箭的原型,是“孙权借箭”。

《三国志》记载: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三国志的记载十分简略,没有孙权借箭的加载。但是在裴松之注文里,有孙权借箭的记载,而且还是两个不同的版本:

《吴历》记载:

曹公出濡须,作油船,夜渡洲上。权以水军围取,得三千余人,其没溺者亦数千人。权数挑战,公坚守不出。权乃自来,乘轻船,从濡须口入公军。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公曰:“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敕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权为笺与曹公,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

这一段是说,孙权与曹操在濡须对峙。孙权初战告捷,曹操坚守不出。于是孙权乘着小船亲自出马,来到曹操军前。曹操命令严守不出,不要乱放弓箭。孙权坐船行驶了五六里,然后吹吹打打回去了。这一段记述,没有写借箭的事,但写了大摇大摆吹吹打打回营的场景。与诸葛亮草船借箭撤退的场景极为相似。

《魏略》记载:

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这一段是说,孙权乘着大船来到曹军阵前侦查。曹操命令乱箭齐发,曹军的箭射到船上一侧太多了,眼看就要倾覆,孙权急中生智,掉转船头,用另一面受箭,两面都射了很多箭,船又平稳了,安全回营。

这一段记述,与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情节极为相似!主不过诸葛亮是有意为之,孙权是被动。诸葛亮是草人借箭,孙权是用船本身受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其实就是《吴历》与《魏略》中这两个故事的综合体。

那么孙权借箭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呢?

我看悬。孙权这人,并不像他的父亲、哥哥那样勇猛。虽然多次亲征,但是都是坐镇中军,从来没有冲锋在前。可以看出孙权是很小心谨慎的一个人,说的难听点就是怕死。所以他不可能会做出亲自乘着船亲自侦查曹军这样的事情。

可能是某次小规模的水战中,孙权的船队逼近曹军进行挑战。曹军放箭射击,孙权感觉不妙,赶紧逃跑,船上中了好多箭。

好事的下人为了维护孙权的形象,赶紧拍马屁,编造了这么一个木船借箭的故事。

真实历史上的草船借箭果真是诸葛亮所为吗,你怎么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不是了。

第一主角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第二孙权的目的是挑战,而不是借箭。

《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吴历》以及《魏略》,说的很清楚。

赤壁之战之前,曹操仓促编组的水军不能作战。原因是收编的刘表水军战斗力差,长期不做正规训练,不能立即作战。

而曹操自己的北方军马根本不能水战,士兵上船以后站不稳,头晕目眩。而且这些人来到南方水土不服,大量病死。

无奈之下,曹操命令暂时不要出战,先训练好水军再说。

这种情况下,孙权的军队多次主动挑战。

曹军开始出战,但很快被精锐的吴国水军击溃,之后就干脆不出来。

有一天,孙权亲自率领大批战舰去挑战,曹军仍然闭门不出。

孙权就命令军舰停在曹军水寨前,擂鼓叫阵。

曹操判断肯定是孙权来了,但又不敢出战,就命令水寨的弓弩手乱箭齐射,将他们赶走。

谁知道孙权根本不怕,军舰一动不动。当时军舰都是木头的,曹军的箭就钉在军舰上,竟然导致朝一面倾斜。

孙权又命令船只转向,用另一面继续对着曹军。

直到这一面也被弓箭射满,孙权才下令回去。

于是,这些军舰就带着无数羽箭回去。这些羽箭拔出来就可以继续使用,为吴军搞到了大量的羽箭。

自然,孙权的目的是挑战,而不是借箭。吴军武器装备精良,本来也不缺羽箭。

而且,自古以来也没说谁敢去借箭的。

当年水军经常使用带火的箭头,一旦射中就会起火。诸葛亮如果有胆量去借箭,还用无数草人,一旦遭到随便几支火箭,立马成为烤猪。

诸葛亮草船借箭时,为何曹操不用火箭呢

历史上本无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记载,老罗让他借,他就得借。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老罗笔下的草船借箭的故事。

一、曹操不可能想到在江上也可以使用火攻

赤壁之战,曹军被一把火烧毁了渡江的战船,烧出了三足鼎立。不过,曹操自从在北方发迹,征战无数,但没有打过水战。这次到了江边,看到这“滚滚长江东逝水”,马上就和北方的陆地战火做了下意识的区分。即便你自己到了十几公里宽的江面上,一片汪洋,你会马上想到火攻?恐怕不会吧?如果你会,是因为你看过《三国演义》。事实上,曹操就败在这火攻上。因为他的脑子里一直有个“水能克火”的常事影响着他的判断。曹操没想到周瑜会用火攻最终打败他,当然也不会想到自己用火攻去对付东吴军队。因为他压根儿就不相信江面上的水战可以使用火攻。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