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搞七十二疑冢迷惑后人?曹操为何未能统一天下
发布时间: 2023-07-17

曹操墓地究竟在哪?

曹操墓即安阳高陵,位于河南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邺北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12公里处。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运到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邺北城),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

一、基本简介

从现存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曹操并没有秘葬,更未设疑冢,只不过是主张丧葬从简,没想到这"简办"了的丧事反而给历史平添了不少繁杂。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运到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邺北城,距河南安阳市中心18公里),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没有封土建陵,没有随葬金玉器物,也没有建设高大坚固的祭殿。数百年后,墓葬简单的曹操墓就湮没在历史的陈迹之中了。宋代以后曹操被视为奸雄,其墓址不详也成了他奸诈的一个证明,七十二疑冢等说法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广为传布,不少人信以为真。

昔日的邺城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一带,曹操墓引发了当地一些文物、文史工作者的极大兴趣。近人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中记载,1922年河北磁县农民崔老荣发现过一个古墓,其刻石所叙为曹操,刻石由县署保存。邯郸市的考古工作者对这一线索进行了专门的核实,结果没有找到可靠的依据。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高陵经考古发掘得到确认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最终得到确实就是曹操墓。之后,国家文物局认定河南安阳东汉大墓墓主为曹操。

二、曹操高陵墓穴概括

位于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门外的曹操高陵,是一座多墓室的大型砖室墓。墓平面呈甲字形,墓葬坐西向东,墓葬全长近60米。墓室墓圹平面呈前宽后窄的梯形,东面最宽处宽22米,西面较窄处宽19.5米,东西长18米,墓圹面积接近400平方米,整个墓葬占地面积740平方米左右。由墓道、墓门、封门墙、甫道、前后主室和四个侧室组成,结构复杂,规模宏大。

墓道为斜坡状,上宽下窄,两壁分别有七个台阶,逐级内收。墓道上口宽9.8米,底部宽4.1米。全长39.5米,最深处距地表15米左右。在墓道与墓门接合处,南北两侧各有一道长5米、高4米的护墙。每面墙的墙体内立有五根原木立柱,作为龙骨。原木关节纹理清晰可辨。墓道填土含有大量料礓石,经平夯夯实,夯土层厚12—42厘米不等,十分坚硬。

墓道两边有9对南北两两对称的磬形坑,每个磬形坑的内凹处各环抱一个不规则形坑,并各有一排东西向的柱洞。在墓道东端有一排南北方向排列的方坑,墓道东端右侧有一东西向长3米、宽1.6米的长方形坑。墓葬中部有一条南北向的夯土层带。

墓门为砖砌双券拱形门,外券宽1.95米、高3.03米,拱高1.13米;内券宽1.68米、高2.58米,拱高0.8米。内有墓门,外有三道封门墙封闭。外层封门墙为竖放立砖,中层封门墙为错缝横砌,内层封门墙为斜立砖。整个封门墙厚度达1.45米。内有门槽,宽0.24米。

甬道为砖砌,券形顶,青石铺地,长2.85、宽1.68、拱高0.8、通高2.58米。

墓室为砖砌,分前、后两室。前室平面近方形,东西长3.85、南北宽3.87米。四角攒尖顶,墓顶距墓底高6.4米,青石铺地。

前室平面近似方形,东西长3.85米,南北宽3.87米。四角攒尖顶,墓顶距墓底6.4米。有南北两个侧室,其中南侧室平面为南北宽3.6米、东西长2.4米的长方形,圆券形顶;北侧室平面为南北宽1.83米、东西长2.79米的长方形,四角攒尖顶。主室与侧室之间由甫道相连,并有门相区隔,现仅存门槽,门槽宽0.2米。北侧室甫道长1.1米,宽1.36米;南侧室甫道长1米,宽1.4米。

后室东西长3.82米,南北宽3.85米,四角攒尖顶,墓顶距墓底通高6.50米。在墓室顶部靠后处发现两个盗洞,从盗洞断面看,墓壁厚达1米左右。有南北两个侧室,侧室南北长均为3.60米,东西宽1.90米—1.92米,圆券形顶。主室与侧室之间由甫道相连,并有门相区隔,现仅存门槽,门槽宽0.20米。北侧室甫道长0.97米,宽1.17米;南侧室甫道长0.97米,宽1.28米。

整个墓室所铺青石大小不一,其中前甬道铺地石长1.75、宽1.巧米;前室最大的长1.67、宽0.83米,最小的长0.76、宽0.73米;后室最大的长1.05、宽0.95米,最小的长0.94、宽0.9米。错缝平铺,地面平整。围绕墓壁四周地面均有宽0.12米的凹槽。

在曹操墓中发现三个棺椁残痕,其中后室一个,葬具疑为石棺床,后室南北侧室中各有一个,均为木棺。与墓葬中所出土的三具人骨相对应,说明在墓葬中除了曹操外,另外还有两个陪葬女人。

曹操墓中两具女尸是谁?曹操墓神秘女尸之谜:曹操墓的发现,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可能还不是那具男性遗骨,而是那两具女性遗骨,她们会是谁呢?

两具女骨,其中一个有不完整的头骨,带牙齿的下颌,部分肢骨和体骨,髋骨保存比较好,性别特征比较明显;另外一个女性头骨保存完整,有带牙齿的下颌,部分肢骨和体骨。

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人骨鉴定专家王明辉博士鉴定:两个女骨,一个年龄约50岁(一开始公布时称“40岁”),另一个约20岁。如果说60岁男性遗骨是曹操的,那么,这两位女性是曹操什么人,会是谁?

曹操是一个很好色的男人,性生活和生殖能力两项指标均惊人。他妻妾成群,曾大修铜雀台,广蓄天下美女,有名曹昂、曹铄,一女清和长公主。刘氏早逝,这三个孩子都是丁氏抚育大的,视为己出。曹昂是曹操的大儿子,他的死就与曹操的好色有关。

东汉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昂随曹操南征张绣。部队到达水,张绣率众投降,但曹操看上了张绣伯父、已战死的张济的老婆,将其纳为妾,张绣很来火。曹操听说张绣不高兴,准备杀掉张绣。结果谋杀计划泄漏,曹操反遭张绣偷袭。曹昂为了掩护父亲逃走,留下断后,结果曹昂、侄子曹安民、手下猛将典韦统统战死。曹昂之死让丁夫人十分伤心,日夜恸哭,责骂曹操。曹操一怒之下,将丁夫人赶回老家,丁夫人从此不再理曹操。虽然曹操后有悔意,丁夫人也不再原谅曹操。

曹操的夫人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妻子,时有天下第一美女之称,貌胜貂蝉。当年,刘备与曹操联合进攻据守下邳(今徐州)的吕布,吕布不敌,派部将秦宜禄去袁术处讨援兵。这样就把娇妻杜氏留在下邳。

关羽曾与曹操争夺杜美女,在围城时,关羽请求曹操说,破城以后希望将秦宜禄的妻子杜氏许给自己做老婆,曹操也答应了。城要破时,关羽又向曹操提此事,好色的曹操怀疑那杜氏是个绝色美人,不然关羽不会这么动心。

城破后,曹操让人把杜氏带来一看,立即喜欢上了,先据为己有,把关羽抛到一边去了。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后来秦宜禄也投降了曹操,曹操还给他当了小官(长)。杜氏来到曹操身边后不久,生下了一个儿子,因为是秦宜禄的种,曹操也大方给孩子起名秦朗。曹操对秦朗很喜欢,称“世有人爱假子如孤者乎?”让他在王宫中和曹丕、曹一起长大。后来秦宜禄被张飞诱走,张飞说你老婆都被曹操霸占了,你还在他那干什么,跟我走吧。秦宜禄逃离曹操后有悔意,欲回头时,被张飞杀了。

倡门女子的身份在当年是很低下的,被人瞧不起。但曹操却娶倡门出身的伎女卞氏为侧室,后来废了丁氏后,又扶卞氏为正妻。曹操为何对卞氏这么钟情,是因为卞氏有美色。

上面说了一通曹操身边的女人们,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一下,猜猜曹操墓中出土的两具女骨会是谁。从随葬风俗来说,只会是曹操的妻妾。那么,如果两具女骨肯定是曹操身边佳人的话,会是曹操15个女人中的哪两位?

《三国志》中明确记载,卞氏死后,“合葬高陵”。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庆柱先生据此认为,50岁的女骨,应该是卞氏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卞氏是70岁死去的,与年龄明显不符。

会不会是骨龄鉴定有误?笔者曾请教了原南京博物院考古领队、现南京师范大学考古系副教授王根富先生,王认为,骨龄鉴定失误的可能性不大。

判断一具完整遗骨的年龄并不难,稍有经验的考古工作者,也能有八-九成的把握。1949年后共和国第一位考古学博士、北大考古系教授王迅先生告诉笔者,从头骨判断年龄,一要看骨缝的愈合程度,二要是看牙齿的磨损情况。而牙齿的磨损情况是判断年龄最可靠的办法。

头盖骨的光滑程度,也可以作为判断年龄的依据。六七十岁的头盖骨,会比年轻的显得光滑,年龄越大越光滑。70岁以上的头骨,像玻璃一样光滑。曹操墓中的男骨年龄,便是根据骨缝的结合程度、光滑程度等特征,综合其他情况来断定的。如果有读者对考古学上如何通过遗骨判断人的年龄、性别等内容感兴趣,可翻看相关专业书籍,在此不多讨论。

所以,如果怀疑50岁的女性遗骨是70岁死去的卞氏的,几乎不可能,50岁与70岁遗骨,很容易就能区别开来的。

50岁女性的疑云目前无法揭示,20岁女性就更难说了。曹操生前有20岁的爱妾么?肯定有,而且与曹操的关系十分亲密,非同一般,不然,在阴间也不会与主人“睡”到一块。那她会是谁呢?

曹操墓中出土的两具女性遗骨,可能不一定就是曹操的妻妾,也可能是曹操生前身边离不开的侍女啊,特别是20岁的年轻女性,这种可能是非常大的。

如果照这样分析,问题又来了,她俩是怎么死的,咋那么巧与曹操一先一后死亡。她俩是怎么死的?这真相恐怕与曹操的死因一样,也是个谜。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