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为什么要恢复凌迟酷刑呢?古代,有一种刑罚叫“凌迟”,到底多残酷为何袁崇焕被凌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宋仁宗为什么要恢复凌迟酷刑呢

先纠正一点,凌迟不是宋仁宗恢复的,是他的侄孙宋神宗恢复的,宋仁宗赵祯是非常勤政爱民的,他在位40年涌现很多著名大臣,比如范仲淹、欧阳修、包拯、韩琦、狄青等,其中范仲淹、欧阳修改革失败也只是贬斥;脸上刺字的狄青是重刑犯人也能得宋仁宗的重用;包拯常常直谏揭宋仁宗的短,搞得下不来台也能善待;民间的词人柳永骂皇帝口沫飞溅,宋仁宗也只是呵呵一笑,另外史书上也没有滥杀臣民的记载。

图为故宫南熏殿所藏宋仁宗赵祯画像。

而凌迟是古代十二大极刑之一,唐代以前罕有使用,公认的将凌迟作为正式死刑之一是开始于五代,辽代比较盛行,一般犯了大逆、谋反、逆伦等罪将施以凌迟,在《通考·刑制考》、《宋史·刑法志》有详细记载,赵匡胤建立北宋后摒弃了一些前朝的暴政,凌迟等极刑也在其中。

沈家本,晚清刑部右侍郎,主管修订清朝法律,有中国近代刑法之父的称号,凌迟等酷刑就是他于1905年上书清廷,准予撤销。

宋仁宗老爸宋真宗时期,位于两广地区的端州地处偏远,常有叛匪作乱,端州刺史杨守珍常年进山抓叛匪、流寇,为了严惩不怠,杨守珍曾上书宋真宗启用凌迟等酷刑,来以震犯人,宋真宗觉得太残酷,明令禁止,所以后续的仁宗、英宗都不准用凌迟,对恶犯主要采用斩、绞等死刑。

明朝大宦官刘瑾、抗金将领袁崇焕,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晚清土匪康八爷都是凌迟处死的,图为晚清凌迟犯人过程。

直到宋神宗时期,搞了熙宁变法,大家知道能搞变法的人,都比较铁腕,也肯定会有流血事件,公元1075年,越州、秀州两地有官民秘密谋反,为了有力镇压反动统治,加之北方的辽国酷刑的借鉴,宋神宗下令将事件主谋李逢、刘育等人处以凌迟,并启用凌迟为宋刑法之一,此后元朝《元律》、明朝的《大诰》、清朝的《大清律》都将凌迟列为死刑条目,直到1905年凌迟才被正式废除。

古代,有一种刑罚叫“凌迟”,到底多残酷为何袁崇焕被凌迟

在我国古代时期刑罚有很多,如诛九族、夷三族、车裂、五马分尸、炮烙等,要说最让人恐惧的莫过于凌迟,凌迟之刑罚让多少英雄好汉崩溃。历史上被实以凌迟的有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袁崇焕,那么凌迟到底有多残酷,为何袁崇焕要受如此之刑?

凌迟到底有多残酷

凌迟的刑罚最早出现在辽代,凌迟也称作千刀万锅,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主要针对谋反之人所设置的,当然十恶不赦之人也有可能以凌迟罚之。

凌迟一般刽子手会先在犯人的前大肌割下一块肉向天空抛去俗称祭天肉。第二刀被称作遮眼罩,侩子手把犯人头上的肉皮隔开,拉下来遮住犯人的眼睛,这么做主要是防止犯人在及其痛苦之时眼神放射出恐惧阴冷的目光让侩子手心慌意乱,影响行刑。在然后一刀一刀的进行割肉,基本上凌迟都是一边割一边为犯人止血,防止犯人在没受完刑罚而死亡,一般这种刑罚要十天左右才能完成。

凌迟在各个朝代所要割的刀数不同,大概是在3600刀左右,一般被处于凌迟之人受不了那么多刀的,在凌迟没多久基本上就痛死了。

凌迟叙述出来简单,从这简单的字里行间让人不由的后背发麻,心声寒意。历史之中被凌迟处死的人也不在少数,比较著名的有袁崇焕、刘瑾康小八等人。

为何袁崇焕要被凌迟

袁崇焕本是一位书生,饱读诗书兵法。在天启皇帝在位之时袁崇焕被破格入用担任兵部主事,而后被魏忠贤一党打压被迫归隐山林。

后来崇祯皇帝即位重新启用袁崇焕,刚开始崇祯皇帝对袁崇焕是及其信任的,把兵权全部交给袁崇焕并赐予袁崇焕蟒袍玉带等赏赐。

在袁崇焕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针锋相对之时,明朝内部已经是腐朽不堪,加上天灾人祸等原因,这是明朝国库空虚已经没有粮草兵饷器械供应袁崇焕大军。迫于无奈袁崇焕只能书信皇太极暂停两军交战。

皇太极却对崇祯用了一招反间计,加上有心之人的谗言让崇祯误以为袁崇焕拥兵自重,背义投敌意图谋反。要知道古代帝王最怕的就是拥有兵权之将谋反,崇祯皇帝本身就是一个优柔寡断并多疑的皇帝,面对如此情况基本上在崇祯眼里已经坐实了袁崇焕谋反之罪,最终袁崇焕以谋反罪被凌迟处死。

袁崇焕被凌迟之时为何民众食其肉

不管袁崇焕这个人怎么样,在当时以谋反之罪被处于凌迟之刑。当时在明朝与皇太极交战的时候,整个明朝已经进入战备状态,大批家庭的壮丁被拉上战场,去战场无非几种结果,要么杀敌无数立下战功,要么战死疆场,致残、至伤、被俘等多种情况,基本上战死居多。

伤亡兵士的家人要承受失去家人的痛苦,保家卫国死本来也是光荣之事,他们心中自然也会有怨气,而心中怨气需要找到一个宣泄口,加上袁崇焕是以通敌谋反等罪名要以凌迟处死,百姓都认为袁崇焕是汉奸。

民众要发泄心中怨气,袁崇焕谋反被凌迟,袁崇焕就成了民众发泄心中怨气的渠道了,生食袁崇焕的肉,以其肉饮酒也不足为奇。

袁崇焕是怎么样的人,现在也是分歧很大,不管如何袁崇焕的故事依然精彩的留在了民间。

凌迟处死具体有多可怕

凌迟,一作“陵迟”。又称脔割、剐。是封建时代死刑中最残酷的一种,即用刀逐块割尽人肉致死。宋初的钱易形容说:“身俱白骨而口眼之具犹动,四体分落而呻痛之声末息。”(《宋文鉴》卷四二)其残酷可以相见。凌迟,唐以前无此名目。它首先是作为法外之刑出现的。北齐文宣帝常以凌迟法“轻刀脔割”杀人(《隋书•刑法志》),这是用凌迟法杀人的最早记载。唐代自安史之乱开始,用凌迟法杀人的事史不绝书。如至德元载,颜杲卿被安禄山“缚于中桥之柱而剐之”;乾符六年,崔安潜“剐盗于市”(均见《资治通鉴》)。把凌迟作为正刑载入法律,始于辽。《辽史•刑法志》:“死刑有绞、斩、凌迟之属。”北宋时期,凌迟之刑被实际使用,如宋真宗曾下令将侍婢韩氏“凌迟处死”(《长编》卷八四),宋仁宗时也多次用凌迟之法处死强盗,但没有载于正式法典。到了南宋,凌迟的名目就赫然见之于官方修定的正式法书《庆元条法事类》了。此后,历代相沿不改。《元史•刑法志》:“死刑:斩、凌迟处死”(无绞)。《明史•刑法志》:“死刑二:纹、斩。二死之外,有凌迟,以处大逆不道诸罪者。”《清史稿•刑法志》:“凌迟,用之十恶不道以上诸重罪,号为极刑。”凌迟之刑的废除,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事。当时的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奏请删除凌迟等重刑,得到清廷批准:“永远删除,俱改斩决。”(《清史稿•刑法志》)有一千年血腥历史的凌迟之刑,从此成为历史陈迹。

凌迟处死是哪个朝代出现的

凌迟,就是割肉!在五代时期又叫“脔”,这是记录在《五代史志》上的,也是我国对“割肉”这种行为最早的记录。给这种残酷行为取名为“凌迟”的是在辽,记载于《辽史》。

《辽史·刑法志》:“死刑有绞、斩、凌迟之属。

历史上有名的凌迟事件

一、最心宽的受刑者

  • 明朝太监刘瑾,因为谋反罪被判凌迟,当时给他定的刑是剐3357刀,分三天剐,也是史上被剐刀数最多的人。在行刑的第一天剐了357刀,回到监狱还喝了两碗粥!这心理素质也是古今第一人了。第二天没剐完就死了,但也要继续剐。第三天从监狱拖出尸体接着剐。

二、最有骨气的受刑者

  • 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被擒,受审后被判凌迟。在行刑的时候石达头从始至终一声不吭,被剐一百多刀依然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