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和土木堡之变有何异同之处?北宋靖康之耻和明朝土木堡之变,过程差不多,结果为何大不相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靖康之变和土木堡之变有何异同之处

北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南下,攻陷北宋都城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及宋朝宗室3000多人北上,造成了宋朝灭亡,这个事发生在靖康年间所以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耻”。明朝的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也先,率兵攻打明朝边境大同、宣化、辽东等地,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亲自领兵北狩瓦剌,因随意改变军事线路,在宣化的土木堡被也先的部队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或“土木堡之祸”,那“靖康之变”和“土木堡之变”有何异同之处?

相同的是同为汉人皇帝却被塞外少数民族俘虏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明英宗朱祁镇作为皇帝,作为一国之主,他们都能被俘虏,只能怪他们听信奸佞、咎由自取。

先来说说这宋徽宗。

从他哥哥宋哲宗这接手江山的时候,大宋可谓是国富民强,边境还算祥和,没有什么大的战端,国内也是歌舞升平,可自打他登基为帝以后,听信将奸臣蔡京、宦官童贯等,开始享受奢侈的生活,运送花石纲修建垦岳,荒废朝政、军政等,造成百姓难以生存,引发到了方腊、宋江等农民起义,童贯等人为了私人利益,怂恿宋徽宗以收复幽云十六州为名,撕毁宋、辽的《檀渊之盟》,与金人签订《海上之盟》,共同攻击辽国,结果因宋人军事实力太差,没能力从即将亡国的辽人手中夺回燕京,到是金人借此机会消灭宿敌辽国,顺道占领燕京等地,宋朝通过给金人钱,赎回了燕京附近的部分地区。要知道此时的金人立国不过20多年。

后来,金人以宋朝接纳辽朝降将汉人张觉为由,发动第一次攻宋战争,不久金人东路大军即将到达开封,宋徽宗赵佶恐慌为了逃走避难,让位于宋钦宗赵桓,改年号为靖康,任命李刚等主战派保卫汴梁,金人攻击汴梁未果便要求议和,宋朝派遣康王赵构、宰相张邦昌等为人质议和,后来改为肃王赵枢为人质,金人撤军赵构被放回。在经过一年的休整以后,金军再次挥师南下,此次金军声势浩大,宋军除少数人外,其余皆闻风丧胆弃城投降,

金人长驱直入攻入东京汴梁城下,宋钦宗无奈到金人大营,做人质写降表割地赔款,因为未能满足金人要求,靖康二年(1127年3月20日)开封城破宋朝灭亡,宋徽宗等宋朝宗室、大臣3000多人,悉数被俘虏至五国城。这是历史第一次有汉人皇帝做了胡人俘虏,所以感到耻辱遂称“靖康之耻”。后来在外逃亡的康王赵构在商丘称帝,史称南宋

第二个就是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是9岁登基,朝政大小事物皆有太皇太后张氏处理,但英宗宠信宦官王振,张氏于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去世后,宦官王振仗着英宗的宠信,结党营私、陷害忠良、独揽大权。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也先,整合蒙古的阿鲁台、兀良哈等部落组成联军,推举成吉思汗的后裔脱脱不花为名义上的大汗。瓦剌也先以朝贡2000人贡马,诈称3000人想让明朝多给赏赐,但王振则按实数2000赏赐,并且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

瓦剌也先便以此为借口分兵三路攻打大明,脱脱不花和兀良哈部则率兵攻打辽东,也先则率领瓦剌、鞑鞑等部攻打宣化、大同,另一路军则攻打甘肃,企图攻破长城南下中原。因东路和西路受到阻进攻慢,而中路的也先大军则攻破大同,兵锋直指宣化。边关危英宗朱祁镇欲御驾亲征,但受到朝廷大臣阻拦,在王振的蛊惑下,朱祁镇力排众议亲率50万大军出征。

朱祁镇大军出征以后,则不听兵部及前方将领的建议,任由王振瞎指挥。王振为了让朱祁镇去自己的家乡,擅自改变行军路线,造成大军行动迟缓站战线拉的长,恰巧遇到暴雨补给困难,瓦剌也先瞅中时机迅速出兵,在土木堡击败50万明军,王振被打死朱祁镇被俘, 瓦剌也先以送明英宗回京为名,攻陷长城白羊口、居庸关等关隘直逼北京。,兵侍郎于谦等大臣拒绝迁都,为鼓舞明军士气,于谦等大臣拥立监国郕王朱祁钰为帝,改年号景泰。随后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全权指挥北京保卫战。经过北京守军的艰苦封战,也先军队大败于北京城下,经过十几日的鏖战及各地勤王军队前往京师,也先的联军通过紫荆关狼狈的撤到长城以外,北京之围已解朱祁钰已经坐稳皇位,后通过与瓦剌谈判接回了朱祁镇,被囚禁于故宫南苑,兵败北京的蒙古联军后来再次分裂。这次事件史称“土木堡之祸”

北宋徽、钦二帝被俘与明英宗被俘有那些不同

北宋的两位皇帝被俘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整个宋朝的灭亡,一个完整的汉人政权灭亡,大面积国土沦丧,对历代中原王朝留下的政治、文化、经济,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好在逃跑的康王赵构建立南宋,延续了汉人王朝血脉,又通过岳飞、吴阶、韩世忠等名将努力,保住了宋朝的半壁江山。不然胡人就提前一百多年一统天下。

而明英宗朱祁镇被俘的影响是,对他个人的影响,远大于对明朝的影响,因为在他被俘以后整个国家中枢还在,大明的国力还在,因此,明朝能迅速动员大军队抵抗也先,并且最终反败为胜。但还是却丧失了明朝开国以来的精锐,因为朱祁镇带领的50万大军,都是和朱棣、朱瞻基一起身经百战的部队,且火器装备更是让蒙古联军害怕,可这一毁就把军队的战斗力全毁了,虽说后来又组建了三千营、神机营等部队,却始终无法和之前的部队想比。

总之,宋朝的徽宗、钦宗被俘与明英宗被俘相比,他们的影响是远远大于明英宗朱祁镇的。

北宋靖康之耻和明朝土木堡之变,过程差不多,结果为何大不相同

这怎么能一样呢?

土木堡之变是明英宗朱祁镇受到太监王振的蛊惑北征瓦剌,结果被人家给团灭了,自己也被抓去做俘虏,除此之外三大营也完蛋了,大明精锐损失殆尽,诸位大臣战死了66个(其实是被人家撵上给宰了),然而国都尚在,大明尚在,皇帝虽然被抓了,然而大明能臣都不把这太当回事,重新立一个便是了,朱祁钰隆重登场,接着也先带着大队人马过来妄想恢复大元,不料被于谦于少保打了个落花流水(替少保吹一下),其实也先战斗力极为强悍。

再看靖康之耻。

金人两次攻打开封,城破,徽钦二帝被俘虏,连后宫带前朝3000多人一同被俘,北宋灭亡了,其中这两位皇帝的下场,凄惨无比,后宫佳丽亦是如此,不想言表。

两次国难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则是不同之处,过程也不同,结果也不同。

1,朱祁镇是作为进攻的一方而徽钦二帝是防守的一方。

朱祁镇是北征瓦剌,按明朝大臣的说法应该是北狩,去北方玩耍去了,而徽钦二帝则是固守开封代援,虽然后来也先也曾攻打北京,但最初的挑事的是大明,是王振,这位老兄想扬名立万,结果弄砸了。

2,对政治的影响不同

虽然大明和大宋都是封建制国家,然而二者区别很大,对待皇帝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大宋对待皇帝是极为看重的,岳飞就是因为想迎回徽钦二帝而获罪,这在大明根本不算事,只要是姓朱的王爷谁当都一样,也先带着朱祁镇去叫城门,都没人搭理这位太上皇,皇帝被俘对大明政治的影响其实并没有多大,最多也就引起了一场朝堂斗殴事件,帝国该怎么运转怎么运转,这也许是大明能臣吸取了靖康之耻的教训而做出的改变,都不拿皇帝当回事,送你一个,我们这里有的是。

3,国都是否陷落

大宋的国都被金攻破,而大明的国都险象环生不过幸存了,其实就算北京陷落,对大明的影响也没有大宋深,因为大明在南京有全套的班组,恐怕这还是这帮大臣与之前的大明皇帝未雨绸缪之举,毕竟天子守国门风险还是很高滴,徐有真之流甚至一开始就主张跑到南京去。

4,主角结局不同

徽钦二帝受尽侮辱,最后客死他乡,然而朱祁镇可是安然无恙而归,不但如此临走的时候,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痛哭流涕千里相送,起初还不同意归还,理由是怕朱祁镇回去遭到不公正待遇,事实上也真受了些苦,不过通过夺门之变,朱祁镇再次重回帝位,差距大吧?

5,有无力挽狂澜的狠角色

北京保卫战其实比东京(今开封)更为艰难,靖康之时,钦宗只要固守一段时间,各地的勤王军队也就到了,而北京保卫战之时,大明已无可用之兵,于谦把各地备操军都调集到京城,然而这些老弱病残作战能力十分有限。

实际上钦宗的表现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比徽宗强万倍,自己亲上城头,冒雨督战,然而他还不够狠,起码没于谦狠。

“凡守城将士,必英勇杀敌,战端一开,即为死战之时,临阵,将不顾军者,立斩,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这就是著名的军战连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