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词牌格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格律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格律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词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有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异名。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水调歌头》格律

水调歌头全文格律格式: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水调歌头为宋代苏轼所写,全诗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的格律(详细谢谢)

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元会曲·九金增宋重》

中中中中仄,中仄仄平平。

中平平仄,中中平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

中仄仄平平。中中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九金增宋重,八玉变秦馀。

千年清浸,先净河洛出图书。

一段升平光景,不但五星循轨,

万点共连珠。垂衣本神圣,补衮妙工夫。

中中中,中中仄,仄中平。

中平中仄,中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

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朝元去,锵环佩,冷云衢。

芝房雅秦,仪凤矫首听笙竽。

天近黄麾仗晓,春早红鸾扇暖,

迟日上金铺。万岁南山色,不老对唐虞。

定格: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

中平中仄平仄中仄仄平平。(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

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

撇浪载鲈还。中仄中平中仄,

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中平仄,平中仄,仄平平。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中平中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

又或作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拟借寒潭垂钓,又恐相猜鸥鸟,

不肯傍青纶。中仄中平中仄,

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诗词格律要素:

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其中律诗最为严格,必须满足全部要素。近体诗中的绝句以及词、散曲一般不需要对仗。

古体诗相对最为宽松,一般只有不严格的用韵的概念。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

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的“齐梁体”和楚辞,其他的都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

扩展资料:

水调歌头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以毛滂《元会曲·九金增宋重》为代表。此调以此词及周词、苏词为正体,若贺词之偷声,王词、刘词之添字,傅词之减字,皆变体也。

此词前后段不间入仄韵,宋词俱如此填。其前段第三、四句,后段第四、五句,俱四字一句、七字一句,其七字句并作拗体。惟葛郯词“翠光千顷,为谁来去为谁留”。

“跳珠翻沫,轰雷掣电几时收”,吕渭老词“醉魂何在,应骑箕尾到青天”、“黄粱未熟,经游都在梦魂间”,刘过词“日高花困,海棠风暖想都开”,“人生行乐,且须痛饮莫辞杯”。

“谁”字、“雷”字、“骑”字、“游”字、“棠”字、“须”字俱平声,与此异。 又前段起句,毛词别首“金马空故事”,辛弃疾词“四坐且勿语”,叶梦得词“修眉扫遥碧”。换头三句,毛词别首“双石健,含古色,照新堂”,“石”字、“古”字俱仄声。

苏轼词“众鸟里,真彩凤,独不鸣”,“彩”字、“不”字俱仄声。辛词“回首处,云正出,鸟倦飞”,“首”字、“正”字、“倦”字俱仄声,俱与此词异。

格律来由:

格律本来自音乐,在音乐散佚后,经研究者总结古诗歌的共同规律,便形成了今天看到的格律。

水调歌头的词牌

1.出处:《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之一,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 》,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唐人演为大曲,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
2.字解:“水调”二字典出于隋炀帝命人凿京杭大运河历史典故,“歌头”是唐《水调歌》中序第一章,故是“头“。
3.历史:本调创始隋唐间,为五言曲调。嬗至五代,乃有七字句。入宋,始演变新腔,而成今调。当时最为通行,词人填者极多。吴梦窗名曰《江南好》,姜白石名曰《花犯念奴》,后遂句为本调异名。
4.词牌格律:
定格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仄中仄仄平平。(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
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中平仄,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又或作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5.示例:
(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