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图片(为什么外国人也过端午节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为什么外国人也过端午节

外国人过端午节主要分两种情况:

1、汉文化圈:

东亚各国两千年来一直属于汉文化圈,日本、韩国、朝鲜、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后三国华人众多),或因华人聚居,或因学习汉文化,一直推崇汉文化和习俗,甚至以汉字或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文字。

在汉文化圈国家中,韩日最喜欢和中国争正统,2005年,韩国就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江陵端午祭”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并取得成功(后来中国也成功申请了将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这种行为有些无耻,但也可见韩国人过端午节的热情丝毫不输与中国人。

东亚各国过端午节的习俗和中国差不多,基本也有避邪和美食,挂艾菖蒲避邪几乎各国都有,而美食内容则各国不尽相同,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日本都是粽子,韩国朝鲜则是糕点茶果,越南和泰国都是糯米酒。

此外,马来西亚、新加坡还有赛龙舟,越南有祭祖,韩朝有祭陵,这些习俗都源自中国并至今保留了下来。

2、世界各国:

非汉文化圈的各国,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或早或晚都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移居海外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也形成了华人生活圈,这些地方也逐渐开始过节,包括春节、中秋和端午。

端午的习俗以美食和赛龙舟影响最大,美食能栓住异国他乡游子的胃,留住他们的乡愁,而赛龙舟却让当地小团体有了凝聚力。

其中,赛龙舟已发展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在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都颇受欢迎,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流行体育娱乐项目之一。

关于端午节外国人怎么过的,也希望大家留言讨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

真正端午节的由来是怎样的粽子怎么做,才好吃

粽子有很多做法,看个人喜欢吃什么包心的粽子,下面给大家讲讲做粽子的配方和做法。

先准备:用高压锅或者蒸锅的杯来量,绿豆一杯,花生一杯,糯米一杯,薏米一杯,大米一杯,红枣适量,白糖适量,粽叶50个,也可以添加自己喜欢吃的食材来包粽子心。

1,以上食材淘洗干净,倒入一个锅中,加水,水要超过食材2厘米,开火煮沸之后关火闷十分钟,这样做出来的粽子才会软糯好吃。

2,等锅中的食材把水吸收一会儿,然后加适量的白糖搅拌,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加入。

3,然后粽子叶煮十分钟,这样做粽子才更有香味,煮好后用刷子刷洗一遍。

4,现在来包粽子,一个粽子里面放一个红枣。

5,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锅里,然后加水,水要淹没粽子,大火煮开转小火煮一个小时,然后关火闷半个小时,这时各种食材味道完美融合,美味的粽子就做好了。




端午节为什么放假端午节有啥意义

这个问题的两问是相互关联的,而且个人认为应该把后面的一问放到前面去,以形成更恰当的问题结构——端午节有啥意义?端午节为什么放假?

端午节的起源与演变,蕴含并承载了丰厚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内涵。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源于上古时期的民间崇拜及其祭龙习俗,后来不断融入文化内涵,逐步演变为挂艾草、浸龙舟水、洗草药水、栓五彩绳以驱灾辟邪,祭龙祖、划龙舟以祈福纳祥,食粽子、五黄以亲人团聚的热闹欢庆节日。由于各地习俗各有侧重,因此端午节又被称为端阳节、重五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端午节并非因民间纪念屈原而形成,但千百年来,民间始终都把端午龙舟竞渡和吃粽子与纪念伟大爱国者屈原联系在一起,使得端午节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成了屈原纪念日。年复一年,不管世代如何变迁,端午节作为四大传统节日中爱国色彩最浓厚的节日,始终在中华民族求生存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爱国精神洗礼日”的角色。

既然端午节是承载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内涵深厚的重要节日,因此,端午节放假也就顺理成章、很有必要了。

第一,端午节放假,是延续传统习俗、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之根,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之魂。以法定放假的形式,让民众有时间、有精力、有热情、有形式地去庆祝这个节日,从而让这一重要节日所饱含的民族习俗、文化与精神,得以在各世代间持续不断地得以浸润、固化与传承,并不断被发扬光大,这已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非可有可无。

第二,端午节放假,是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5000年而未中断过的古老文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而以端午节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习俗,又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尊重传统,重视传统节日,既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更是文化复兴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入,我国社会上各种”洋节”也纷纷粉墨登场。尽管从社会发展与文明交流互鉴的角度看,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其一定的必然性,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是我们民族自身真正的根,如果一味追逐国外时髦,甚至试图以各种洋节日取代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那不仅是对民族历史、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蔑视与背叛,也一定无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第三,端午节放假,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形势下,随着我国社会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趋强烈。节假日放假带来的闲暇,丰富多彩的节假日活动,是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热闹祥和、丰富多彩、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节假日氛围,既是民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体现,也是和谐社会的真实象征。

第四,端午节放假,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需要。

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马车。 节日放假,广大民众的购物热情、旅游度假热情势必有所提升,从而形成”节假日经济”现象,对提升消费、扩大内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正在临近,一段轻松的假日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做好准备,怀着愉快的心情,去拥抱这个传统而美好的节日吧!




端午节的由来,为什么定在农历5月初五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是阴历五月初五日。顾名思议:端,即初也。

按着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五为单数属阳,而“五”与“午”同音,在地支排序中午列第七位,七也是阳数,故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存在着多种说法。就人文渊源而言,从古至今,共有屈原、伍子胥、越王勾践、孝女曹娥、介子椎等。

又有学者认为端午是源于龙的祟拜,故有起缘于南方的赛龙舟的活动。

端午“与夏至同”,夏至只是指导农事生产的节气,因此,它只能随着历法的推演不断地变换日期,而端午却永远固定在五月初五,任凭人们把它制作成富含人文精神的民俗符号。当然都是以阴历为标准的,一旦换成以太阳为中心的阳历,恰恰相反,夏至做固定在每年的6月21或者22日,而端午则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变数。

端午的人文含义是为了弘扬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龙的精神人格化、世俗化,变成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模型,所以有了屈原等历史人物与端午节的关联。

至于这其间的传说、故事,也就不一一赘述了!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