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教学设计(为什么一大半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父母连小学生的英语都辅导不了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为什么一大半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父母连小学生的英语都辅导不了

说句实话,据本人观察,高中毕业后,真正能依靠英语吃饭生存的百不抽一,但是在学校时,英语将大部分精力给学生增加了负担,教育难道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这英语可减为副课,

教书十二年,这几年越发不愿参加各种教学比赛,职称看淡,正常吗

肯定不正常!因为有的比赛乃至职称评定的结果,人为操作的痕迹太明显,没关系之人几乎难以入围,所以,提问之人,或许感受到了失望的伤感,再也不愿涉入相应的竞争!

孩子一年级,老师说上课不认真,已经丧失学习积极性了,课堂作业不太愿意做,怎么办

一年级的孩子正经历着幼升小的关键时期,以玩为主的生活,一下子转为以学习为主的生活,在这样的转型期间,说孩子丧失了学习积极性,这个教师的业务能力,就值得怀疑了。入学不久的一年级的小朋友,上课不认真,课堂作业不太愿意做,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表现,学习兴趣才刚刚开始培养,就说孩子丧失了积极性,这是哪门子心理学说啊?这位家长,千万别心急,听我慢慢跟你道来。首先得肯定你孩子的智商不低,上课不愿意听讲,一定是做别的事情了,不是傻痴痴地呆在那儿;不愿意做作业,这很调皮,一个天真、淘气的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一定是很可爱的!只要孩子智商不低,一旦开窍了,他的聪明才智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得以展现。其次,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可以慢慢地培养的。这样的孩子很好强,特别喜欢大人们的夸奖。一年级的学习内容很简单,不靠老师,在家都可以培养。家长每天抽出几十分钟,翻翻孩子的书,陪孩子一起读,一起写,孩子顺利时,及时予以夸奖,你一夸奖,孩子就有了兴趣;孩子不顺利时,千万不要大吼大叫,更不要施以暴力,否则,就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桩苦差事,给孩子的心理造成负担,我们只有变着花样,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会,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培养起来了。孩子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学校里轻轻松松地跟上教学进度,也就能兴致勃勃地听老师讲课,老师也就会另眼相看了,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对着全班学生的面一表扬,孩子的学习积极就被激发出来了,还愁他不做作业吗?最后得提醒的是,做家长的,要尽可能地争取老师对孩子特别的关注,启蒙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如果跟老师的关系搞僵了,那孩子的发展将遭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谨供参考。

教案,我支持在教科书上写,你们呢

教案,写在教科书上,这个建议很不错。

我就是把教案写在教科书上的,也要求学生把笔记做在课本上。

上学期,教研室的领导到我们学校推门听课,没有给任何人打招呼,直接推开了教室的后门,进入课堂,那节课正是我在上初三物理的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的内容,我从内心来说,很反感这种推门听课的方式,打断了老师上课的思路,影响了老师的发挥和学生的听课。

下课后,教研室的领导问我,你上课怎么没有备课本?我回答道:“我的确没有备课本,备课本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已,没有几位老师上课时拿着备课本上课,备课包括了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课后反思,我把这些全部备在了头脑中和教科书上。我把教科书递给领导看,书上写的密密麻麻,领导认真翻了翻教科书,说了五个字:“不错,真仔细!“

第二节课开始评课,我以为教研室领导要把我当做一个典型来批评,我也准备了一些话语来应付教研室领导,首先领导让我发言,说一说这节课是如何上的?重难点是什么?突破了没有?自我评价这堂课怎么样?我按照领导的提问,逐一回答完后,领导很满意。

关于备课本一事,领导很赞成我的做法,并用手机拍了照,带回去讨论后,准备全区推广,从此以后,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把教案备在教科书上。

家长花重金把差生放在重点中学尖子班,这样做孩子是否能够考出优异成绩为什么

以我的亲身经历来告诉你差生进入重点中学,会发生哪些结果。

我中考考上的是省重点高中里的重点班,每年的高考理科状元几乎都是出自我们学校。我们班上有两个家里是省里领导的孩子,被塞了进来,入学后第一周的摸底考试,他们排名最后两名;在接下来的高中三年里,他俩几乎稳坐我们年纪最后两名,高考其中一个人三本线都没上,转到一个普通高中复读,另一个走体育特长生路线。在我们学校其他非重点班里,也有靠关系被硬塞进来的学生,最后无一例外都勉勉强强上了个大学吧。

重点中学之所以是重点中学,必然满足两个条件:1、学校环境和师资力量以及教学经验远远超过其他学校;2、小比例选拔优质生源,无论在哪个省市,重点中学的入学选拔都是很残酷的吧。

那么,重点中学的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正常互动是怎样的呢?

由于生源基础好,就是说这些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无论在知识结构,还是知识掌握,毫无疑问都是佼佼者,那么老师在课堂中巩固基础知识所花费的时间会更少,会有更多的时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样,由于学生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的效率提高,他们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课本以外的内容。

所以,重点中学的老师和学生始终处于教学相长的良性状态中,学生们从学习中获取更高级别的优越感,这种心理状态讲更加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我们都知道,无论在哪个国家,教育阶段就是一个不断筛选人才的阶段,竞争激烈,重点中学里的竞争就更加白热化。我们这里所谓的“差生”就是没有自食其力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那么凭着外界力量的相助,把他们硬塞进重点中学会怎样呢?

首先,他们的自尊心会被一点点消磨掉,变得自卑和敏感。对于学生来说,成绩好坏显然在目前是衡量他们的优秀程度的第一要素,靠关系进入重点中学这件事,就已经让他有个“低人一等”的认知,由于始终处于班级的下位圈,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中相对吃力,心理上的弱势加上成绩上的弱势,势必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如果一个人很少能在主流的社会环境中感受自身的优越感,对于他未来对自己的社会定位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其次,重点中学一个班级的学生不会太少,老师精力有限,做不到给整个班级取长补短,常规做法是扬长避短,力保班级上位圈、稳定中位圈、看好下位圈,所有任课老师的精力至少80%以上会放在成绩处于上位圈和中位圈的学生中,那么差生本身基础不好,后期还得不到强有力的教学支持,被淘汰的概率是一步步稳定加大的。

我大四的时候是在一个重点高中实习,我们的实习期是三个月,完全可以看出那些靠着家庭关系硬挤进重点中学的孩子,他们的精神压力非常大,状态和其他学生相比,非常不好。

所以呢,我的观点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差生进入重点中学,虽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优秀的老师,可是往往会无福消受,最后还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入不敷出。

——哀家猫太后,一年级小豆包的娘,欢迎一起探讨如何教育熊孩子。